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女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家的

原来,女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家的,忘记了起初是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只是每一次想起这句话时,总是会下意识的沉默了很久,也许是因为深有所感吧!我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家的感觉了,好像我们在被迫成长的同时,也不得不去接受一些离别。

我从小在老家长大,至今那段回忆对我来说,只有快乐,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长大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留守儿童是社会的问题,因为父母面临着养家糊口的问题,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也许小时候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长大后,我真的挺理解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只是,我不会再选择他们这样的生活而已。

在那段与爷爷奶奶相处的日子里,其实,并没有感受到多大的孤单,也没有发现,自己与那些可以和父母朝夕相处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因为,爷爷奶奶给了我足够的爱和关心,他们始终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亲人,这个答案是永恒不变的,现在也一样,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心疼我了,包括我的父母。

感情的生疏,终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也许是因为我们都还不够熟悉彼此,他们不够了解我,我没能真正的体谅他们,所以,我们一直以父母和孩子这样的身份,维持着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关系,长大后,才猛然间的想起,原来我对家庭早已经没有了期待,特别是在爷爷奶奶离世了之后,我好像逐渐的开始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并且喜欢上这种一个人了无牵挂的感觉。

哪有人不渴望被爱呀,只不过是失望多了,也就不再期待了,奶奶离开的那一年,我十三岁,她的离开不是毫无症状的,我十二岁的时候,她生了一场重病,后来,她也只是继续陪伴我了一年的时间,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关于离别这件事,既然会来得这么快,也不曾想到过,我需要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去面对生死离别这样的大事,而且还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

十二岁的那一年,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多的变故,几乎可以用人生阶段的分水岭来形容这段经历了,都说性格改变命运,而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在此之前,我没有那么内向,也不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是太早的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后,让我变得越懂事的同时,也逐渐丢失了一些真实的东西。

原来,女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家的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有时候,是一个惨重的代价,我们总以为,有些经历,就像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样,谁不是磕磕撞撞的成长,做人哪有那么容易,却不知道,在我们内心底处里,还有一个小小的世界,当我们开始去抗拒外面的世界时,就会逐渐的开始把温柔留给自己,也不再渴望任何的温暖。

长大后突然的某一天,我发现自己与这个世界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我开始恐惧所有的社交活动,开始不知道怎样去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开始一味的追求内心的平和,甚至,我开始追求自己所谓的清高,这个世界是很喧杂的,只是,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又怎么可能能够真正的做到独善其身呢!只是,我开始懒得去维持任何关系了而已。

也许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的经历,让我开始变得腼腆内向的同时,也逐渐的懂得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开始顾及到自己的感受,我就像是一头刺猬一样,用浑身的刺去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伤害了一些想靠近我的人,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我是一个有感情障碍的人,我时常需要很用力才那能感受别人的热情,也需要别人很多很多的爱,才能让我真正的放下所有的防备。

这些年来,我很少跟身边的人提及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因为十二岁那年,真的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了,那一年我没有朋友,面对的是,家庭的变故,邻居的诽谤,朋友的疏远,以及,孤单无助的自己,奶奶的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父母选择了把两个弟弟带在身边,把我留了下来,那个时候,我只有不解和怨恨,我想过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在我十二岁的时候,可能那个时候还太小了,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没有勇气做这件事。

十三岁的时候,奶奶离世了,五年之后,爷爷也走了,我潜意识里所有最想守护的人,都离开了,后来,我尝试着去跟父母相处,却再也找不到那种家的感觉了,我时常忘了,我也曾经也是那个被抛弃的人,尽管长大后,我说着可以理解他们的话,但是,成长中的那些经历,伤害了就是伤害了,所以,我一直都在一边疗伤,一边自愈。

许多年后的今天,无意间看到了女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家的这句话,再次想起之前的种种经历,突然发现是那么的深刻,我们总是一边说着,谁的成长是没有疼痛的,一边又学不会原谅曾经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