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非“聘請”被質疑免費模式攤薄作者收入 閱文集團承諾改舊合同

5月6日下午,閱文集團(35.4, 2.30, 6.95%)(下稱:閱文)新任CEO程武、總裁侯曉楠、總編輯楊晨等新管理團隊與部分作者舉行懇談會。對於最受關注的“著作權”條款,參會作家普遍指出有不合理之處。程武表示,閱文絕不會通過任何方式分享或獲取作者著作人身權。對於著作財產權,將會在雙方自願的前提下,為作者的授權匹配對應的權益。侯曉楠稱,“目前關於免費閱讀的機制還在討論中。付費閱讀肯定要繼續鞏固並且做大,而未來在考慮免費模式時,也會有明確的作家收益”。

  此前從4月27日閱文五高管集體“榮退”開始,部分閱文作者就在龍的天空論壇(下稱:龍空網)聚集,討論五高管離職原因,隨後焦點聚集在閱文“新合同”中版權歸屬問題、分成比例調整、免費閱讀影響收入等方面。討論擴散至微博、知乎、貼吧、A站和B站等討論區,並在5月5日引發“五五斷更節”。4月29日、5月4日,閱文股價遭遇兩連跌,分別下跌4.65%和8.18%,5月5日轉漲,當天上漲3.44%,5月6日漲6.95%,收盤報每股35.40港元。新京報記者 白金蕾

  直擊懇談會:閱文稱與作家是合作關係

  5月6日下午的懇談會上,作者群體和閱文主要圍繞“新合同”發聲,具體涉及版權的歸屬問題、雙方勞動關係、分成比例、免費與付費閱讀之爭。閱文新管理層明確表示,“針對過去多年來合同中遺留下來的不合理之處,應該也必須修改,對於作家應有的權利應該明確在條款裡。”

  針對創作者版權問題,曾有作者發聲稱:“起點很早就拿了作者的全版權,並且期限一直到作者死後五十年。在起點這麼做之後,其他網站也陸續跟上。”

  對此,程武稱,著作權分為著作財產權和著作人身權,且著作人身權不可轉讓,故閱文系通過合同獲得了運營作者著作財產權的權利。“在合同中,已經明確規定作者和閱文在各種改編過程中收益的分配方式,即如果作品獲得版權方面的收益,我們均將相關收益根據約定與作家進行分成。同時,閱文是依據作者的授權,對著作權進行開發,並且與作者共享收益的。”程武稱。

  對“合同”第11.1條中,將閱文與作者的關係解釋為“聘請”,但甲方聘請乙方並不意味著甲方與乙方之間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上的勞動關係或僱用關係,也就是說閱文不提供法律要求的勞保社保等各項待遇。

  閱文在懇談會上表示,作家與閱文平臺是合作關係,合同中採用的“聘請”這樣字眼系不當表述。作家與平臺的確不屬於勞動僱用關係,且不存在勞務僱用關係的表述本身是從作家角度出發,該條款是為了避免雙方的合作關係被誤認為勞務關係,導致作者納稅時稿酬等收入被計為勞務報酬。同時,閱文的作家福利政策包括全勤獎、半年獎等由閱文首創並已經運行多年的作家福利,不會取消。

 

 “淨收益為負,閱文將自負虧損”

  針對分成問題,“新合同”的第6.9條“將分成比例改為扣除運營成本之後的‘淨收益’,分成50%,其他訂閱項目也是如此。”部分作者認為這間接減少了其收入,因為此前合同並未提及“扣除運營成本之後的‘淨收益’”。

  對此,閱文表示,給作家的電子閱讀收入分成淨收益,指的是扣除渠道費和運營費用,而非財務上的淨利潤概念,淨收益高於淨利潤。淨收益即使經成本核算後為負,閱文也將自負虧損。

