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斗仲大軍:《墨子》親士篇電視講座(下)

胡星斗仲大軍:《墨子》親士篇電視講座(下)

導讀:

  墨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民生思想家、平民哲學家、科學家、軍事防禦專家、和平主義領袖,是修養最全面的學者。

胡星斗仲大軍:《墨子》親士篇電視講座(下)

正文:

  胡老師:當時姜太公本來是在商紂的朝廷裡面做官。但是也是不被那個紂王所重用。

  主持人:不得志。

  胡老師:然後呢他就辭官了。辭官然後到了…

  主持人:到渭河邊上釣魚去了。

  胡老師:到渭河邊這個釣魚。他主要是聽說周文王非常賢能,他就跑到渭河那裡去釣魚,想等待見到周文王的機會。有一天周文王的車隊,果然浩浩蕩蕩驅馳而來了。但是姜太公連頭也不回就在那裡釣魚。照理說他本來應當是起身跪迎,迎接周文王,但是他也不迎接,然後引得周文王非常好奇。周文王就下車來問說:這位老者您喜歡釣魚嗎?姜太公說,小人即普通的人才釣魚呢,小人才喜歡完成具體的事。而我有更大的志向,有更大的事要做。周文王問他,釣魚和實現你的志向有什麼關係啊?他說這兩者道理是一樣的:操釣在手,釣魚的話,主要是三種權謀變化。祿等以權,要以厚祿來征服、重用人才。官等以權,要以很高的官位來重用人才。死等以權,要以視死如歸的精神來激勵人才。姜太公這麼一說,周文王當時就覺得這個老者可是非凡之士。然後再又聽,聽他往下說。他說,魚要吃了魚餌它就上鉤了,就被魚線牽制。如果人才得到了高官厚祿,他也會臣服於君王。然後,這樣的,以國為基礎就能夠征服天下。他這麼一說,周文王也不去打獵了。他本來是去打獵的,也不去打獵了。然後就載著姜子牙回到朝廷,立馬拜他為軍師。


胡星斗仲大軍:《墨子》親士篇電視講座(下)


  主持人:是。

  胡老師:姜太公由此就開始施展他的抱負了。

  主持人:姜太公的事例和周文王的故事,是最典型的親士文化的案例。請大家注意,親士文化往往被什麼時候啟用呢?往往是在一個國家弱小…

  胡老師:危急的時候。

  主持人:危急,特別需要發展的時候。

  胡老師:是。

  主持人:這個時候人才就凸現出來了。這個時候,君主就往往很禮賢下士。所以在這個時候,周朝建國之初的風鳴岐山的例子就是最典型的親士文化。我們溯源而下,從開國,周朝開國到往下沿襲,親士文化是否傳承下來了呢?這個文化在齊國被傳承了下來了。為什麼齊國要傳承親士的文化?是因為齊國是姜太公的封地。姜太公的兒子、孫子、重孫子、子子孫孫們在齊國,他們的老祖先就是良相出身,就是宰相出身。他們也要學習老祖宗特別重視人才。

  胡老師:是。

  主持人:所以說,齊國就出現了管仲現象。

  胡老師:是啊,是。

  主持人:齊國出現了,當時春秋戰國最著名的兩任宰相,管子和晏嬰。管晏,這兩個是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兩任宰相,都出在齊國。為什麼齊國會有這種現象?說明齊國延續了親士文化。墨子在這裡談親士文化,肯定是也是受這個齊文化影響了。

  胡老師:是,當時齊國其實是各國中最開明的。因為它地處沿海,可能是便於某種類型的對外開放吧。就當時的齊國經濟其實最發達,而且它非常重視農業生產,還有海洋的捕撈這樣的一些生產。當時齊國可以說,它形成了一定的商品經濟。齊國的思想可以說是最開明,軍事上也比較發達。您知道,中國主要的兵書,古代的主要的兵書其實都是出自於齊國。

  主持人:是啊,我們沿著親士的線索往下走,走到了戰國時代。且不說管子,管子公元前六百多年的時候,齊桓公是公元前六百多年的君主。到了公元前四百多年的時候,形勢就發生變化了。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三家分晉,包括還有齊國。齊國是個親士文化的國家。但是,齊國最後的結果怎麼樣呢?齊國姜姓的政權…

 胡老師:被篡奪了。

 主持人:被田姓的貴族給篡奪了。

  胡老師:是啊。

  胡老師:這個事件叫做田氏代齊。

  主持人:是啊。

  胡老師:田氏取代了齊國的君主。

  主持人:田姓代替了姜姓。所以說親士文化,對統治者來說,也有威脅的地方。

  胡老師:是啊,是啊。

  主持人:也不能輕易地用親士文化。所以說我們注意到,凡是親士的國家,往往這個國家很容易君主就被替代了,被異姓的那些有能力有野心的大臣們替代了。韓魏趙三家分晉是個典型,然後就是齊國的田姓代姜,代替姜姓,田姓代齊,這是個典型例子。但是出現了這樣的例子,難道就不親士了嗎?

