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泰寧給大多數人的記憶或者是印象那就是大金湖,而我恰恰不逢時,是2017年12月份自駕游到泰寧的。

到達目的地泰寧縣城的時候已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時候。當然第一件事請就是找賓館了,找到賓館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向前臺服務生打聽旅遊行程,初聽他們告知,這個季節是枯水季節,大金湖基本沒什麼水,不好玩,於是心都涼了半截,左思右想還是先解決溫飽問題吧!

還沒走十分鐘就看到吸引我眼球的風景了。

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這是泰寧尚書第建築群它位於泰寧縣城區勝利二街福堂巷,與世德堂、李氏宗祠共同構成尚書第建築群。旁有勝利一、二街及紅軍街等較有代表性的老街道。尚書第建築群為明代民居建築精品,保持了明、清以及民國至今的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濃縮了古代建築的生活場景;周圍亦有城中留存的老街及古代民居。

泰寧尚書第建築群為明代民居建築精品,俗稱“五福堂”,位於泰寧縣城區勝利二街福堂巷,為明代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李春燁的府第,是福建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

尚書第建於明天啟年間,府第坐西朝東,有主宅5幢、輔房8棟,分5道門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迴廊外,120餘間房屋皆為磚石木結構。每幢主宅均為三進,甬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崗岩石板鋪設,廳堂是方磚地,天井有雕花的石柱、花架和石缸。庭前甬道分南北二門進出,北端進門設儀仗廳、接客廳。甬道設五重門樓,門額都嵌有石匾,分別題刻有“尚書第”、“柱國少保”、“四世一品”、“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諫”等字樣,匾額的枋檁柱頭雕有各種精巧圖案。整個府第佈局嚴謹合理,宏偉壯觀。緊鄰尚書第東面的世德堂為元末明初古建築精品,具有500多年的歷史。其主房是一列六幢座西朝東的封火山牆硬山式木構架建築群,風格古樸,用材粗放。該堂完整地保存了“三廳九棟”的明代民居建築模式,廳堂連片,安全舒適,集中展現了明代民居的建築藝術。世德堂與尚書第、李氏宗祠共同構成尚書第建築群,總面積達12000平方米。該建築群中含有古代官居、民宅、祠堂、客廳、輔房、大庭院等多種功能建築,重現了古代的部分生活場景,是江南最典型、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精品建築群落之一。尚書第所在的勝利二街是城裡留存的古街,保存著大片明代住宅建築群。這裡居民日常飲水,甚至也使用明代的水井,井圈上刻著“隆慶”、“萬曆”等年號字樣。

一路逛去居然忘了已經是飢腸轆轆,於是到路邊攤隨便打發了一下,趕緊回賓館洗漱休息準備第二天的行程,順便在床上做了一下第二天行程的功課。

第二天清晨即起,開車前往明清園

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明清園景區座落在福建省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是一家以收藏和展示明清時期各流派大型古建築和木雕藝術精品為主的“民間故宮”,總投資3.5億元,規劃佔地面積約300畝。明清園致力於保護和傳承中國古建築及木雕藝術文化,同時也是一家獨具風韻的私家收藏文化大觀園——古民居大觀園、古屏風大觀園、木雕文化大觀園。園內展示有石牌坊、司馬府第、聚賢堂、耕讀堂等10餘個人文景觀。藏品涵蓋明清時期的各流派古建築遺蹟及珍貴的木雕藝術珍品,代表著當時當地工藝技術的最高水準,真實反映了明清時期文人雅士的優雅閒適、耕讀傳家的生活情趣,折射出明清時期的經濟、社會、文化、思想、科技、藝術領域的發展狀態。該園區既是對中國傳統古典園林建築風格和現代休閒文化產品的創意,也是對泰寧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延伸,其具有三大特色:一是明清古民居的大觀園:如司馬府第、德馨書屋、耕讀堂、碧桂齋等不同年代和不同風格的古民居建築,匯聚傳統民居之精華;二是古木製精品的大觀園:以分門別類的展示各種名貴木材精雕細琢的木質藏品;三是木雕文化的大觀園:雕樑畫棟的古建築構件、巧奪天工的古傢俱、氣勢恢宏技藝精湛的古屏風、融數十種雕刻手法為一體的大照壁等。

在戀戀不捨中離開了明清園,前往上清溪景點

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上清溪全長50多公里,景色秀麗新奇,幽靜可人。其中崇際至長興15公里為深山峽谷地帶,赤壁丹崖把溪流擠逼為歪歪扭扭的曲線,號稱有“九十九曲、八十八灘”。水面最寬處不過20米,最窄處只容雙排通過。兩岸人跡罕至,森林茂密,方圓幾十裡內仍保持原始狀態,形成彎多、灘急、潭深、山高、林密、峽逼的特點。主要旅遊景點有:鯉魚跳龍門、金鐘長鳴、五老看仙、陽光三疊、孔雀開屏、棲鷹崖、落霞壁和海市蜃樓等。天為山欺,水求石放,山-復,別有天地。明代,禮部主事池顯方有《上清溪遊記》,稱“轉一景如閉一戶焉,想一景如翻一夢焉,會一景如繹一封焉,復一景如逢一故人焉”,“茲奇果逾九曲”。