  此外,閱文可能進行的免費閱讀嘗試,也被認為會進一步攤薄作者的收入,上述“合同”的第5.4條稱“平臺不排除以類似‘點擊瀏覽廣告、瀏覽指定頁面、完成互動任務等形式以代替付費購買作品章節’等方式,向終端讀者提供協議作品的訂閱服務,且該等新型銷售模式仍旨在積極銷售協議作品,不應視為平臺侵害作者利益。”

  閱文管理層在懇談會上稱,目前關於免費閱讀的機制還在討論中。付費閱讀肯定要繼續鞏固並且做大,而未來在考慮免費模式時,也會有明確的作家收益,閱文在合同裡對於相關權利的獲取都是會支付對價。同時,需要為付費和免費規劃不同的作品內容庫,匹配不同的產品渠道及對應的收益體系,包括微信讀書等騰訊自有分發渠道。當然,無論哪種模式,都由作家自主選擇。

  此次閱文未公佈參與懇談會的作家名單,對於沒有公佈的原因,閱文稱在與參會作者協商後,出於保護參會作者的目的未公佈。具體參會方式採取“作家自主報名,並根據作家的時間安排來最終決定。”

  5月6日下午,有參會作家表示,真正的作家要的是理性協商與積極改變,不是網絡暴力,“對於砸鍋掀桌子這種做法,我們是堅決抵制的”。有作家認為,“討論版權,討論商業模式和權益是一個商業規則的問題,我們都認同,但用舉報、辱罵、扣帽子的方式去威脅作家斷更,是對作家的綁架,更是直接破壞和傷害我們這個生態。”

  ■ 質疑

  免費模式攤薄作者收入?

  閱文在免費閱讀上進行的一些嘗試,被部分作者認為可能會攤薄其收入。“大部分作者之前是靠章節點擊和讀者支持來賺錢,如果全部免費,白金級作者短時間內不會受到大的影響,但是中部和底層的作者會比較慘。”一位從事IP改編的編劇表示。

  對於免費閱讀的衝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表示“原來反反覆覆在作者、經營者、讀者之間的磨合博弈的過程中而形成的複雜的生態,現在被一種相對簡單粗暴的資本模式給衝擊了,那我覺得對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是很傷害的,是很不利的。”

  網絡文學資深從業者韓先生表示,“其優勢在於,省去了大量的編輯成本、溝通成本。而劣勢在於,當內容質量無法保證時,會出現用戶流失現象,開發時需重複找作者買版權”。

  多位分析師對免費閱讀的投資回報率提出質疑。“根據現行的幾個免費閱讀應用程序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益)計算,盈虧平衡極其困難,一旦不買量,用戶流失率非常高。這樣沒有忠誠度的用戶,也很難接到優質的廣告主。”

  閱文合同風波大事記

  4月27日

  晚間

  閱文集團公告宣佈,吳文輝等創始團隊五高管“榮退”。

  4月29日

  網絡文學作者論壇龍的天空有作者表示收到新合同,合同出現“聘請”引發討論。

  4月30日

  部分作者討論,應向《著作權法》修改草案提出相關建議。

  5月1日

  關於閱文合同的討論知乎熱度達到第五,貼吧熱度達到第七。

  5月2日

  知名網文作者“夢入神機”“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常世”“鋒臨天下”發聲。

  5月3日凌晨

  閱文集團發帖,稱不會進行全部免費。

  5月3日上午

  閱文稱將召開懇談會,要求作者找編輯報名,免食宿。

  5月3日

  知名網文作者“唐家三少”“辰東”發表觀點。湖南、貴州、四川、安徽等省網絡作協發聲。

  5月4日

  “五五斷更節”的呼聲高漲,知乎曾一度達到熱榜第三。

  5月5日

  閱文、阿里、縱橫、飛盧、掌閱等網站作者自發斷更,“五五斷更節”也登上微博熱搜。

  5月5日晚間

  閱文針對傳聞的“全面免費”“佔有作者版權”“侵吞去世作者收益”等進行回應。

  5月6日下午

  閱文與作者進行懇談會,閱文承諾修改舊合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