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脫不花:像研發產品一樣做組織管理

演講主題:《為學習服務的企業,自己是怎麼學習的》

演講者:脫不花 得到APP 聯合創始人兼CEO

本文節選自脫不花女士在 iTalentU 2020 第五屆北森用戶大會暨秋季產品發佈會上的精彩演講。

得到脫不花:像研發產品一樣做組織管理


大家好,我是脫不花,來自得到APP,我們和北森有非常密切的合作,今天有幸收到邀請,和大家進行交流與分享。


北森的小夥伴希望我和大家談一談得到的組織發展、人才發展經驗,這個實在是不敢當,因為得到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團隊,我們關於人才發展的問題才剛剛開始。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幾個點狀的探索,因為我們工作的特殊性——畢竟是一個從事知識服務的產品,所以我們在組織和人才管理上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01

拒絕格式化,破局現實挑戰


對於組織、人才管理來說,我們真正的難題是什麼?就是一旦進入到了真實世界,知識不是按領域分開的,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是由挑戰構成的。


我經常聽到一個很時髦的詞,叫“知識管理”,現在所有重視人才發展和培養的公司,都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又分明看到,大家在知識管理領域做了這麼多年,還是有很多難題沒有解決。


我個人認為要破這個題,首先就必須破除一個迷思:這個世界不是由領域組成的。


我們試圖用格式化的方式來去進行知識管理,像傳統的圖書館管理學一樣,可能沒辦法完成知識管理的責任。


我們要按照什麼?按照真實的挑戰,來去處理我們一個場景一個場景之內的問題。所以接下來我就想跟大家說一下得到在這個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02

知識工作者→知識生產者


得到可能跟很多組織一樣,完全是由知識工作者組成的,因為在我們的公司裡面,就是兩大類人:一類是各種各樣的內容的生產者、內容的服務者,另一類是程序員。


知識工作者的工作特點是有些工作無法量化,我們用了非常多的時間進行探索發現:要把知識工作者轉化為知識生產者


每一個知識工作者除了自己本身作為編輯、運營、程序員的工作之外,更重要的還有個共同的身份,你在生產某一類知識,比如代碼相關知識、銷售知識、等等。


我們要求所有崗位的員工,都必須是一名知識生產者。


知識生產者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就是要把“默會知識”翻譯出來。我們知識管理的難題,不是顯性的知識怎麼去格式化,而是大量停留在知識生產者腦海中知識,沒有辦法被翻譯成方法論。


所以我們做了一件事,要求每一個崗位,都要具有研發功能。


研發什麼呢?

研發你這個崗位的默會知識。


像研發產品一樣組織一場會議


比如說在得到有一類會議,我們要和得到的合作老師就一個選題進行開題。那麼這個開題會本身,我指的是這個會議本身就是一個研發項目。


從時間、場地、環境的選擇,議程的設定,人員的邀請和組合,人員分工,會後總結甚至會議上發什麼飲品等等,看上去和會議本身內容沒關係的這些所有工作,我們都視為是一場研發。


因為同樣是召集一場會議,一個有經驗的內容的主編和一個經驗值不是很高的內容的生產者,其實會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這就是一個默會知識,它可能取決於這個人的威信、人緣或工作的方法。


在得到,我們會租一個小組,對這類會議進行研發。


一旦研發完成了,我們會固化成一張清單,這張清單其實就成為了一個產品,它可能是由一個普通編輯來研發的,從這個階段開始,這個編輯就負責維護這個產品。


那麼之後公司的所有人,之後如果要再召集這類會議,就需要按照產品要求和規範來執行,直到研發者下一次迭代。


迅速迭代,提高知識傳承效率


當然迭代的速度也會很快,這就形成了一個快速的培養人和發展人,以及提高公司知識傳承效率的傳統。


像這樣的研發項目,得到每個季度都有十幾個,包括說對於新員工入職的第一天應該如何安排,這也是HR的一個產品。這最早是由我們的招聘經理去研發的,現在各個團隊,都有他們歡迎新人和促進新人融入的這樣一個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招聘經理作為這個產品研發的負責人,就可以融會貫通、不斷迭代,這個產品就能一直保持活力地傳承下去。