  胡老師:是,各個國家照樣還要親士。

  主持人:還要親士,為什麼要親士呢?因為到了戰國,已經成為一個激烈爭奪的時代了。周天子統一的權威已經蕩然無存。周天子靠這個血緣、家族、姓氏這樣一條紐帶,已經無法維繫當時整個諸侯各國。像楚國,最早就自立為王。當時只有周天子可以稱王,其他的都是公侯,諸侯。

  胡老師:對。

  主持人:可是呢,楚國早早就不聽你的,早早就自立為王了。之後,到了戰國時候各國也都稱王了。到了公元前三百多年各國都稱王了。在這樣一個完全打亂了封建秩序,禮崩樂壞的這個時代。在各個國家,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互相兼併的時代,個人才能的作用就突出地顯現出來了。

  胡老師:所以孔子稱那個時代禮崩樂壞,陪臣執國命。就是小的很低級的臣子執掌著國家的大權。

  主持人:國家大事。

  胡老師:莊子把它稱作什麼呢?叫做以眾暴寡,以人多欺負人少,當時就是這樣一個時代。所以在當時的時代,在戰國時代,爭奪人才可以說進入了白熱化。各個國家,它能夠興起也都是由於有人才。比如說從春秋到戰國,魏國先後曾經有西門豹的變法,有吳起變法。吳起也曾經在魏國,創立過魏武卒,一種軍隊。魏國可以說有很多的人才。比如說燕國有樂毅這樣的一些人才。像這個…

  主持人:最典型的是吳子胥和範睢。

 胡老師:吳國和秦國的。

  主持人:吳國啟用了吳子胥成為東方的強國,成為霸主。秦國啟用了範睢,秦國一開始啟用的是商鞅。這些人物都不是秦國人,都是被招賢納士去的。是吧,重用人才聘請去的。

  胡老師:還有越國,越國的范蠡,文種。

  主持人:是。

  胡老師:是,那都是幫助越國復國的大臣。

  主持人:所以說親士最早起自於齊桓公。齊桓公的管子和鮑子都是什麼人,根本就不是齊國人。

  胡老師:對。

 主持人:都是衛國這邊的,屬於穎上人吧,你看是河南一帶的人,被招賢到了齊國,重用為宰相。

胡老師:墨子原文中也有這樣的話。墨子說,越王句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

  主持人:是。

  胡老師:越王勾踐本來是被打敗了,但是他後來由於重用了范蠡、文種等這些人,最後還是能夠威震天下。

胡星斗仲大軍:《墨子》親士篇電視講座(下)


  主持人:所以到了戰國時代,中國就進入一個爭奪人才、搶奪人才的時代。可以說只要是個人才,沒有不被重用的。除非你想隱居山林當隱士,或者不想幹。

  胡老師:春秋戰國那個年代,是一個大動亂的年代。也可以說是一個社會發生大轉型的年代。有的歷史學家稱之為歷史的三峽,整個社會發生大轉型。這個大轉型的結果,是從分封制的相對專制主義,過渡到最後是秦始皇的郡縣制,君主絕對專制主義。但是從文化思想史上來看,它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年代。就像西方人稱之為軸心時代。也是一個思想的軸心時代。那個時候,那些思想家無論是孔子,是墨子,是老子,他們其實都是當時少有的人才,他們是思想人才。他們想通過思想來治理當時的那種亂世。只不過呢他們提出的方案可能各不一樣。比如說孔子、墨子,是帶有某種理想主義色彩的一種方式來治理社會。而韓非子,就更加地重視實際。但是他們的目的其實都是來治理當時的亂世。

  主持人:是的,我們再分析一下。就是同樣是親士,但是表現卻不一樣的。你說孔子,孔子是人才吧,是大人才吧,但是在魯國不被重用,一直不得志。孔子54歲之前在魯國前後一共做了三年的官而已。之後十四年的時間是漂泊在外,出國,即周遊列國。

