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心理就是流量黑洞

八卦心理就是流量黑洞

八卦欲是話題永動機,明星緋聞,奇聞逸事從來都是吃瓜群眾飯後茶餘津津樂道的話題,可以說只要這個話題夠八卦,不需要增長黑客操刀,就能創造出增長黑客望塵莫及的病毒傳播效果(當然精明如增長黑客,必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順勢而為)。

如果探尋八卦心理的本源,就可以發現是獵奇心理。你越是遮遮掩掩的不想讓人知道,我越想知道。大家見怪不怪的東西,你說出來也會無人理睬。

而許多互聯網人廣告媒體就利用這種心理形成引流炒作套路,比如標題黨,比如“發我一個紅包,給你一個八卦”等等,只不過套路嘛,見多了就見怪不怪了。

不過有句話說得好:“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既然是套路,就不要如震驚體這樣短平快。可以玩玩中長線,也就是造勢,會不會關注度更高些呢?

這是最好的學習對象就是傳聞,尤其是娛樂圈的明星緋聞造勢。

其實大致的模式是先烘托氣氛吊胃口,再把不同的答案通過某幾個不知名的或者知名的號評論展示出來,讓大家在找答案的過程中爭論的樂此不疲,最後官宣。可以理解為傳播遊戲化(你畫我猜)。

單談營銷,雕爺牛腩的鋪墊就做得很好,又是在封測期間請名人吃飯,又是特設餐飲CTO崗位等等,製造出一系列伏筆吊胃口,吸引無數眼球,冷啟動階段自然輕鬆。

當然引發獵奇不一定要請名人,網感好的多關注些明星八卦奇聞逸事就可以了。比如可以做個小程序遊戲“明星八卦有獎競猜“(八卦欲+即時反饋),至於變現,可以廣告變現,也可以為十八線小明星網紅做炒作推廣。

欲揚先抑也可以引發獵奇心理,想要被病毒傳播,先高調做好保護措施,搞得神秘兮兮的,引發好奇,明明想讓你知道,可是就是做出一副不想讓你知道的樣子,這也是飢餓營銷的一種變種。

當然作為獵奇心理,最重要的是新奇,殺雞用牛刀就很新奇,比如上面說的餐飲CTO,即迎合了工匠精神,又吊足了看客的胃口,一家飯店找個員工這麼煞有介事,菜的味道會怎樣呢,是不是很想試試?再比如美女老闆娘開奔馳送外賣,外國男模送外賣等等。

行為藝術也可以借鑑,行為藝術往往特立獨行,博人眼球,容易收割大量注意力,比如在相親戀愛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如果有人能在一個熱門平臺上寫幾十天情書表白,自然會引起大量關注,甚至會有很多網紅蹭熱點,之後呢公佈答案,這樣也可以獲得大量曝光。

最後用《浮誇》中的歌詞做個總結:用十倍苦心做突出一個,正常人夠我富議論性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