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是“關門打狗”還是“拖尾巴打狗”,毛澤東下了一步妙棋

遼瀋戰役是“關門打狗”還是“拖尾巴打狗”,毛澤東下了一步妙棋

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三大決戰的第一個戰役。此役歷時52天,殲敵47萬餘人,取得了解放東北全境的偉大勝利,為加速全國解放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遼瀋決戰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從謀勢造勢的角度來看,我軍在此役中對東北之敵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是戰役勝利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那麼,這“關門打狗”之勢是如何形成的呢?這是毛澤東等老一輩軍事家在權衡利弊、審時度勢後下的一步妙棋。

遼瀋戰役是“關門打狗”還是“拖尾巴打狗”,毛澤東下了一步妙棋

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時,戰略決戰時機已經成熟,東北戰場形勢尤為有利。身居西柏坡的毛澤東,對東北決戰什麼時間打、在哪裡打已經有了初步的謀劃。他在1948年2月7日致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並朱德、劉少奇的電報中就提出來了。他說:“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從報文可以看出,此時對於封閉敵人各個殲滅還僅僅是一個設想。

遼瀋戰役是“關門打狗”還是“拖尾巴打狗”,毛澤東下了一步妙棋

當時,我軍有兩種傾向性的戰役構想:

一是造拖住敵人的態勢,即造“拖尾巴打狗”的態勢;

二是造封閉敵人的態勢,即造“關門打狗”的態勢。

東北野戰軍指揮員認為,只要吉林、長春之敵被抓住而未殲滅前,瀋陽的敵人是不會撤退的。就是說不必截斷東北敵軍退路,只需抓住吉林、長春之敵即可使東北敵人難下撤退決心。這也就是要造一個“拖尾巴打狗”的態勢。

實施何種戰役構想,要基於對敵情的全面分析判斷。對於在東北的蔣軍來說,其未來出路無非兩條:一是撤離東北,二是就地堅守。

遼瀋戰役是“關門打狗”還是“拖尾巴打狗”,毛澤東下了一步妙棋

首先來看是否會決定撤離東北。蔣介石曾經考慮過全部撤退東北兵力到華北,後來又決定不撤。從軍事角度來講,蔣介石之所以還沒有下決心讓部隊撤離東北,是因為從全國形勢來看,人民解放軍還沒有給國民黨軍隊以沉重打擊,或者說這種打擊還沒有嚴重到讓他下決心撤軍的程度。

基於此分析,毛澤東認為如果我軍在今後作戰中再打幾次大的勝仗,比如晉察冀我軍出平綏、冀東,華東野戰軍渡江南進。那麼,“蔣軍從東北撤退的可能性就會突然增長”(《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他甚至給出了撤退的大致時間,1948年夏季或者更早一些。

再來看是否會決定堅守東北。毛澤東指出,“當然蔣軍死釘在東北不撤退的可能性也有”。這種情況出現有兩種可能:一是國民黨軍隊暫時能與我軍抗衡;二是東北我軍強大得使東北國民黨軍無法撤離東北,能封閉國民黨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

他在分析這種可能時,表現出充分的自信:即國民黨軍能夠固守東北的可能性。那麼,接下來就只剩一個問題了:我軍能否強大到把國民黨軍隊堵在東北。

遼瀋戰役是“關門打狗”還是“拖尾巴打狗”,毛澤東下了一步妙棋

基於以上的分析,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提出了東北野戰軍“下一次作戰有兩個方向:一是打撫順、鐵嶺、法庫之敵;一是打阜新、義縣、錦西、興城、綏中、山海關、昌黎、灤州等地之敵。”

為了準備應付敵人由東北向華北撤退的形勢,毛澤東請東北野戰軍領導人考慮,“如果我軍能完全控制阜、義、興、綏、榆、昌、灤地帶,對於應付蔣軍撤退是否更為有利。”毛澤東提出並且強調,“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毛澤東的主張,就是讓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北寧線作戰,堵住東北國民黨軍的陸上退路。這也就是要造一個“關門打狗”的態勢。

“拖尾巴打狗”的態勢顯然是隻從東北戰場的局部利益出發而採取的一種拖住敵人的消極辦法,後者則顯然是從東北戰場乃至全國戰場的全局利益出發而採取的一種堵住敵人的積極辦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局部看,造“拖尾巴打狗”的態勢比較有利。敵人的兵力部署是南重北輕,長春孤立,為我久困,是東北戰場上敵人的薄弱部分,是狗的尾巴,而我東北野戰軍的主力都在北線,所以,拖住敵人的尾巴,從北往南“攆”著打,比較好打,而且無後顧之憂。如果造“關門打狗”的態勢,則有一定的困難和風險。南線的敵人較多,且可得到陸上、海上增援,而我軍主力遠離後方作戰,運輸補給比較困難。

遼瀋戰役是“關門打狗”還是“拖尾巴打狗”,毛澤東下了一步妙棋

遼瀋戰役黑山阻擊戰101高地

但是從全局看,造“關門打狗”的態勢比較有利。造“關門打狗”之勢,可以割裂傅作義、衛立煌集團之間的聯繫,減輕華東、華北戰場我軍的壓力,為我軍在全國其他戰場與國民黨軍展開全面決戰、加速解放戰爭和全國勝利的進程,創造有利條件;造“關門打狗”之勢,可以扼住東北國民黨軍的咽喉,致敵於死命;造“關門打狗”之勢,可以誘使瀋陽之敵出援,造成打運動戰的條件,有利於戰役的發展。

如果造“拖尾巴打狗”的態勢,則可能會將瀋陽、錦州的敵人嚇跑,如果東北蔣軍撤入華北、華東,則對這兩區人民解放軍的作戰極為不利。而且,造“拖尾巴打狗”的態勢,正合敵“以長春牽制我軍主力,爭取時間,以觀時局,或守或撤,有選擇餘地”的企圖。

遼瀋戰役的實踐證明: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對東北之敵造“關門打狗”之勢,是毛澤東利大局、謀大勢,全局在胸投下的一子妙棋。

遼瀋戰役是“關門打狗”還是“拖尾巴打狗”,毛澤東下了一步妙棋

遼瀋戰役紀念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