桂花鎮 撂荒地復耕 鞏固脫貧成效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由於農業生產形式發生變化,農村出現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現象,影響了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糧食生產的全面發展。為進一步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提高耕地產出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桂花鎮積極推動撂荒地復耕工作。系列報道《脫貧攻堅 我們在行動》今天推出第二集《桂花鎮:撂荒地復耕 鞏固脫貧成效 助推鄉村振興》。


“黃龍村16社有29戶人,主要通過‘村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來發展產業,推進撂荒地復耕。該社現在只有3位老年人在家裡,如果沒有集體經濟和合作社來牽頭的話,撂荒地就沒辦法復耕。”桂花鎮副鎮長張婷彥告訴記者,針對每個村不同的村情,全鎮撂荒地復耕也是採取因地制宜的方式來進行開發利用。桂花鎮很多村,特別是貧困村和一些非貧困村,積極利用“三變”改革和撂荒地復耕相關政策來發展產業。目前在黃龍村、金井村和響堂村,種植了七百多畝的桃樹,也和龍泉驛區達成了相關合作協議。


桂花鎮 撂荒地復耕 鞏固脫貧成效 助推鄉村振興

據悉,為了規範管理、引導流轉,船山區堅持政府引導、村為主體、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依法管理、典型示範,按照先易後難、先田后土、全域推進的思路,紮實開展撂荒地的治理。鼓勵和引導撂荒農戶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經營權,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支持建立土地流轉合作社,大力推行“互換並地、小塊變大塊、多塊變一塊”、“確權不確地、土地換股權”等做法,集中連片,統一耕種或對外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鼓勵撂荒耕地農戶採取前三年免土地租金或分紅,後兩年租金或分紅減半的“三免兩減”方式,推動流轉復耕。


在桂花鎮石景村,記者看到,村支部書記徐平倫正在指揮挖掘機,清除撂荒地上的雜草樹木。全村已經完成了300餘畝土地的整理。


桂花鎮 撂荒地復耕 鞏固脫貧成效 助推鄉村振興


徐平倫說,“石景村合併以來大概有六百多畝撂荒地,我們把撂荒地整理開發出來,積極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回來種這些撂荒地。”


常年在新疆務工的徐豔兵,在鎮村幹部的引導下,得知家鄉正在大力復耕撂荒地,帶著一份濃濃鄉情,他回到了石景村,流轉了200餘畝土地,準備成立家庭農場,種植柑橘。


徐豔兵說,“現在黨的政策好,我們回家創業,還能照顧好家裡的老人小孩。把撂荒地開出來種點耙耙柑,多種幾個品種,後期我們還想養點雞。”


看著一片片因為勞動力缺乏而撂荒的土地逐漸恢復活力,原本在外務工的青年回鄉,成為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這一系列的變化,也讓村民們有了盼頭。


桂花鎮 撂荒地復耕 鞏固脫貧成效 助推鄉村振興

石景村村民徐平貴說,“大家都高興,都希望把撂荒地利用起來,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實惠。”


桂花鎮 撂荒地復耕 鞏固脫貧成效 助推鄉村振興


桂花鎮 撂荒地復耕 鞏固脫貧成效 助推鄉村振興


據瞭解,桂花鎮共有撂荒地1863畝(其中田622畝,土1241畝),截止目前,已經整理1100餘畝,計劃年底達到1700餘畝。


船山融媒記者 範洪江 曾倩(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