公司在人才發展上,也可以建立這樣的知識生產機制,把所有工作視為一種知識產品,這樣看的話,公司所有的崗位都可以是研發崗。每個人都有研發的任務,只有這樣,我們這樣一個由大量的默會知識所組成的知識型公司,才有可能持續發展。


而且一個由人才所組成的公司,只有這樣,才能不依賴於個別人、不依賴於具體人,而是依賴於整個組織的知識的傳承。


03

項目成功的前提:建立共同語言


我們是這樣建立共同語言的。


比如如果我們要發起一個關於敏捷項目管理的溝通,項目的牽頭人會在得到上面找到相關的書籍或者課程,準備好導讀和推薦語同步給項目裡的所有人,請大家用一兩天的時間快速瞭解這套理念。


等到項目真正啟動的時候,首先交流理念,形成共同的工作語言。


大家一定會有不同的視角和感受,我們把這些視角和感受先交流明白了,形成一個理念上的共識,然後帶著共識,再正式開啟啟動會。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工作當中提高團隊的融合度,每一個項目都是一次團隊建設。


04

入職項目測試:快速融入


所有的內容和運營崗的新員工,都必須由創始人羅振宇親自帶一個月,這一個月其實就是項目式的學習。


我們沒有排排坐吃果果的新員工培訓,而是每個人都必須帶著項目和任務來去完成這個“入模子”的工作。


也就是說入職第一天你就開始扛一個項目,這個項目非常具體,邊界清楚。比如新員工入職第一天就被告知,三週之後的某期重要節目,由ta擔任責任編輯,從今天開始,就得為那天開始努力。


要做好這個項目,新員工需要快速跟公司的員工建立聯繫,帶著任務去學習,才能在三週之內交出一個項目成果,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


我們的這種模式已經運行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了,通過壓力測試的方式,用一個極其清晰但是不容易的項目去“強迫”所有新員工快速完成融合。


經過這個壓力測試的新員工,回到崗位上之後,融入速度和上手的速度是極快的。


05

得到品控手冊:倒逼成長


得到還做了一件事,每年出版一本我們的品控手冊,這本品控手冊其實是得到內部的一個工作手冊,就是我們怎麼樣去從0到1的完成一個知識產品的生產的過程。


我們把這本品控手冊面向市場了,已經推出了6個版本,差不多有10萬字。


這10萬字其實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得到關於核心產品的默會知識,全部翻譯成操作手冊,也推向市場。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


  • 第一,因為要逼迫自己一定要定期完成這個任務。這個倒逼式的目標和任務,也能促使我們把這個工作真的做實做好。


  • 第二,我們在工作過程中繼續貫徹“所有的崗位都是研發崗”這樣一個理念,這樣的話,才能夠在平時就形成手冊的雛形。


  • 第三,有利於行業整體進步,當行業裡的每一家公司都願意把自己最重要的能力固化並開放,這個行業一定會進步得更快。


這是我們作為一個學習型組織在人才管理、組織進步上面的一些比較好用的實踐方法。


我們的使命是:讓每個人都能從知識中獲得力量。


我覺得這就是學習的意義,這就是終身學習的意義。


所以藉著北森邀請的這個機會,我也特別想跟大家來介紹一下,得到已經把我們如何對內部進行知識管理,怎麼把默會知識翻譯出來,怎麼樣利用得到的產品形成共同的工作語言的所有經驗,封裝成了一個服務,我願意把它叫做得到inside。


我們現在也專門成立了一支企業服務隊伍,如果你們的團隊或者企業,也需要把默會知識地翻譯成一套知識體系的話,歡迎大家來跟得到建立聯繫,我們非常願意把得到的這一套知識管理的經驗,再加上得到老師們的優質的課程,貢獻給大家。


得到脫不花:像研發產品一樣做組織管理


以上就是脫不花女士在大會上的精彩內容節選,如果對大會內容感興趣,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全程視頻回放&資料下載,精彩內容,不要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