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诗歌牛市中的潜力股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发达的文体,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古诗再到唐诗宋词,诗人诗作层出不穷,给中国传统文化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诗歌的数量庞大,单单《全唐诗》著录的流传千百年的唐人诗作就有四万余首,未曾著录的更不计其数。《春江花月夜》在“诗歌牛市”唐代一直没有被关注。

一、寂寂无名的张若虚与销声匿迹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诗歌牛市中的潜力股

张若虚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皆无传记,后人对他了解甚少,只知他是初唐时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未编成集子,也不曾广泛流传。

唐代重视诗歌。他们不仅在平时喜欢吟诗作对,还会在科举考试中考核作诗能力。而且,在当时,唐人已经对唐诗的卓越之处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唐人选唐诗”类型的著作非常盛行。

一些文人会把自认为写得很好的唐诗编选为诗集,以供读书人学习、模仿。这些诗集因其实用性在唐代非常盛行,也极具影响力。但是,没有任何一部“唐人选唐诗”的集子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选入其中。

最先载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是宋代郭茂倩。他将《春江花月夜》列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类,而这一记录距离《春江花月夜》诞生的初唐已经过去了几百年。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只是恰好因为《春江花月夜》乐府标题而将之保存,使它不至于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

在之后的元明阶段,依旧没有人将《春江花月夜》视为名篇杰作。

这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孤篇压全唐”之名极不相称。

《春江花月夜》:诗歌牛市中的潜力股

那么,《春江花月夜》的价值是什么时候得到认可的呢?

清代文人王闿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中提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王闿运将《春江花月夜》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便是“孤篇压全唐” 的来源。同时,这也是第一次张若虚被视为“大家”,与李贺、李商隐并列。

只因为一首诗就被评为“大家”,这在诗歌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到了闻一多那里,《春江花月夜》更是被盛赞,认为此篇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至此,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便在诗歌界成为屹立不倒的丰碑。

二、《春江花月夜》好在哪里?

《春江花月夜》开篇写景,景物宏阔而辽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天的江水澎湃而富有生机,当它汇入大海时,动态的线条(春江潮水)与静态的场景(连海平)融为一体,使诗歌空间大大拓展,而刚刚升起的明月与涌动的潮水为宏阔的空间增加了灵动的色彩,“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更是将想象中的场景延伸到千万里之外。

《春江花月夜》:诗歌牛市中的潜力股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这两联写月景。江畔有花,月亮照在花林之上,仿佛花上蒙着一层薄薄的雪珠。空中仿佛有流霜,但没有飘飞,江畔的白沙仿佛在月光的照射下看不见了。江水和天空都笼罩在月光之下,唯独那月亮兀自生辉。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四联写作者面对这样美妙绝伦的景色所生发的 哲思。是哪一个人第一次见到月亮,又是在哪一年,江月第一次将光芒投向江边人?但是,面对这样的疑问,作者并未无奈地慨叹江月永恒而人易逝,而是看到代代相传的人与江月一样绵延不息。

《春江花月夜》:诗歌牛市中的潜力股

李白在面对明月时也有相似的感叹。他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秘密倾吐给对方。接下来的数句诗便转向了抒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诗人想必是离家在外、不能见心上人的旅人,如今照耀着自己的月光,定也照着“妆镜台”边的离人吧。此刻相思却不能相见,但愿像月光一样照耀着她!可惜自己功业未成,暂时还不能归家。

在一番怅惘之后,月亮已经西斜了。“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歌在月色之中开篇,又在月色之中结束。景物、哲思、深情浑融自然,为读者营造了美的胜地。

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提到: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这番评论可谓既精彩又准确。

三、宫体乐府的升华

《春江花月夜》本是宫廷中饮酒作乐时常用的乐府题,亡国之君陈后主便喜欢用《春江花月夜》一题写宫体诗,隋炀帝杨广亦习用此题。

旧唐书·音乐志》载:

《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合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可以看到,《春江花月夜》与《玉树后庭花》一样,是陈后主沉溺于歌舞文咏的产物,是宫体诗。宫体诗注重言语雕琢,常常以宫闱、闺房的人和事为写作对象,“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宫闱之内”

。这种诗体在南朝非常盛行,人人学习模仿,致使文风受之影响,大多数诗作有词藻无感情。

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用宫体乐府之题,却无宫体诗歌之实。诗中的景物、感情和哲思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出之,也都非常真实,绝无宫体卖弄词藻的倾向,反而兴象玲珑,有盛唐气象。

结语:

殷璠在唐诗选集《河岳英灵集》中将盛唐的诗风描述为“既多兴象,复备风骨”,而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里,这种诗风已崭露头角,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哪怕曾经不被认可亦无妨,真正的佳作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