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2019年8月21日,我們同學一行12人,參觀了著名的茶文化故鄉——浙江長興的大唐貢茶院。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大唐貢茶院,顧名思義,它是督造唐代貢茶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首座茶葉加工工場。

據說在唐朝鼎盛時期這裡的茶葉加工場地,最多擁有過3萬多工人,可見當時規模的宏大。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茶院坐落在浙江省長興縣風景秀美的顧渚山側,始建於唐代(公元770年)。

顧渚山東臨太湖,三面山巒連綿,雲霧瀰漫,氣候溫和,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為茶葉生長創造了條件。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顧渚山盛產一種名叫顧渚紫筍的鮮茶。因其茶芽葉微紫,嫩葉背卷似筍殼,因此名為“顧渚紫筍茶”。

我們一行初聽顧渚紫筍的時候,都不知道是什麼茶,甚至以為是一種菜名。其實,顧渚紫筍是一種綠茶,此茶傳說是被茶聖陸羽發現,並建議當地官員推薦給皇上,顧渚紫筍即成為皇家貢品。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茶聖陸羽稱顧渚紫筍為“茶中第一”。據《茶經》記載:“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唐代詩人張文規對當時紫筍茶進貢情景的生動描述:“鳳輦尋春半醇回,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由此可見皇帝對湖州顧渚紫筍是特別喜愛的,以至於宮女們一聽到顧渚紫筍茶已經運到宮的消息,便立即向皇帝稟報。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據記載,當時的湖州官員與常州刺史為了交流貢茶經驗,在顧渚山上還設有“境會亭”,每到茶季,兩州官員便聚到“境會亭”品茶,此風俗前後歷經600餘年。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置身於品茶樓,環顧四面青山,感嘆人生如茶,百味雜陳:有平淡如水的底色,也有繽紛多彩的韻致;品生活如品茶,入嘴時有點苦澀的滋味,細品後方覺有不凡的韻味。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茶若沒有苦澀的陪襯,怎會凸顯芬芳的韻味;生活若沒有悲苦憂愁的襯托,怎能彰顯幸福快樂的珍貴。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持一顆安然平和之心從容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才算是真正在享受人生。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人在忙碌時,再苦澀的茶也能一飲而盡;開心時,再冰涼的茶飲下也甘之如飴。品茶需要有好心性,才能品出茶的芳香;品人生需要有好心態,方能品出生活的真味。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看茶道表演,演員優雅細緻的表演,配上古樂聲叮咚,禪茶人生,韻味悠長。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院內見有一碑刻。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古色古香的茶樓上,坐滿了遊客。也有當地居民到此尋一處清涼,泡上一壺香茶,下幾盤棋,度過一段休閒時光。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在茶樓觀望,顧渚山風光盡收眼底。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茶樓下小河裡,魚兒遊動。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遠觀陸羽閣,茶人聖地恍若仙境。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同學同品顧渚紫筍茶,感覺此茶確實清香滿口,別有風味。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見一幅顧渚紫筍茶楹聯:“禪客相逢唯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 這是對人生有著另一番解讀:知己難遇,知音難求。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茶文化的故鄉——遊大唐貢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