  胡老師:所以有的人說他是喪家狗。

  主持人:喪家狗一樣。

  胡老師:到處碰壁,不得志。

  主持人:你說墨子,墨子也很有才,墨子也不見重用。

  胡老師:也是一樣。他也周遊列國,但是幾乎沒有人重用他。只在宋國短暫的…

  主持人:做過一段大夫。

  胡老師:做過大夫,曾經還出使過衛國。

  主持人:是,但是有些人才是被用的,比如說秦國的國相範睢。範睢是個非常典型的人。範睢是個魏國人,就是因為出使齊國說了幾句話,被嫉妒,被魏國的貴族們嫉妒,就打得幾乎半死,差點被迫害致死。然後被秦國的一個使者裝到車後邊,藏著拉進了秦國。秦王見了以後,發現是個人才,被重用,範睢對秦國當時吞併六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胡老師:是。

  主持人:這就說明當年,當時的士,有什麼樣的主張,也很重要。

  胡老師:對。

  主持人:你的主張是否能被當時統治者所運用,所採納,這也非常重要。

  胡老師:還有一個典型的事例,比如蘇秦,也是當時一個重要的一個謀士。他一開始是提倡聯合支持秦國,但是不被重用。後來呢,他就轉變了,轉變成主張合眾。而且他苦讀《太公兵法》,又向鬼谷子學習遊說之術,怎麼去遊說君王。後來一下子他當了六國的宰相,而且成為合縱長。也就說合縱的一個首長,相當於現在的北約秘書長。

  主持人:掛六國相。

  胡老師:掛六國之相印。他當時是一怒而天下懼的一個人物。

  主持人:我們剛才講了一些親士的淵源,事例現象。我想我們學習墨子最終的落腳點,還是要落在我們當代。我們學了墨子有什麼用呢?就是要了解這個歷史,如何服務於今天。比如我們今天,做企業也好,在政府工作也好,如何發揚我們歷史上這種親士的精神。我想我們的落腳點還是在這裡。對比一下我們的古人,看一下我們歷史上的傳統。我們的今天,比如說我做公司,做老闆,我是否要親士。我做地方政府的官員,我是否也要親士,我是要結黨營私,專去用自己的親屬,搞親親文化還是親士。我認為這才是對中國最重要的啟示。墨子的親士精神和思想,是對中國當代有著重要意義的。中國歷史上親親和親士這兩大文化源流,直到今天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用什麼人,我是用我自己的親貴,用我自己家裡人,用我的子女,還是用真正有本事的人。在這個崗位上安排什麼人物的問題。

胡星斗仲大軍:《墨子》親士篇電視講座(下)


  胡老師:現在很多的家族公司只用自己的家族的人,還是過去的孔子的親親的傳統。但是現在也有很多好的公司,比如說,西方有個叫列維的公司,生產牛仔褲的公司。它就是對人才非常平等。它重用的人才是什麼呢?有些是從牢裡邊放出來的。有殘疾的,各種各樣的,不被社會所重用的,少數民族的,婦女,等等。他就是招聘的時候就專門要招聘這些人,而讓他自己的兒子哪怕是拿了哈佛文憑,他都不一定會重用。我認為這可能有點類似於墨子的親士的傳統。

  主持人:是,今天的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做一個小小的總結。請大家注意,像孔子,像魯國這樣親親文化比較盛行的國家,它最後的命運是什麼樣?魯國最後被齊國、楚國兼併了,也就滅亡了。而親士的國家,秦國強大起來了,秦國是親士最厲害的國家,最後統一了中國。所以從這個文化源流,我們得到一個什麼啟示?就是往往是在競爭最激烈的時代,是親士文化最為重要的時候。但當一個政權建立了,親士文化往往就被放到一邊去了。統治者們就拿起儒家的親親文化了。這兩種文化實際上是文武之道一張一馳,兩手都用著,被統治階級兩手運用著。這是今天我們學這課,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吧。

  胡老師:古代有句話叫做得士者昌,失士者亡。你如果失去了士的支持,人才的支持,那這個國家可能會走向衰弱。

  主持人:好,今天吧時間也到了,朋友們,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胡老師:好,觀眾朋友們,再見。

  主持人:觀眾朋友再見。

  主持人: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下期再見。

   胡老師:再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