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無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兒童敏感期,父母要了解

要問人一生當中有哪一個階段是行為最為奇怪荒謬的階段,答案一定是在他們6歲之前。因為在6歲之前的那段時間,孩子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的發育都是極快的,也是變化最多最複雜的時候,他們要經歷很多次敏感期,有時敏感期還會交叉重合的出現,無規律,在這些時間段孩子的行為會變得異常的奇怪,有的時候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出現如此不理智的行為。


小友今年剛剛三歲,小友的媽媽為了更好的照看孩子在小友出生後不久就把工作辭掉了,專心在家當一個賢妻良母,所以說她沒有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時刻。小友出生後,媽媽還在坐月子的時候,就通過各種專業的書籍和網絡上的渠道去了解怎樣教育孩子,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的這個複雜的階段,對於孩子出現的某些行為,家長應當怎樣正確的反應,媽媽都掌握的透透的。

父母的“無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兒童敏感期,父母要了解

小友最近就進入了敏感期,媽媽給他買的圖書繪本他基本上不看都給撕掉或者是用剪刀剪掉。媽媽一開始看到孩子這樣也是有一點生氣的,但是她沒有這樣情緒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因為媽媽知道孩子正在經歷敏感期,有些行為他們自己也難以控制得住。所以小友的媽媽不但沒有責備他,還專門給他買了好多剪紙類的圖書,放任孩子去剪。
在小友媽媽的照顧和引導之下,小友敏感期度過得非常順利,但是與其他小朋友成長的經歷就沒有小友那麼幸運了,因為畢竟不是每一個家長都有如此的耐心,願意花精力去鑽研孩子的一切。

父母的“無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兒童敏感期,父母要了解


01、什麼是兒童敏感期?
這是孩子成長所必經的,一般出現在他們6歲之前,在6歲之前的某一個階段,孩子會對做某一件事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但是當他們經過了這個階段,一切就會恢復正常。
有些時候如果家長能夠迅速的參透孩子的行為遵循他們成長規律,在敏感期的時候更多的去引導他們學習,往往效果極好事半功倍,但是如果家長沒有如此靈敏的觀察得到,錯過孩子的敏感期,以後再想彌補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當然敏感期也不只是孩子獲取某些東西的關鍵期,敏感期也代表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發生突變期,有的時候不停的大哭,有的時候會變得不可理喻,這些情況的出現都需要家長的極大包容。

父母的“無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兒童敏感期,父母要了解


02、孩子在敏感期會有什麼表現?
1、對做某件事情慾望強烈
就像小友的表現一樣,他們會突然之間愛上某件事情,比如剪紙或者是扔東西等等各種奇奇怪怪的行為,都有可能在敏感期的階段出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2、情緒變得不穩定
有的孩子他的行為上的轉變是與情緒上的變化相伴相生的,在他經歷敏感期的時候,情緒也會變得極為不穩定,遇到一些小事就會產生崩潰的感覺,基本上勸是勸不回來的,家長們遇到這樣的孩子就只能忍耐,等他們度過了這樣一個難熬的階段,一切才能恢復平靜。
3、不厭其煩的重複
這應當是經歷敏感期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會特別喜歡重複,不停的做同一件事而且不知道厭煩。家長們可能不能理解孩子,但是這個時候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空間就可以了。

父母的“無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兒童敏感期,父母要了解


03、家長必須要了解的幾點
1、物權意識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通俗來講其實就是佔有慾,在他們大概兩三歲左右的時候,會對自己的東西產生極大的佔有慾,他們不斷的認為,這個東西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誰也不能碰。這個時候家長要意識到孩子產生了自我意識,他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自己和別人了,所以不能下意識的認為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他們性格太過自私,於是就強迫他們分享,這是不對的。孩子在自我意識敏感期的時候,最好去尊重他們。

父母的“無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兒童敏感期,父母要了解


2、叛逆期
叛逆期並不是孩子在十幾歲的時候才會產生,人生的叛逆期分為很多個階段,有的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就會產生人生的第1次叛逆期,情緒極為不穩定,幾乎每一天都有大哭好多次,而且哭鬧的時間很長,有的時候甚至能夠達到一個小時。在這個期間,雖然家長也不住的哄他們但是孩子就好像不知疲倦一樣,一直撕心裂肺的叫。這就代表著孩子進入了他的叛逆期,基本上所有的行為都被情緒所掌控,而且自己都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3、對所有的事都充滿好奇
但是很多孩子會經歷的階段,他們會對這個世界產生極大的好奇心,遇到任何事情,他們總是會習慣性的詢問家長為什麼,有的家長知道這是孩子有求知慾,有好奇心,所以不想打擊孩子就很耐心的告訴他們,但是有的家長的思想高度卻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孩子問的多了他們就煩了,甚至還會朝沒有任何錯的孩子發火,這樣會極大打擊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的“無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兒童敏感期,父母要了解


4、秩序敏感期
這個時候孩子會對秩序和規則要求的特別嚴格,甚至在一些細節上都到了特別苛刻的程度了,有些時候家長都沒有想到這些地方居然是有順序有規則的,所以會不小心打亂。孩子們看到一些事物的擺放順序或者規則與自己內心要求的完全不一致,他們就會覺得不安痛苦,想立刻把他們擺回到讓自己舒服的樣子,這其實是孩子在建立安全感的過程。
在一些育兒的百科全書當中,相信孩子的敏感期是被重點介紹的,因為它確實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家長需引起重視的一段時期,但是敏感期即使講了這麼多,說了這麼多,還是有很多家長對於敏感期的細節我能夠了解,當然這也不能怪家長,因為敏感期確實有許多東西是需要長期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