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電影節閉幕,“用電影節把東北電影的老傳統恢復起來”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9月10日晚,為期6天的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在長影舊址博物館音樂廳落下帷幕,“金鹿獎”十項大獎各有歸屬。

其中,《我和我的祖國》奪得“最佳影片獎”,導演楊荔鈉執導的文藝片《春潮》,同時榮獲“最佳導演獎”、“評委會大獎”兩項殊榮。《遠去的牧歌》男主角海拉提·哈木,《半個喜劇》女主角任素汐分獲最佳男、女演員獎。

長春電影節閉幕,“用電影節把東北電影的老傳統恢復起來”

楊荔鈉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大片《攀登者》在最佳攝影獎、最佳技術獎上備受推崇。青年導演申奧憑藉《受益人》摘得最佳處女作獎,最佳編劇獎榮歸《半個喜劇》,最佳音樂獎歸屬《那時風華》。

據悉,本屆“金鹿獎”評委會由丁蔭楠、丁晟、汪海林、詠梅、董鼕鼕、黃嶽泰、譚飛共同組成。共收到103部影片報名推送,《半個喜劇》《春潮》《大路朝天》《黃大年》《那時風華》《攀登者》《如影隨心》《受益人》《我的喜馬拉雅》《我和我的祖國》《誤殺》《笑裡藏刀》《小Q》《遠去的牧歌》《中國機長》15部影片入圍。

長春電影節閉幕,“用電影節把東北電影的老傳統恢復起來”

任素汐獲得最佳女演員。

“長春元素”凸顯,主旋律電影將“更貼近普通觀眾”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建廠75週年。在昨晚的頒獎禮上,“長春元素”、“長影情懷”不勝枚舉。文藝片《春潮》,成為本屆“金鹿獎”最大贏家。導演楊荔鈉本就長春人,此次她還獲得了最佳編劇獎的提名。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電影完全在長春取景拍攝,“電影在長春有悠久的歷史和積澱,也有著完備的產業基礎和資源。我一直將《春潮》視作是我的女兒,我也是長春的女兒,可以說今天是帶著它回孃家了。《春潮》只屬於長春,它就是在這座城市的母體上長出來的。”

《遠去的牧歌》男主角海拉提·哈木是位新疆哈薩克族演員,他介紹說電影外景取自新疆天池等地,“但內景部分是在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影棚中完成的。”《受益人》導演申奧則介紹說,電影男主角大鵬是吉林人,“他就是在長春讀的大學,電影能在這裡得獎,我們都特別高興。”

長春電影節閉幕,“用電影節把東北電影的老傳統恢復起來”

海拉提·哈木獲得最佳男演員。

《我和我的祖國》總出品人,中影股份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對此次長春電影節在線下舉辦並設置頒獎環節讚譽有加,“對於創作單位、創作者而言,能在現場獲得獎項無疑是最大的榮譽。”他介紹說,“我們現在正在創作,將在今年十月底上映的抗美援朝題材影片,將採取一個連貫性的故事結構。主旋律電影未來會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製作、表達,核心的一點是要以人民為中心。更貼近普通觀眾,同大家有情感共鳴。”

長春電影節閉幕,“用電影節把東北電影的老傳統恢復起來”

傅若清

頒獎禮上,《攀登者》的頒獎詞為,“該片通過攝影、美術、現場特技、後期畫面合成和電腦特技的高度配合,完美實現了衝頂珠穆朗瑪峰的種種震撼與真實感,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水準。”《攀登者》電影總策劃、上影集團副總裁徐春萍,此次代表劇組和攝影師張東亮,先後領取了最佳技術獎、最佳攝影獎。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電影呈現出北坳大冰壁、大風口等珠峰地貌,還原了世界最高峰的雪域奇觀,帶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這樣的嘗試)為中國電影高概念大片的攝製積累了經驗,鍛鍊了隊伍。”

長春電影節閉幕,“用電影節把東北電影的老傳統恢復起來”

徐春萍

知名導演丁晟,此次作為“金鹿獎”評委會成員之一。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此次評審結果是在封閉狀態下無記名投票產生,“競爭非常激烈。比如最佳女主角獎項花落誰家?《受益人》女主角柳巖就是最後‘惜敗’。最佳男主角海拉提·哈木的表演內斂真實,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是個素人,戲中他從中年一直演到垂垂老矣,不論是神態動作,還是言行貌心完全令人信服、感動。”知名編劇汪海林此次也是評委會成員,他介紹說周申、劉露憑藉《半個喜劇》劇本獲得最佳編劇獎,“這個頒獎詞是我寫的,一半憂傷,一半歡樂。‘開心麻花’的風格就是喜鬧劇,這不是個貶義詞。歡快裡帶著憂傷的情緒,這一樣需要編劇的劇作技巧、情節技巧、結構技巧。這兩位編劇在鑽研技巧上,明顯下了很大功夫。”

“後疫情時期首個成功舉辦線下評獎活動的大型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是中國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每兩年舉辦一次,歷史上與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珠海電影節並稱“中國四大電影節”。於9月5日開幕的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也是後疫情時期首個成功舉辦線下評獎活動的大型電影節。

在10日晚,本屆電影節頒獎典上,陶玉玲、田華、謝飛、胡連華等老藝術家以及詠梅、丁晟、黃嶽泰、塗們、惠英紅、聶遠、馮紹峰、劉燁、陳數、柳巖、沙溢等電影人出席活動。須知,這裡本就曾是老長影的攝影棚,同時也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起點,在這個不同尋常的2020 年,中國電影人再次於這裡相聚,不僅為了見證金鹿獎十項榮譽歸屬,更是在光影中共敘夢想情懷,為中國電影傳遞力量與信心。

7月20日,按下“暫停鍵”近180天的電影院正式恢復營業,而本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從7月23日獲批到9月5日舉辦,也只有一個多月的衝刺時間。在剛剛過去的8月,內地票房大盤也回升至34億體量。值此行業復工的關鍵時刻,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發揮“新中國電影搖籃”的使命擔當,向所有電影人發出邀約,併為他們提供了展示創作成果的平臺。

另據悉,在本屆長春電影節獲得“舞臺”的青年電影人不只有青年導演申奧——今年除了金鹿獎,組委會還特別設立了“金鹿計劃”,助力青年電影人發展,扶植中國電影新力量,為新生代電影人實現夢想提供機遇。最終,《武漢·守城記》《凇沙》分獲優秀華語電影項目二等獎、三等獎,《酆都》《工廠之子》《完美愛人》《禍從天降》《霧都孤兒》獲優秀華語電影劇本獎。

在此次電影節期間舉辦的“對話大師”——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週年紀念展上,謝飛導演動情地說,“如果把建國以來的最流行的10首電影主題曲、插曲列出來的話,至少7首出自長影的電影,《我的祖國》(《上甘嶺》)、《懷念戰友》(《冰山上的來客》)、《幸福不會從天降》(《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我希望用電影節的方式把長春電影、吉林電影、東北電影的老傳統恢復起來。電影節培養愛好者,培養電影市場,培養未來的有天才的青年電影人,電影節應該起這個作用。”

長春電影節閉幕,“用電影節把東北電影的老傳統恢復起來”

謝飛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張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