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擇活下去》:去死之前,不如再堅持活那麼一陣子

01

在我青少年的時候,我有過輕生的念頭。不過,我“挺了”過來。

年少的時候,特別嚮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發現花未眠之美的川端康成,撒哈拉沙漠故事的三毛……那種對生命的豁達。

《我選擇活下去》:去死之前,不如再堅持活那麼一陣子


對,在我眼裡,那是對生命的豁達。

可能在大多數眼裡,這不可理喻,甚至無法理解。認為輕生=懦弱,是懦夫的行為。

特別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再少年。人們很看重青春,更不允許青少年們的輕生念頭浮現世間。

畢竟,人們常把青春比作初升的朝陽,比作怒放的鮮花,鮮豔奪目。這個時候,應該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時候,而當時輕生的念頭,像附骨之疽,在我的心頭縈繞不去。

《我選擇活下去》:去死之前,不如再堅持活那麼一陣子


“寧做太平犬,不當亂世人”,這句話除了對和平的渴望,更有對生命的渴望。亂世梟雄的故事雖然激動人心,更多人更願意在平安時代好好活著。

當時青少年的我,自然不處於一個動亂時代,在中國的法治社會下,平安成長,按理說不應該產生輕生的念頭。

不過,即使在青少年時期無數次產生過輕生的念頭,我“挺了”過來。

我以為在青少年產生輕生念頭的人,很少。即使有,冠冕堂皇地搬到紙上,搬到網絡的,更是屈指可數。

《我選擇活下去》:去死之前,不如再堅持活那麼一陣子


而像我一樣“挺了”過來的人,特別是允許自己重新認識世界,經歷過一些事情,再決定自己命運的,我以為,不會“張揚”出去。直到,我遇到了《我選擇活下去》。

02

格洛麗婭是《我選擇活下去》中的主人公。16歲,正是人人羨慕的的二八年華。

在這樣風華正茂的年紀,她卻想拋棄自己的生命。但是,在實現這個計劃之前,她選擇了50天的緩衝期。

《我選擇活下去》:去死之前,不如再堅持活那麼一陣子


50天,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這50天裡。格洛麗婭經歷了很多沉重的事情(至少對於那個年齡段的人來說)。前30天裡,就有父親背叛家庭,母親進入邪教又進入精神病院,與閨蜜決裂,被愛的人拋棄。

想想看,自己未來的繼母,竟然是自己的化學老師!加入邪教的母親竟然撒謊只是去看心理醫生!閨蜜竟然與說喜歡自己的發小滾床單!自己愛了好幾年的男孩終於決定跟閨蜜分手並跟自己在一起的時候,竟然只是“玩玩而已”!

《我選擇活下去》:去死之前,不如再堅持活那麼一陣子


對16歲的少女來說,簡直就是要命啊。這無疑更加加速了這個少女的求死之心。

終於,她拋棄了曾經乖乖女的形象,徹底放飛自我。

首先,從頭開始,把一頭黑髮染成吸引人眼球的天藍色,換下中規中矩的淑女形象,穿上皮衣。在外貌煥然一新的時候,她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她要跟過去say goodbye。

當被學校開除的時候,她與新的朋友麗貝卡跟隨街頭偶遇的搖滾音樂手們離開了帶給她痛苦的地方。

在去往未知的路上,兩個姑娘遇到了愛情。當然,也遇到了數不清的坎坷。在她們以為獲得新生的時候,命運無情地打破了她們的幻想。

《我選擇活下去》:去死之前,不如再堅持活那麼一陣子


麗貝卡替格洛麗婭擋下來黑幫頭子射出的子彈。

警察帶走了離家出走的格洛麗婭,也逮捕了有過販購毒史的音樂人——即使,是因為有人受傷了需要減輕痛苦。犯下的錯誤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格洛麗婭痛苦不已,這不是最難受的。距離50越來越近的日子裡,這個明顯叛逆期的少女知道了自己的母親跟叔叔一直有來往,既然現在準備跟父親離婚了,倆人也光明正大地在一起。最在乎她的人,竟然不是她以為最愛她的外婆,不是她的母親,也不是她的父親。是南希。那個她一直以為破壞她家庭的小三。

《我選擇活下去》:去死之前,不如再堅持活那麼一陣子


真是絕望。

最後一天晚上,所有的人聚在了一起,好像幸福的一家人。曾經的閨蜜來道了歉,拋棄者馬特也來看望了。

不過,這改變不了什麼,少女還是跳下了橋,隨著湍急的河水而去。

這並不是結局。叛逆的少女是假死,她聽從了搖滾樂主唱的提議。她要改頭換面,開始新的生活,她還要去讀書,上大學,去等待自己的愛人,她要涅槃重生。

03

作者把一個敏感的、想輕生的叛逆期少女描繪得十分生動。這部小說,引起了很大反響,這不在外乎是因為故事雖高於生活,但也是因為來源於生活。

其實不難理解,在花一般的年紀想結束生命,只是因為覺得世界拋棄了自己。

如果一個人,活在一個父母之間爭吵不斷,從來不在意兒女的家庭,該有多痛苦。無論你遇到了什麼,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從來不關心你,不在乎你,對世界的期望,只會越來越低。

《我選擇活下去》:去死之前,不如再堅持活那麼一陣子


當一個人有輕生的念頭,在這個時候,他對自己是否定的,會認為自己的生命毫無意義。他會覺得沒有人需要自己,沒有人愛自己。

格洛麗婭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縮影。父母自私,親人自私,所以感受不到愛。而面對朋友們的背叛,更是對這個世界失望。

輕生念頭之後的“緩衝期”,既是自己給自己的,也是周圍的環境給當事人的。格洛麗婭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即使過程曲折離奇又非常不美好),命運也給了她一個機會——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總有一些事,讓你留念,讓你想要為之活下去。

《我選擇活下去》:去死之前,不如再堅持活那麼一陣子


青少年時期的特殊性,會讓處於那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敏感。他們需要家人和朋友更多的愛,更多的理解,建立良好心理環境和外界環境,才能好好度過青春期的雨季。

不管是正處於青春期的你,還是已經成為大人的你,在遇到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反抗”的時候,不妨給自己和別人一個機會。

那個機會,可能教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讓你你重新愛上自己;也可能是你教會別人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然後重新愛上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