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保險醫院會不會涼?

這篇其實和保險沒啥關係,只是互聯網保險蓬勃發展,作為前互聯網從業人員,老胡也一直有留心這方面,隨便寫寫。


蝸牛保險醫院會不會涼?


前些天有做互聯網的老同事找老胡,本以為是要來買保險,沒想到是想問保險行業是否有商機,看來這張圖的吸引力不小。


蝸牛保險醫院會不會涼?


交流了一下,他們看中了蝸牛,深藍保,多保魚這種模式。


這種模式簡單點說就是三個環節。

1、內容製作,買流量投放,比如頭條、抖音、小紅書,大V。

2、導流到私域,拉群,開課等等。

3、銷售顧問跟進成交,獲得佣金收入。


主要就是社群營銷的方式,這個業務模型是成熟的,驗證過的,講故事方便,P2P大熱的時候就是這麼搞的,他們看中這個模式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保險裡搞只是有個門檻,需要一張牌照,現在牌照都買好了,團隊都是現成的。


老胡的看法是,這種方式規模不大的時候是賺錢的,賺點辛苦錢沒問題,但就一旦規模做大了,就會虧,投資方也難以脫身,報表不好看,後續資金進不來,本身又在虧,很容易崩掉,所以老胡建議他們如果真心看好,不如等一下,等明年一地雞毛的時候,再來收購也不遲,絕對有骨折價格的甩賣,說不定蝸牛隻能賣個蝸牛殼的價格出來。


幾個方面


流量費用:暴漲,原因很簡單,最近大家都融到錢了,2019年上半年保險科技圈融資超200億,有錢砸,但是客戶量跟不上發展速度,大家拼刺刀,獲客成本高了,兩個和尚抬水吃,不說三個和尚是因為還沒到那個階段,目前獲客成本怕是已經相比2018年翻幾倍了,2020年的流量費還會繼續翻倍。


轉化能力:比如蝸牛,對外都說是保險專家,實際招募的都是小白,用群聊機器人或者在群裡安排託來造勢,現在有些群裡託的比例已經達到50%以上了,從託的數量來看,轉化難度也確實是越來越大,容易成交的那批已經搞得差不多了。


件均保費:如果獲客成本高,轉化能力又難以提高,維持利潤只能靠客單價提升了,問題在於本身互聯網獲客的客單價是很難提升的,目前有些同類平臺已經是推廣費大於佣金收入了,所以蝸牛和深藍保這種也開始賣年金產品了,理財險對銷售人員的素質要求還是很高的,這條路能不能走出來是有待驗證。


賽道擠出:19年很多互聯網保險平臺已經涼了,但是有更多的新選手在排隊入場,這樣的競爭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而且老胡不認為這裡會有馬太效應的存在,因為看到很多50人以下的團隊還活著,比以前辛苦點,這些團隊主要是在轉化能力和客單價兩方面不斷提升,可能更多的是因為沒有資本的壓力吧。


老胡觀點


蝸牛、深藍保、多保魚等等,這個模式目前的情況是步子邁大了扯到蛋了,互聯網保險市場的增速跟不上,路況不行,再加油也夠嗆。


獲客成本未來的走向?

轉化率未來的走向?

客單價未來的趨勢?

明後年可能見分曉了,會不會一地雞毛?個人覺的大概率。


這模式讓我想起了電銷保險,模式非常像,用買流量替換了名單買賣,社群營銷替代了電銷坐席的喋喋不休,有差別嗎?

問題是人家電銷賣個100萬的意外險一年都要收老胡40000大洋,這樣的客單價才能維持,賽道上的選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這個模式還要燒錢,各位投資人還要耐心等待,相比保險這個大市場,燒個百億千億應該是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