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敢怒斥宋江武松朱武,對他卻言聽計從,不是林沖和史進

魯智深這人有俠義精神,但是脾氣太急,一生氣誰都敢訓,甚至宋江和武松這樣的好漢都敢訓斥,可唯獨對一人言聽計從,此人是誰呢?不是史進和林沖。魯智深為什麼會對他格外信服呢?

魯智深敢怒斥宋江武松朱武,對他卻言聽計從,不是林沖和史進

魯智深

先說一下魯智深脾氣有多麼急,他聽說金翠蓮被鄭屠欺負後,當場就去找鄭屠,對史進和李忠說:“你兩個且在這裡,等灑家打死那廝便來。”被他們勸住後,馬上掏出五兩銀子送給金翠蓮父女,又向史進借十兩銀子,向李忠借時,李忠在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魯智深嫌少,又丟還給李忠,說李忠是個不爽利的人。其實二兩銀子不是小數目,大約摺合現在1000元吧,又不認識,一下拿出這麼多錢,哪裡小氣了?可以看出魯智深話急,不管你愛聽不愛聽。

魯智深敢怒斥宋江武松朱武,對他卻言聽計從,不是林沖和史進

魯智深向史進李忠借錢做善事

魯智深和武松上了梁山後,主動要求去少華山勸史進他們也加入梁山,到了少華山,知道史進為了救畫匠王義的女兒玉嬌枝,去華州府行刺賀太守,但被人家活捉了,魯智深當即表示非要去救史進不可,武松勸他還是去梁山搬救兵才行,魯智深怒斥武松:“等俺們去山寨裡叫人來,史家兄弟早就沒命了!”武松和朱武還是不同意,魯智深焦躁起來,說道:“都是你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報知,看灑家如何!”武松就是個急脾氣,在魯智深眼裡竟然是個慢性子,武松誰也不怕,就是對魯智深的訓斥不敢反駁。

魯智深敢怒斥宋江武松朱武,對他卻言聽計從,不是林沖和史進

魯智深和武松

魯智深性子急起來連宋江也敢訓。宋江在重陽節賞菊大會上創作《滿堂紅》,武松聽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時,拍案而起,李逵也跟著發怒,踢飛了桌子,宋江假裝要殺李逵來嚇唬武松,宋江又好言勸武松,武松不知如何回答,魯智深為武松解圍,說:“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各去尋趁罷。”魯智深的話說得很重,宋江不敢接著魯智深的話說,只是再搬出皇上英明等話來對付一下。

魯智深敢怒斥宋江武松朱武,對他卻言聽計從,不是林沖和史進

武松反對宋江招安

從以上兩個事看出魯智深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看法和他不一致,逮住誰訓誰,不管是寨主還是打虎英雄。可是他卻對一位好漢言聽計從。他是誰呢,他就是青面獸楊志。楊志與魯智深都曾經是官府的人,都打死過壞人,二人不打不相識,說起彼此的經歷,原來都有耳聞。他們在曹正的幫助下打下了二龍山,魯智深當寨主,楊志當二寨主。再後來武松來了當三寨主。呼延灼來征討桃花山時,李忠和周通向二龍山求救。魯智深沒有表態,楊志直接說:“俺們各守山寨,保護山頭,本不去救應的是,灑家一者怕壞了江湖豪傑;二者恐那廝得了桃花山,便小覷了灑家這裡。可留下張青、孫二孃、施恩、曹正看守山寨,俺三個親自走一遭。”

魯智深敢怒斥宋江武松朱武,對他卻言聽計從,不是林沖和史進

魯智深楊志和曹正

大當家沒說話,二當家的直接拍板,說得有理有據,救桃花山出於江湖道義,也出於自身安全,唇亡齒寒,戶破堂危。安排得明明白白,基本上不是用商量的口吻,而是直接以主人語氣直接下命令。魯智深沒有絲毫反對的意思。說明二人關係極其鐵,同時魯智深對楊志相當信服。去梁山搬救兵也是楊志出的主意,魯智深也沒有任何阻攔就照辦了。

魯智深敢怒斥宋江武松朱武,對他卻言聽計從,不是林沖和史進

魯智深楊志武松同上梁山

今日一悟:作者贊魯智深和楊志:“有智能深助智深,綠林豪客主叢林。降龍伏虎真同志,獸面誰知有佛心。”說楊志和魯智深是真正志同道合,楊志長得醜但內心有佛心,也與魯智深後來修成正果有相似點。魯智深與楊志是深層次的互相敬佩,因此魯智深對楊志言聽計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