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回憶淮海:首長對敵瞭如指掌,圍困黃百韜、殲滅孫良誠部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場,當時解放軍在兵力、裝備上都處於劣勢,卻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殺戰,取得了這場決定性戰略決戰的勝利,是解放軍自成立之日起犧牲最多、殲敵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場戰役。

在這場大決戰中,解放軍共消滅敵人22個軍,大約55萬餘人,其中就有被稱為馮玉祥“十三太保”、“五虎將”之一的孫良誠部。


開國中將回憶淮海:首長對敵瞭如指掌,圍困黃百韜、殲滅孫良誠部


談起淮海戰役中殲滅孫良誠部,開國中將、原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滕海清對此記憶猶新。

“孫良誠部107軍是被我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在第一階段殲滅的……當時,我任華野二縱司令員,根據中央軍委首殲黃百韜兵團的部署,我縱擔任蘇北兵團的突擊軍。”

開國中將回憶淮海:首長對敵瞭如指掌,圍困黃百韜、殲滅孫良誠部

1948年九月份的時候,華東野戰軍在齊魯大地打了一場硬仗,在八天八夜的攻堅戰中,殲滅敵守軍10萬人,自身傷亡也達到近3萬人。濟南戰役結束之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高層認為華東野戰軍已經是疲憊之師,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休整,便緊急將黃百韜第7兵團、邱清泉第2兵團調往徐州,準備在中原地區與解放軍展開決戰。

可令蔣介石萬萬沒想到的是,雖然濟南戰役攻堅困難,但並未傷及華東野戰軍的根本,稍作整頓之後便恢復了原有的戰鬥力。11月6日晚,華東野戰軍便發起了進攻,根據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指示,我軍應該先打黃百韜部,把最難啃的敵人打下來,才能讓其他敵人聞風喪膽。

開國中將回憶淮海:首長對敵瞭如指掌,圍困黃百韜、殲滅孫良誠部

根據這條命令,滕海清率領二縱,與華東野戰軍十二縱、華中野戰軍十一縱一起,合圍黃百韜第7兵團25軍,將敵人的退路完全封死。就在滕海清率部圍擊的同時,華東野戰軍各縱隊幾乎傾巢出動,將黃百韜兵團分割包圍在了碾莊、曹家集一帶。

直到黃百韜第7兵團陷入重圍,蔣介石才明白解放軍的真正意圖是什麼。為了保住黃百韜部,蔣介石做了一系列動作,先是把杜聿明派到徐州擔任副總司令,指揮作戰;又嚴令邱清泉第2兵團、李彌第13兵團沿隴海路向東馳援。


開國中將回憶淮海:首長對敵瞭如指掌,圍困黃百韜、殲滅孫良誠部


對於此次蔣介石派兵回援,滕海清是這樣回憶的:

“華野首長對敵情瞭如指掌,分析了敵人救援心切和邱清泉慣用的迂迴戰法,於11日夜命令我縱迅速向大王集、雙溝鎮攻擊前進,粉碎邱清泉迂迴攻擊圍困我軍側背的企圖,殲滅了向徐州撤退的敵107軍。”


開國中將回憶淮海:首長對敵瞭如指掌,圍困黃百韜、殲滅孫良誠部


107軍軍長孫良誠和蔣介石的關係並不融洽,當初中原大戰之時,孫良誠極力擁護馮玉祥,擔任西北軍副總司令兼前敵總指揮,馮玉祥下野後他便一直賦閒在家,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又投入日偽麾下,期間一直對抗蔣介石。因為這層關係,孫良誠部被蔣介石收編後只得到了個25師師長的職務,對此孫良誠是心懷芥蒂的。直到淮海戰役前夕,蔣介石為了在決戰中取得勝利,才勉強將孫良誠提成軍長。

在淮海戰場上,孫良誠及手下一干人等認識到情況危急時,就有人向他提議通電起義,將手下部隊調往解放區投誠,這無疑打動了孫良誠搖擺不定的心,於是在向徐州方向開拔的途中遭遇華東野戰軍二縱時,並沒有做出太大反抗便放下了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