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雷軍迴應小米飢餓營銷:其實是早期小米交付能力不足,供不上貨?

於冠華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飢餓營銷,飢餓營銷的意思是通過故意控制產量,營造奇貨可居的氛圍,達到提升產品售價和利潤率的目的。小米一直倡導互聯網概念,硬件利潤不超過5%,通過提供高性價比硬件積累客戶,顯然飢餓營銷的目的在小米這裡很難實現。所以小米沒有故意飢餓營銷的動力。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答案只有一個供應鏈能力不足。

其次供應鏈能力真的不足嗎?小米供應鏈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有跡可循,早在2015年小米就因為供應鏈問題導致新手機遲遲無法發佈,到目前為止小米供應鏈依然面臨壓力。這是它的模式決定的,小米採取智能訂單模式,為了提高週轉率採取0庫存策略,根據下期銷量制定當期產量。大家也許會認為小米推出第一款手機至今已經8年了,如果早些年受制於上下游原材料獲取能力和資金壓力還可以理解,目前這種情況應該不存在了。其實小米的供應鏈壓力一直都在,它這種模式註定不能產生庫存,沒有庫存就不能預定更多原材料。當原材料供應緊張時小米議價能力又不能跟排名前三的大手機廠相提並論,畢竟小米屬於才進入行業幾年的新手,用戶規模和上下游關係都跟傳統手機制造商差很多。這裡我們要提一下另一家公司,羅永浩的錘子,其實它也是被供應鏈拖垮的。

最後,看好小米模式,因為它的硬件業務已經產生穩定現金流,小米經過多年發展已從單純手機制造商升級為綜合智能電氣製造商平臺,小米硬件收入佔90%,互聯網佔10%,但這10%基數很大淨利潤率也很高。希望小米獲得巨大成功,這種成功代表著一個新制造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中國製造將成為未來標杆,不亞於馬雲創立阿里巴巴的意義。祝福小米,祝福雷軍!

如果對您有一定幫助,歡迎點贊、關注、留言探討。


長投複利


還是別飢餓銷售了,放開了賣吧!玩這一套真的沒用,我身邊沒有發現一個用小米的,都是華為


南山觀玉


飢餓營銷,只是對於需求量巨大卻供貨嚴重不足的文明說法,另一個說法大概誰都知道。這裡面有個衝突點,需求巨大和供貨嚴重不足。那麼需求巨大意味著利潤空間巨大,廠家應該大量補貨才對,但是卻又斷檔,不能及時補貨。有人說這是一種營銷模式,為了造成一種錯覺,讓人內心深處產生渴望,從而增加銷量。但是幾年下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那麼這種營銷只能讓潛在消費者流失。一年是失誤,年年如此,絕不是沒有發現問題,也絕不是自己所謂的不懂,才知道那些虛話。追求利益是他們的根本,那麼為什麼年年飢餓營銷 ,樂此不疲,哪怕眼看著銷量下滑進入其他?真的是別人黑他,純屬扯淡吧,為自己太過於追求利益最大化找藉口而已吧。利益最大化相對的就是損失最小化,這才是飢餓營銷的本質。如盧所譏諷友商庫存,說白了,從一個側面證明他們沒庫存,感覺在那無所事事,沒腦子就開始跑火車吧。為什麼別人有庫存他們沒有?不是年年首發?首發意味著第一個拿到高通授權,第一個可以拿到貨。可是飢餓營銷的現實說明年年他們首發拿的並不多,為什麼不多?高通巴不得每個廠家多多益善吧,競爭?也不至於才那麼少,有能力年年拿首發,應該有能力逐年增加首發數量吧,畢竟最賣力給高通打廣告的獨此一家。很多原因說明,首發之初 ,就要了那麼多,想再要,只能等別人供貨完畢,所以造成斷點供應鏈,造成飢餓營銷。年年產品熱銷,年年飢餓營銷,傻子都不想這麼幹。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利益,不是不想收割消費者,而是在華為等競爭對手下,自己不確定銷量,對自己不自信,所以為了防止滯銷也就是積壓庫存,沒風險做到利益最大。雷軍謹慎,過於謹慎,導致逐年銷量下滑。其實他一直活在自己巔峰出不來,以為自己的信徒都很忠誠,會諒解自己為了利益最大而且沒有風險買單,但是消費者也是有脾氣的,你不自信,憑什麼我等你,別人家產品一樣不差。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對,真實情況如何,也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不過我相信他們不會說真話的,這麼久了,各個臉都打腫成什麼樣了,還在那互相打臉的不亦樂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