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顛覆封建社會君臣制度,讓我們看看劉禪與諸葛亮是什麼關係

劉禪與諸葛亮是什麼關係?

諸葛亮顛覆封建社會君臣制度,讓我們看看劉禪與諸葛亮是什麼關係

說諸葛亮上《出師表》時,已經牢牢地控制著蜀漢國的權力,連後主劉禪對他亦不能有所制約,這可以從《出師表》中找到證明。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先說了一番當前是“危急存亡之秋”,形勢嚴峻,然後話鋒一轉: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這其中的“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之說,就把劉禪的“宮中”與他的“府中”歸成了“俱為一體”,將皇帝的宮中等同於他的丞相府。緊接著他說:“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這就進一步地明確要求劉禪把宮中的事體也要交給他“開府”後的幕府來管,不用宮中的管理機構來處理了。

而如若劉禪不答應的話,那就是“內外異法”了,那麼“陛下”你就有不“開張聖聽”,不“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偏私”並且不“平明”的嫌疑了。 可以想像,此時已經過了22歲,早該“親政”但是卻沒有實權的皇帝劉禪在看見大權在握的丞相伐中原武侯上表(選自清光緒《圖像三國志》)諸葛亮羅列了這麼多倘若不答應就會產生的“罪狀”之後,大約是不敢不答應的。諸葛亮的這些話,更像是一個上司在教訓屬下,哪裡是一個臣子對皇帝說的話?

諸葛亮顛覆封建社會君臣制度,讓我們看看劉禪與諸葛亮是什麼關係

有人說,劉備早就詔敕後主:“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因此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就猶如父子;諸葛亮的那些話,體現出的就是這種關係。

諸葛亮顛覆封建社會君臣制度,讓我們看看劉禪與諸葛亮是什麼關係

其實,在封建時代的君主“託孤”時,往往都有諸如劉備般的表演。遠的不說,在劉備之前的三國早期,東吳尊基人孫策在臨終時就已經有這樣的先例。《三國志·吳書》記載:“(孫)策謂(張)昭曰:‘若仲謀(孫權)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而張昭的處理方式卻是“上表漢室,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令奉職。(孫)權悲感未視事,昭……乃身自扶(孫)權上馬,陳兵而出,然後眾心知有所歸。”

比較張昭、諸葛亮二人輔佐幼主的方式,不能不認為張昭的方式更能合之於時代。何況孫策死的時候,正值各路軍閥混戰,孫策軍隊雖東征西討,政權卻並未得到鞏固。比之劉備死時蜀漢政權早已扎穩根基,張昭應當更有擅權的可能。

封建時代,君臣就是君臣,不可能有超越時代的資產階級的民主平等思想。諸葛亮之所以在《出師表》中敢於蔑視劉禪的君權,說到底,只能是諸葛亮的“臣權”已經大過了劉禪的“君權”。而在封建時代,這當然是極不正常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