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致禮,孝子養成記

前言

人類文明經歷了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兩個階段,現如今整體上還是父系社會。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工業文明向互聯網文明的轉變,重體力勞動不再成為社會的主導,母系社會的特徵不斷的在加強。尤其中國人最常說的一句:“聽媽媽的話。”成為了幾輩人生命的烙印。

從古至今,不管是文字還是歌曲,我們都願意歌頌、讚揚、永恆的主旋律——母親。

同樣我也要在五一勞動節的第二天讚美,我那勤勞的母親。

母親節致禮,孝子養成記

禮物

我的母親現在就是一平常的退休老太太,回想當年她在以前那個單位,還是很有江湖地位的。雖然她沒有得過38紅旗手,也沒有拿過五一勞模的獎章,但她勤勞、愛幫助人的品性,得到了很多母親的擁戴。

我的母親每年在清明後穀雨前,也就是竹子開始拔節的時候,會上山掐10來支竹子的末梢,大概一米見長。回到家把竹葉拔掉,擺放在牆角陰暗處晾乾,3~5天后開始往上面刷桐油,再放置3~5天,週而復始兩個多月,如果途中梅雨季節天氣太溼,會放在煤炭爐上,輕輕的微烤,保持一定的乾爽。

通常會在6月底,作品就完成了,只見那一條竹鞭,通體透亮、韌性極強,隨便在空氣中輕舞,會發出嗚嗚的聲音。我的母親會選一支,質量最好的,也就是淡淡的泛金黃色的那一支,其他的都送給她的好朋友。

母親節致禮,孝子養成記

母親的愛

竹鞭一般會掛在堂屋當眼處的牆上,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寶貝。寶貝一般都是和期末考試同時間出現,每次考試前早上出門,我都會默默的注視著寶貝,希望它賜予我力量同時賦予我好運氣。

考完試與出成績之間的那幾天,一般都是孩子最開心的時刻,家長也不大管這幾天,大家都在等那個結果。

我們中國這種應試教育,大家對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都有深刻的童年記憶。

大概會在7月上旬的某一天,我那慈祥的母親,會請出寶貝,扒光我身上所有的衣物,只留下內褲,讓寶貝在我的臀部與大腿位置盡情的飛舞。

寶貝的韌性很強,通常在著陸點,順勢還能拐個彎,末梢的節點很快會印在幼嫩的肌膚上,然後迅速彈開。如果力度夠、面積合適,會印下一個三叉型,類似於像雞爪子一樣的記號,紅紅紫紫煞是好看,只不過是夏天,汗水淹過後,會令我滿地打滾。


母親節致禮,孝子養成記

愛的分享

暑假是兒時最美好的記憶,每個星期父母單位的露天大電影,成為我們小朋友最好的樂園。

為了驗證母親教育有方,一般在電影開始前,我都會陪伴在母親身邊,十分乖巧。通常在電影開場前10來分鐘,我的母親身邊會聚集一幫阿姨,這時她就會炫耀她的勞動成果,以及分享她教育的理念。

對白是這樣的:

你看老王家打孩子用皮帶頭打,老李家打孩子直接上棍子,把孩子打傷了怎麼辦?

我們就不一樣了,皮肉之苦從不傷筋動骨。對於教育孩子,我們就是點到即止,讓他們長記性就好。

通常在阿姨們讚美聲中,我會禮貌的說:“我可不可以找,其他小朋友玩一下。”一般都會得到慈祥母親的默許。每次這種行為又會得到阿姨們的稱讚。

母親節致禮,孝子養成記

結尾

回想當年,我父親從來沒有在管教孩子這方面做出過任何努力,現在輪到我做父親,發現兇小孩,教育孩子還是我媳婦兒來的擅長。可能是因為中國家庭主導的就是母親,我們男人都習慣了,和孩子一個地位,都是被管理者。

現在有事沒事,經常會帶著孩子去父母家蹭飯。我會和孩子說當年他奶奶怎樣教育他的爸爸,我那慈祥善良的母親從來都是說:“這怎麼可能。”

然後孩子神補刀:“我的奶奶最好了,怎麼可能那麼惡毒。”

每每都是我敗下陣來,百口難辯。

附近的鄰居經常都會表揚我孝順、懂事、聽話,可能在一般人心裡,能經常回家陪伴老人都是孝子,現在的人要求真低。

母親節致禮,孝子養成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