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人身上看出:“母亲”是教育界的引路人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一句话:“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教育从古至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乎着人类的进步和繁衍的意义,在中国文化教育里,母亲的角色至关重要,威尔士诗人乔治.赫伯特就曾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矛盾也曾言: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中国古代严母出优儿的例子并不现在少,就拿那耳熟能详的例子:孟母三迁,“昔孟母,择邻处”,据说孟轲也就是后来的儒学家孟子小时候特别贪玩,孟母与孟轲居住在坟墓附近,孟轲就整日学习那些祭拜的礼数,办起丧事的游戏,孟母一看觉得不利于儿子发现,于是举家搬迁到集市旁,于是孟轲又学起了杀猪宰牛的手段。


从古人身上看出:“母亲”是教育界的引路人

孟母一看这更不利于儿子发展,于是又举家搬迁到教学楼旁,从此孟轲学会了礼仪和文学,令孟母很是欣慰。孟母屡次搬家,都因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孟轲的成长,孟母想要孟轲成为一个懂礼仪,知事理的人于是她主动放弃原来安逸的生活,只为了能让儿子有更好的发展,从这点可以看出,孟母也是个特别有远见、有想法的人,正因为孟母的培养,孟轲成为一代“亚圣”。


同样对孩子教育严格要求的还有宋代大文豪家欧阳修之母郑氏,欧阳修自小丧父,因此家境十分贫穷,为了让欧阳修将来能写一手好字,郑氏就用荻草代笔,以土地为纸让欧阳修天天练习写字,错了再练,直到练出一手好字为止,后来这一故事被称为“画荻教子”,在母亲郑氏的培养下,争气的欧阳修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从古人身上看出:“母亲”是教育界的引路人

不管你天赋如何,没有后天的培养,都很难长成参天大树,儒家鼻祖孔丘,自小并不很聪明,自父亲叔梁纥去世,孔丘就跟随母亲颜征在前往鲁国首都定居,为了让孔丘学到祭祀的礼节,颜征在在孔丘幼小时就跟着大人参加祭祀仪式,在母亲郑氏的培养下,孔丘五岁时能识文断字,后来经过一番刻苦努力的学习,最终成就儒家学派,被后人成为孔圣人


从古人身上看出:“母亲”是教育界的引路人

古人对待教育毫不马虎,很多母亲在教育下一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岳母刺字”,教会了岳飞一心救国,忠心为国,做个千秋万代人人称赞的忠将,岳飞的儿子岳云也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参军,立下赫赫战功,被将士成为“赢官人”,岳母可以说以一己之力间接影响了岳家军几代人。

从古人身上看出:“母亲”是教育界的引路人

同样教育儿子为人要正直、廉政的还有隋朝刺史郑善果,郑善果的母亲崔氏20几岁就开始守寡,郑善果子承父业,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刺史,为了不让年幼的儿子在政治上犯糊涂,每次升堂会审时,崔氏总是在帘后倾听,碰到棘手的案件也总是鼓励儿子不要放弃,做事要不骄不躁,给老百姓一个公道,即使再郑善果高官俸禄时,崔氏也要监督儿子的作为,防止儿子成为一个骄逸的人,就在母亲崔氏的教育下,郑善果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清吏”。


古代为人母为人父对育人教子十分重视,更可况现如今竞争激励的社会,但是教育又是一门学问,不能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进行疏导、管理,不是所有人都要成为孔子那样的大家,也不是所有人都成为欧阳修那样的文学家,我们也可以成为武将、大将,也可以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刺史,这也需要父母加以引导,而与孩子最亲密的就是母亲,只有母大儿方远。


从古人身上看出:“母亲”是教育界的引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