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是辭職回家照顧父母還是送父母去養老院?

近日媒體報道,南昌某高校副教授王守正(化名),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申請調到離家較近的單位工作,被校方索賠違約金18.2596萬元人民幣。

這種情況,是辭職回家照顧父母還是送父母去養老院?

來源:澎湃新聞

案情還在繼續審理中,不知最終判決結果如何,但老齡化凸顯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是一個沉重現實。全國老齡辦最新統計,中國目前有近2.4億60歲老人,其中又有有40%以上過著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生活。預計到2030年,老齡人口將會達到3億,而空巢老人的比例將會達到90%。這也意味著,中國將有2億的“空巢”老人。數據很真實,也很殘酷。


辭職回家照顧父母有必要嗎?

在這些空巢老人裡,相信就有你我的父母。我們都可能面臨事業與照顧父母的兩難選擇,如果是您,您會怎麼做?


在電視劇《都挺好》熱播時,網絡曾經有過類似熱議,網友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有必要,不想面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認為有必要的網友他們覺得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金錢和工作,而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star音華:下午提前了一點下班,帶媽媽去醫院做了檢查,脊椎病、膽囊炎。醫生說,不用吃藥,年紀大了,總會生病的。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家庭需要我,我會毫不猶豫的辭職回家,只為了照顧好自己最親的父母和孩子。

楊江濤1978:我覺得事業和照顧生病的父親相比,還是照顧父親重要。畢竟父母的時間不多了,讓他們以後的生活過的舒適些是每個子女應盡的責任。事業以後可以繼續,而對父母的照顧不可等待。

微職場星座:堅定地回答會辭職!因為事業以後還可以打拼,還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補回來。但是父親是自己的至親血脈,是不能虧欠的。

於呢呢啦啦啦:我會選擇辭職,人生中有許多東西一旦錯過就無法彌補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寶哥哥:這個對於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我會義無反顧的辭職回來,現在能夠陪伴父母的日子在一點點變少,過一天少一天,不要等將來後悔。


沒必要,有經濟來源才能更好的照顧父母

覺得沒必要的網友他們覺得辭職照顧父母沒有經濟來源,毀了自己又無法給父母更好的生活。

耍寶小豆君:辭職?辭職之後你要變錢來養一家老小嘛?這個問題無異於錢和陪伴哪個更重要,當然是錢啊,情感基礎一定要建立在物質基礎上!

愛是盔甲:這個問題困惑了我一兩個月。爸爸剛在2次病危通知單下搶救後出院回家,媽媽又不幸檢查出肺癌。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父母兩個人的醫藥費、營養費等等每個月1萬多……我若辭職回家,醫藥費暫時能頂住,但是長期呢?癌症治療的費用不是一般的高,就怕之後有的救但是沒錢救。然而作為兒女的,這種情況不回家照顧他們,內心十分煎熬痛苦。

匿名用戶:請不要辭去工作照顧父親,我經歷過這個事情,如果辭去工作照顧父親很有可能毀了你自己,也沒有辦法帶他們出深淵。你自己要保持一定的完整和獨立,我覺得請個保姆是不錯的做法。

圓太太:既然這是個關於平衡和取捨的問題,那判斷標準就只有一個:是否做了這件事,其他的事能變得更簡單或不必要了。如果事業正處於穩定上升期,家裡經濟又不是很好,我覺得去掙錢是最重要的,不僅工作不能丟,休息時間還得拼命接活兒,然後每月定期回家探望。當然這個很累,比你“偉大的”辭工回家當護工要累。

雙方都有道理,但無論爭議多麼廣泛,近年來,我們聽說的子女無奈辭職回家照顧父母的事例就有很多,比如同樣是大學教授的賈雲竹也辭職在家照顧患病的父母了,還有作家龍應臺,65歲龍應臺辭職照顧93歲失智母親。

這種情況,是辭職回家照顧父母還是送父母去養老院?

