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蜀都在望

上聯:古人驚歎蜀道閉塞九曲險,

下聯:而今震撼天梯疾馳通八方。

對聯:蜀都在望

蜀都在望

古人驚歎蜀道閉塞九曲險

《蜀道難》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開篇用了三個驚歎字“噫籲嚱”組句記述了他對山川險阻的驚訝之心。

穿過險山,跨越江河跟隨李白的詩句讓我們一起感受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蜀道滄桑。

噫籲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而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一入蜀地就驚歎山川高危,行蜀道的艱難就像登上青天一樣。蠶叢及魚鳧的蜀地兩位開國的領袖面對天險亦是茫然無措。從那個時候開始很久的時間都無法與秦朝的要塞有人員往來。在西邊的太白山上只有鳥才能飛過的地方橫越在峨眉之巔,人無法穿過。

對聯:蜀都在望

蜀道

蜀地險峻的由來在若干年前由於印度板塊移動和歐亞板塊接觸碰撞隨之產生山巒迭起四面環繞而形成四川盆地,多個地方地質地形十分複雜且十分活躍,方圓幾百裡都處於活躍地帶

蜀道也稱金牛道,相傳當時的秦皇欲要取蜀地,奈何無路可進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很多的金元寶放在牛的尾部,讓人誤以為是牛的糞便所化,蜀王果真相信便命人開修蜀道,蜀道一成秦王便揮軍南下,蜀王也成了秦國階下之囚。

然修通蜀道著實不易,途中有秦嶺、米倉山、龍門山百里阻隔,若以嘉陵江在峭壁上沿江築路更是不易。然古人因地制宜修通了450公里的蜀道。

蜀道劍門關也號稱天險,是連接川陝的咽喉要道,“難於上青天”的詩句也是指的這裡。在各個時代帶兵打仗都想爭奪為自己的後方,退可守進可攻有很大的迂迴空間,在古代人們眼裡只要守住劍門關便可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局面。所以攻佔蜀地必取劍門關,以此立足後得並天下。

對聯:蜀都在望

嘉陵江

蜀道之昭化古城也是三國著名古城,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之處,可謂太極天成。三國演繹中張飛,馬超即戰於此,文化底蘊豐富是三國時期保存至今最好的一座古城。有巴蜀第二國之稱。昭化城也是劉備建立政權的初始之地。

沃野千里的魚米之鄉向來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巴蜀也是曾經糧食大戶,還有井鹽與外界交易除水路外也只剩蜀道了。

而今震撼天梯疾馳通八方

如今為改善民生,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家構建了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合理佈局,交通運輸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成績顯著。

先後建成了綿樂、成渝、蘭渝總里程超過2500公里的鐵路項目;還有廣陝、廣甘、達陝、總里程3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項目;另有以成都雙流為中心的機場10個。

對聯:蜀都在望

蘭渝鐵路

5.12後為打通災區交通生命線,成都到都江堰鐵路,都江堰至映秀高速有情多個項目已也已經投入使用。

隨著巴蜀交通運輸網絡的不斷完善,對地區經濟已經超越任何歷史時期有了非常大的轉變,已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為建成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對聯:蜀都在望

天府之國

雖說少年不入川,但古代大文豪們如李白、杜甫都有幸去哪裡忘川探月,如若有幸都可去瞧瞧哪裡的崇山峻嶺,千古崎道,領略下三國巴蜀文化。今天的蜀道是凝聚了新中國對嚮往美好生活的開拓者無數智慧的的結晶,是中華五千年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中化堅強意志的表現,是華夏兒女科學開拓進取的表現,是中華民族繁榮強大的表現,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表現。

曾幾千年望蜀興嘆,而今隨這國家強大,交通發達,蜀都在望,但凡有空一定要親身感受下那“難於上青天的百步九折古道”。

盼友意對下聯

謝閱~

追夢路上期待與您同行!

對聯:蜀都在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