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民族的祕史


總是偏愛年代劇,想了解祖輩曾經的生活,而且最喜歡的就是寫實的年代劇。《白鹿原》在中學時代就瀏覽過,但是沒有細看所以也沒有特別的感受,小時候的學生時代不像現在這麼幸福,有大量的課外書和閱讀渠道,只能是老師和同學的推薦,而推薦的標準就是獲得的獎項,《白鹿原》很早就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在90年代就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也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很多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來。當然,最愛的還是2017年的電視劇版。在原著粉的基礎上剛好都是自己喜歡的演員:張嘉譯,何冰,秦海璐,李沁,鄧倫,雷佳音,翟天臨……這部沒有“流量偶像”,全憑老戲骨撐起來的年代大戲,如若中間摻和了一個鮮肉鮮花,估計會被噴慘。劇中的演員們除了通過實踐打磨的精湛的演技外,還有對角色認真揣摩的態度和前期生活體驗的切身感受,這部劇口碑的成功離不開劇中的戲骨們。

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民族的秘史


這部陳忠實先生耗時6年完成的鉅著,改編拍攝歷時7個多月,94位主演和40000多名群演,經歷了10多次的大規模轉場,從盛夏酷暑拍到三九寒冬,從50多萬字到審批,改編,籌備,組建團隊耗時15年,終於創造出電視劇拍攝史上的史詩傳奇。

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民族的秘史


小說裡可能所有人都喜歡白嘉軒,電視劇中張嘉譯的表現也一直在線,本身就是陝西人的他對那個年代的體會更深,但是電視劇中鹿子霖的扮演者何冰的表現太出色了,何冰的每場戲就是鹿子霖附身,從頭到尾的把鹿子霖給演活了。如果在小說原著中感覺鹿子霖壞的讓人牙根癢癢的話,電視劇版的鹿子霖被何冰的詮釋讓人恨不起來,是可愛又可氣。 從最開始的跟白嘉軒換地,將要按手印確認的時候,問白嘉軒是否後悔,在得到確定的答案後,一個表情到下一個表情的過渡,每一個眼神都透出虛假的讚美,不經意流露的掩飾不住的興奮和發自內心的竊喜。在選族長時,他穿著新衣服,走路神氣的樣子,瞬間從一個滿腦子小聰明的農民形象轉換為一副志在必得的族長候選人。從滿懷希望到最後失望,所有的表情轉換,讓人歎為觀止。只有對角色人物有著深度及深刻的琢磨與考量,才能這樣自然的融入角色,才能以己之思貫彼之魂。

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民族的秘史


田小娥是整部劇中最悲劇的人物,曾經看原著就覺得很可憐,劇中由李沁飾演更是讓人心疼。開始是武舉人像畜生一樣對待她,碰到真心愛她的黑娃卻也在生死關頭拋下她獨自逃命,以為是自己唯一希望的鹿子霖只是把她當棋子,飽讀聖賢書的白孝文最後也拋棄她她當官,她的一生都在跟男人牽扯,可是卻沒有一個男人能真正讓她依靠,最後爛死在一個塌了的破窯洞裡無人知曉。她的第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是跟黑娃的,哪怕他們被白嘉軒趕到原外的破窯洞裡,田小娥也對黑娃表示“只要跟你在一起,就算是吃糠咽菜我都願意”;第二段是對白孝文,因為白孝文的煙癮,她甚至賣掉了母親留給她唯一的鐲子,最終換來的還是被拋棄辜負。田小娥對待生活也能像對待愛情那樣勇敢就不會如此悲慘,在愛情上她可以不顧一切的跟黑娃偷情私奔,卻一次次的把自己的命運押在男人身上,把愛情當作一切,註定過的很辛苦。田小娥不單是那個年代女人的縮影,在任何年代,都有如田小娥一般的女子,把自己當作家庭和男人的附屬品,越這樣越得不到幸福。

身為女性,首先是愛自己,才能去愛別人。

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民族的秘史


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民族的秘史


記得曾經看過崔永元採訪陳忠實先生的視頻。老先生說,寫完小娥的死,他也眼前一黑,雖然哀痛,可是小娥必須在這個時間,以這樣的放式去死……原來作者筆下的每個角色都是他喜歡的。

最後說說白鹿原上的靈魂人物白嘉軒,在這個年代看他,他有著中國傳統硬漢的剛強,堅毅,正直,仁義,另一方面又體現了中國封建文化的反動和保守。他對待長工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跟鹿三之間有著誠摯的感情,無主僕之分;為周寡婦出錢,出糧度難關,修祠堂,辦學堂;身為族長,他承擔著維護家族,宗族名聲的神聖職責,用族規嚴苛的要求自己和族人。孝文偷腥後,在祠堂用最嚴厲的刺鞭抽打;孝文抓了黑娃,白嘉軒又大義滅親,讓兆鵬把孝文抓了起來,絲毫不考慮親情。在白嘉軒眼裡,這些條條款款的禮義廉恥大過天,凌駕於親情之上。可以說白孝文的墮落跟白嘉軒的迂腐,固執,封建有著必然的關係,白嘉軒對待子女的不公平,想控制兒子們的思想,扼殺他們的反抗意識,在教育子女方面跟鹿子霖相比還是略遜一籌的。

《白鹿原》描述的是上世界初50年代,通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系列的農村運動折射那個年代農民的思想和生活等各個方面的變化,通知也折射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進步。本劇的服裝,攝影,道具甚至禮儀臺詞都能看出導演和劇組的用心,原上的麥田,山川的黃昏,繁茂的大樹,紛飛的大雪,每一幀畫面都很唯美。在這個白不離鹿,鹿不離白的原上,陳忠實先生賦予了人物形象,演員們賦予了人物靈魂,每一個人都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在那個年代裡不得不為之的故事。看到結尾總會讓人有歷盡滄桑的感覺,看到暮年的白嘉軒,再想想他交農起事時的那個意氣風發的漢子,讓人感慨萬千。這種世紀變遷的場景總能讓人回憶過去慨嘆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