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忧伤的红叶,记录了一场民国往事,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鸿雁传书,鱼带尺素,青鸟殷勤为探看。

鸿雁,锦鲤,青鸟,它们都是信使,飞来飞去传消息,真美。

花为媒,红叶题诗。

原来花和叶也曾为媒介,你来我往诉衷肠,古人真浪漫。

可是,在民国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却有一片泣血的红叶,它见证了一场纯真的革命友谊和一段令人遗憾的爱情往事。

一片忧伤的红叶,记录了一场民国往事,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1、

这是1925年4月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老师石评梅坐在窗前,桌上铺着纸,手中握着笔,可她却写不出一个字。

往事如烟,散了又聚,和窗外的凄风苦雨一样,无边的黑暗和无尽的痛苦正一点一点把她吞噬。

她打开抽屉,从一本红色封皮的日记本中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片鲜艳如玫瑰的红叶,看着红叶上熟悉的字迹,石评梅心如刀绞,泪水再一次滑落脸颊。

物是人非,阴阳两隔,天上人间,此刻,那个送她红叶的人已经走了快2个月了,而且再也不会回来了。

一片忧伤的红叶,记录了一场民国往事,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2、

时间回到1920年,彼时18岁的石评梅和24岁的高君宇在北京相识于一场山西同乡会。

此时,石评梅已经从太原女师毕业,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在读学生,才华横溢的她已经有进步文字见诸报刊。

此时,高君宇北京大学在读,他是五四运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同时他还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

二人通过交谈,得知自己的父辈们即是故交,如此算来,彼此即是同乡又是世交,关系自然而然地就较别个亲近一些。

石评梅和高君宇都是进步的革命活动家,在这条进步的路上,高君宇给予石评梅许多的鼓励和帮助。

共同的理想和抱负,渐渐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但是,石评梅只接受高君宇的友谊不接受爱情,因为她曾遭遇一场失败的初恋,不敢再言及爱情,尽管那时高君宇已经摆脱了那一场有名无实的包办婚姻。

一片忧伤的红叶,记录了一场民国往事,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3、

1923年10月26日夜里10时左右,石评梅收到一封来信。

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白纸,抽出纸的那一刻,一片红叶从纸里翩然落下。

石评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颤抖着拾起这枚艳丽的红叶,只见上面写着两行字:

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天辛采自西山碧云寺十月二十四日

天辛既是高君宇,他正式地向她表明了心迹,可是,石评梅又一次决绝地拒绝了,她只想和他做最好的朋友和革命的同志,她已经在爱情里伤怕了。

回到灯下,石评梅在这片红叶的背面写下了这样一行字: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

而后,她仍旧用原来的白纸包了这枚红叶,寄还给了高君宇。

一片忧伤的红叶,记录了一场民国往事,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4、

高君宇收到这枚红叶时一度非常难过,但是他并未因为石评梅的拒绝而放弃他对她的爱。

1924年9月,石评梅生日时,高君宇从南方给她寄来一封信,随信而来的还有一只象牙戒指,高君宇在信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容易丢弃了的,便是兢兢然恋守着的,愿我们的友谊也和双手一样,可以紧紧握着的,也可以轻轻放开……


昨天我忽然很早起来跑到店里购了两个象牙戒指,一个大点的我自己带在手上,一个小的我寄给你,愿你承受了它。或许你不忍心,再令它如红叶一样的命运……”

这一次,石评梅没有拒绝,她把它戴在了手上。

可是,当这场历尽了艰辛曲折和重重考验的爱情即将画上圆满句号的时候,1925年6月3日,年仅29岁的高宇君因病永远的离去了。

石评梅痛不欲生,在收拾高君宇的遗物时,在一堆信件里她发现了那封装着红叶的信,红叶依然,墨迹依旧,只是,人再也回不来了。

石评梅双手颤抖着捧起这枚红叶,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一片忧伤的红叶,记录了一场民国往事,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5、

高君宇去世半年后,睹物思人,石评梅在极度孤寂和哀伤中写下了一首《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的现代诗。

……已经秋深,

盼黄昏又到夜静;

今年呵!为什么雁影红叶都这般消沉!

今年雁儿未衔红叶来,

为了遍山红叶莫人采!

遍山红叶莫人采,

雁儿呵,

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

真是字字锥心句句泣血,令人泪目。

是的,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

鸿雁在云鱼在水,脉脉此情谁诉。

斯人已去,天涯望断,再无归途,独留人世间的那一个痛不欲生苦苦煎熬。

一片忧伤的红叶,记录了一场民国往事,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高君宇去后被葬在北京陶然亭畔,这是他生前和石评梅经常谈心散步的地方。

石评梅追悔莫及,总觉得愧对高君宇的爱。她在君宇的墓地遍植松柏,并亲自在他的墓碑上刻下这样的话:“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石评梅一有时间就会到高君宇的墓前坐上大半天,她哭干了双眼,流尽了一生的眼泪。

3年后,思念成疾,年仅26岁的石评梅因脑膜炎病逝在高君宇逝去的那家医院,她追随高君宇永远地去了。

好友们把她和高君宇并葬在陶然亭畔。

“生前未能相依共生,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石评梅实现了她生前的夙愿。

一片鲜艳的红叶见证了二人对友情和爱情的矢志不渝……

一片忧伤的红叶,记录了一场民国往事,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本文刘玲子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