不僅是辭職,有一些事情你必須平常就做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你對父母最過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得到高讚的回答,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如果時間能夠倒流,我一定會好好陪陪他們。”

沒有關愛的老人,生活就像一座孤島,寂寞,孤獨,數著日子等最後那一天。直到某一天,你像那些知友一樣講出自己對父母做得最後悔的事。所以,其實有一些事情不必非要等到辭職那天,你可以平時就做。

一、常回家看看。兒女從小到大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回家看父母,咱們內心非常清楚!因為不論科技多麼發達,也不如你和父母面對面的交流。一起住的人,下班回家陪父母散散步,必要的身體活動是健康的保障,不要讓父母只會在客廳拿這遙控器守著電視了。和父母聊聊你的工作,來自父母的建議可能是你的意外之喜,同時也讓父母感覺到自己還有價值感、存在感,讓他們覺得沒有跟子女和社會脫節。

二、如果不能做到“常回家看看”要“常保持聯繫”。微信視頻已經讓我們可以更多的和父母保持聯絡,少刷幾分鐘‘抖音’,少刷幾集娛樂節目,只要抽出幾分鐘時間就能讓父母感受到關愛。

三、讓父母多跟同齡人接觸。鼓勵父母跟自己的老朋友老同學常聯繫,和小區的同齡人沒事一起聊天聚會或者參加一些固定活動,保持社交是父母居家養老的精神必須品。

四、教父母熟悉新事物。跟得上時代的老人才能更加身心健康,比如那些最早學會淘寶、微信的老人可能活得更自信,更有品質。同時這些新工具也會給父母生活帶來莫大的便捷。

五、給父母請一個護工。如果你的父母身體患病或者已經衰弱到需要別人幫助,比如不能按時服用藥物,外出逛街購物已經不再安全,不能打掃房間,不能自己做飯,不能保障自己的個人衛生等等。這時候就需要請一個特別專業的護工,高質量懂照護的護工是解決養老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


這種情況,是辭職回家照顧父母還是送父母去養老院?


不用辭職,給父母找一個適合他們的養老院


現代社會,養老不是一個家庭的事,也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社會的事。個人認為如新聞報道里的那位教授,自願辭職回家照顧父母,或者因為照顧父母調離工作,學校應該給予一定的理解和支持,畢竟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凡事符合常情常理才是最人性化的。也建議國家法律應該考慮到老齡化社會的特殊性,從法律上來支持和保障家庭養老。並不是說支持職工違反勞動合同,而是根據特殊情況,由第三方鑑定贍養父母的真實性需求,撤銷違約索賠,不給辭職回家照顧老人的子女增加額外的經濟負擔。

這種情況,是辭職回家照顧父母還是送父母去養老院?

來源:澎湃新聞

其次,子女也應根據自身情況分析到底該不該辭職照顧父母,因為有些時候,不用辭職,把父母送到適合他們的養老院是最佳選擇。並不是辭職代價多麼大,辭職違約賠償數額高,而是養老院確實可能比你辭職回家還照顧得好。

比如,當你的父母已經臥床不起,你每天需要完成10次以上的翻身(包括夜間)、5次以上的幫助小便、2次以上的換成人紙尿布、一週1次透析、每天打1次胰島素……還不算老人需要剪頭髮、剪指甲、洗澡、洗被褥等等事情,家裡有這種老人的,一般照顧者的年齡也在50歲+了,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即使能完成也會非常的累。就算辭職回家盡了孝心,但是經濟上沒了收入,自己也沒有休息時間,時間長了,父母沒有照顧好,可能一個家都被拖垮了。

這種情況下僱傭一個保姆,花的錢比進養老院多,乾的活兒卻沒有養老院專業。而且如果沒有人在家,保姆還缺乏監督,不如送到一個有監管的養老院讓人放心。

這種情況,是辭職回家照顧父母還是送父母去養老院?

因此,小編的看法是,呼籲法律應該為老齡化照護作適當傾斜、呼籲子女平時就多關心父母,別臨到頭時應對不當,最後,當家庭養老疲憊無助的時候,希望子女和老人們都能考慮考慮養老院,養老院也是父母人生不錯的歸宿。


資料來源:澎湃新聞、農民日報、新浪微博、知乎;圖片來源:安養幫合作機構上傳圖片、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聲明:安養幫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