走完上清溪已是黃昏,苦於週末,已近告別時刻,懷著留戀和遺憾告別了泰寧。回到家中寫此遊記,為了告知其他即將到來的遊客,再從資料上給各位看官介紹其他的景點,聊表遺憾之意。以下景點是我此次旅遊的缺憾,但是我有一天一定要游完、遊遍泰寧。

狀元巖景點:

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位於泰寧縣城北郊長興村,離城區11.7公里,臨近上清溪。狀元巖因名臣鄒應龍少年時讀書於此,後高中狀元而得名。也因此產生了不少民間傳說,後人也視其為教育子弟努力求學之地。狀元巖景區分為狀元谷、葫蘆天、五趾山、香婆巖、鳥鳴澗等片區,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福建泰寧世界地質公園,位於福建省西北的三明市泰寧縣,面積有492.5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面積252.7平方千米。由石網、大金湖、八仙崖、金鐃山四個園區和泰寧古城遊覽區組成,公園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為主體,兼有火山岩、花崗岩、構造地貌等多種地質遺蹟,是一個綜合性地質公園。曾先後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2005年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泰寧地質公園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區域內自然生態良好,神奇靈秀的水上丹霞,深邃幽靜的峽谷曲流,遍佈幽奧的丹霞洞穴,千奇百怪的山峰石柱以及奇險峻偉的花崗岩地貌景觀,融匯於原始古樸的自然生態,構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體系。地質學家形象地稱之為“碧水丹山大觀園”、“峽谷洞穴博物館”、聯合國教科組織專家評價其為“中國地質公園的樣板”。

泰寧古城寨下大峽谷

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寨下大峽谷景區是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被專家譽為“世界地質公園樣板景區”。該景區處在福建邵武至廣東河源的地質斷裂帶上,是在距今約6500萬年的裂陷盆地的背景下形成、發展起來的青年時期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其深邃幽長,丹崖斑斕,奇險峻秀,谷內植物茂密,藤蘿攀巖附樹,流水潺潺,恍若世外桃源。主要地質景觀有丹霞洞穴、巷谷、線谷、赤壁、石牆、孤峰、石柱、崩塌堆積、堰塞湖、穿洞,板狀交錯層理、漂礫、石鐘乳等。主要景點有問天巖、三仙岩、祈天峽、倚天劍、佛足巖、金龜爬壁、天穹巖、翠竹湖、雲崖嶺、金龍線谷群、金龜寺疊瀑、線瀑、華夏第一藤、千年柳杉王、千藤壁等。

泰寧古城

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泰寧古城,位於泰寧縣城。據縣誌和其他歷史資料記載,泰寧古城古稱“金城場”,西漢時為閩越王無諸的校獵場所,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建縣,宋明兩代為泰寧鼎盛時期,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當時人文發達,物華天寶,李綱、朱熹、楊時等歷史名人曾留隅、講學於此,歷史上泰寧曾出過狀元2名,進士50多名,有“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之說,歷代“爵列王廷者相繼不絕”。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趙煦欽賜孔子闕里府號“國泰民安”中“泰民”的諧音“泰寧”二字為縣名,沿用至今。泰寧古城內的尚書第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片古建築群含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時期建築物1.27餘萬平方米,集官宅、民居、祠堂、生產生活用的輔房、店面以及古街小巷於一體,氣勢恢宏,佈局合理,工藝精良。進入尚書第有豪門府第高不可攀之感,進入世德堂有溫馨和諧的大家庭之感,進入李氏宗祠就會融入古戲臺的歡樂場中,進入私居小廳就會產生一種舒適、恬靜的感覺,進入老人家唸經的佛堂,聞著那嫋嫋的線香,就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整個尚書第古建築群從總體到局部都是歷史的見證,建築的精華,文化的傳承,極具藝術價值,堪稱閩西北贛東南,乃至江南最典型、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精品建築群落之一。

甘露巖寺

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遊泰寧隨筆——泰寧心中的缺憾,心中的美

甘露巖寺位於福建省泰寧縣境內的泰寧風景名勝區金湖西岸,長灘人形山西側,始建於宋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歷史,採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獨特結構建築,是海內外久負盛名的巖寺之一,上世紀50年代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巖寺隱藏於赤石深壑之中,左邊一塊紅色岩石象一口碩大無比的“鍾”,右邊那塊像一面獨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這鐘鼓石之間,所以有這麼個說法叫“右鼓左鍾,廟(妙)在其中”,以這來形容其地理位置。

甘露巖是一個天然的內窄外敞的洞穴,高約80米,深30米。洞的上下為礫岩,中層為砂岩,滲出的泉水經岩層濾淨,清甜甘冽如甘露,寺廟因此被稱為甘露巖寺。寺廟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洞穴上部寬30多米,下部寬卻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則以獨木擎天的方式解決巖勢上寬下窄的難題,這也是巖寺最神奇的地方。一根柱子落地,上面建起了四幢樓閣,整個重簷歇山式的層樓疊閣包括上殿、蜃閣、觀音閣、南安閣等建築,皆仗一柱支撐,頂部更無片瓦,若用“懸空寺”、“飛來寺”、“獨木寺”來稱呼它皆名副其實。寺廟全部建築都是木質,用T形拱頭相連接,未用一根鐵釘。是我國南方少有的古代木構建築群。

當然還有眾所周知的大金湖了,也許所查資料有限,記錄到此,用以安慰自己,也算到了一趟泰寧!雖有無數遺憾,也許生活中的些許缺憾才是美好,時過一年發表於頭條,也算懷念那段行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