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黃繼光報告:我們把老班長的血性傳下來了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鄂北山地,空降兵某部正在野外駐訓。戰士們皮膚黝黑,神色剛毅。

12年前,這支隊伍曾參與汶川地震救援。救援任務完成後,送別部隊的人群裡,有一個名叫程強的12歲少年,依依送別空降兵。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程強如願加入空降兵,成為黃繼光連的一名戰士。再後來,和黃繼光同為四川德陽人的程強,成為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

向黃繼光報告:我們把老班長的血性傳下來了

(圖為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士兵在進行傘降訓練。空降兵部隊供圖)

日前,長江日報記者尋訪黃繼光連連長採訪團深入英雄連隊,採訪了幾十位幹部戰士,一個真實、生動、動人心魄的黃繼光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

上甘嶺597.9高地

鋼魂鐵魄震撼一代又一代戰士

向黃繼光報告:我們把老班長的血性傳下來了

(圖為特級英雄黃繼光畫像。 新華社發)

“進入連隊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參觀黃繼光紀念館,瞭解我們這支連隊的光榮歷史,瞭解老班長的英勇故事!”提起老班長黃繼光,程強、趙浩浩等戰士回憶起入伍時上第一堂課的情景。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發起所謂“攤牌作戰”,上甘嶺戰役自此打響。

據《黃繼光連連史》記載,上甘嶺位於五聖山以南一個前伸的突出部,其西側為597.9高地,山勢陡險,與敵相距500米,敵稱之為“鐵三角”。東側為537.7高地北山,與537.7高地主峰山背相連,敵我各據一半,對峙相距僅150米,敵稱之為“狙擊嶺”。

其中,西面的597.9高地,由3個小山頭組成,形如冷兵器時代的“V”字形箭簇,凜冽地指向南方。主峰西側山脊依次排列著6、5、4、0號陣地。

10月19日夜至20日凌晨,我軍發起反擊。志願軍15軍45師135團2營6連連長萬福來,帶隊反攻597.9高地的表面陣地,遭到駐守敵軍的瘋狂阻擊。

戰鬥異常激烈。接連攻佔6、5、4號陣地後,在臨近主峰的0號陣地,敵人依託險峻地勢,構築了4個火力點。我軍組織多次爆破,炸燬敵火力點3個,但中心火力點仍以密集火力壓制我突擊隊,給我軍造成較大傷亡。0號陣地如果攻不下來,敵人就會在天明後依託這一陣地進行反擊,一夜血戰的成果就會喪失。

這時,跟隨2營參謀長張廣生來到陣地的營部通信員黃繼光,主動請戰“讓我上”。張廣生任命他為六班代理班長,帶著戰友吳三羊和肖登良去炸掉敵火力點。

向黃繼光報告:我們把老班長的血性傳下來了

(圖為特級英雄黃繼光油畫。新華社發)

黃繼光、吳三羊和肖登良是四川省中江縣老鄉,平常關係很好。三人交替掩護躍進, 攻擊途中,吳三羊犧牲, 肖登良重傷。黃繼光也受了傷,但他帶傷繼續爬進,靠近敵火力點後,投出手榴彈,將其炸塌一角。我第二梯隊躍起衝鋒時,敵火力點復活。此時,手上已沒有武器的黃繼光,挺身躍起,張開雙臂,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孔。趁著敵人被擋住視線的一剎那,我反擊部隊衝上陣地,消滅了殘敵。

“黃繼光堵槍眼,絕不是一時衝動,他是一直在準備著。”程強告訴長江日報採訪團記者,在上甘嶺戰役打響前,黃繼光和戰友們觀看了電影《普通一兵》,對主人公馬特洛索夫捨身堵槍眼的壯舉充滿崇敬。他在給母親的信中說,要做馬特洛索夫式的戰鬥英雄。

“在朝鮮戰場上,不止一個‘黃繼光’。”趙浩浩說,前輩軍人給我們講過,在上甘嶺戰鬥中,用血肉之軀堵上敵人槍眼、留給我們一個“壯烈的背影”,在黃繼光之後,這種行為成為了“普通現象”,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8人!趙浩浩慨嘆:“這樣的壯烈背影,這樣的鋼魂鐵魄,我被深深震撼了。”

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繼光鎮繼光村黃繼光故居

黃家立家規:長大後必須報名參軍

1953年4月,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作為代表出席全國婦女大會,毛澤東特地請她到中南海做客,表達一位烈士的父親對另一位英雄的母親的敬意。

毛澤東握著鄧芳芝的手,親切地說:“黃媽媽你好哦,多虧你把黃繼光教育得好,教育他為人民服務。”鄧芳芝趕忙說:“毛主席教育得好,培養得好。”

毛澤東和鄧芳芝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一場戰爭讓他們失去了各自心愛的兒子,他們既有共同的悲傷,同時又分享著共同的驕傲!

向黃繼光報告:我們把老班長的血性傳下來了

(圖為黃繼光紀念館。新華社發)

在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城東側,建有一座黃繼光紀念館。小時候曾被父輩帶著參觀紀念館的程強還記得,“那裡建有一尊黃繼光撲向敵人機槍口的塑像,將剎那化為永恆”。

“我三爸(四川方言,意為三伯父)從小是苦出身。”7月29日,採訪團採訪了中江黃繼光紀念館陳列展覽部主任、黃繼光的侄兒黃擁軍,他向記者講起黃繼光,幾度哽咽。

向黃繼光報告:我們把老班長的血性傳下來了

(圖為中江縣人武部在黃繼光紀念館前舉行歡送新兵儀式。圖據中國國防報)

黃繼光生前所在的大山深處村落,現改名為繼光村,建有黃繼光故居。

“那時候家裡窮,由於長期營養不良,三爸當時非常瘦小,身高估計不到1.6米,”黃擁軍說,“入伍後,三爸非常機靈、勤快。戰友們給他取了個外號‘八大員’,意思是他既當通信員,也是擔架員、炊事員等等,反正只要有事他都搶著做。指導員誇他,哪裡要幫忙,哪裡就有黃繼光。”

“三爸還愛學習。從參軍入伍到犧牲,這一年零八個月時間裡,他從大字不識,到能夠歪歪扭扭寫家信,進步很快。”他陸續給家裡寫過幾封信。對於今後的生活,他充滿信心和嚮往,總說“幸福日子還在後頭呢”。

黃擁軍說,三爸很機靈,腦子轉得快,遇事總有點子。據他的戰友回憶,作為通信員,他要經常往返前沿陣地與指揮所,很快就摸清了戰線周邊的地形,仔細觀察和分析敵人的炮火封鎖規律。送信時往往選擇最優線路,利用各種彈坑、巖壁死角,像猴子一樣飛躥,像獵豹一樣敏捷。

黃繼光犧牲後,黃媽媽鄧芳芝在老家屋旁種下一棵梨樹。花開花落,母親常望著梨樹不作聲。梨子成熟時,她會召集兒孫們來品嚐。母親就這樣執著地以梨的諧音來緬懷“離去”的兒子。

黃擁軍說,在這棵梨樹見證下,黃家立下家規:每一個黃家子孫,都要繼承“三爸”“三爺”精神,長大後必須報名參軍。迄今,黃家前後已有16名軍人。

鄂北某地

累的時候大喊“黃繼光,加油”,就又有了精氣神

向黃繼光報告:我們把老班長的血性傳下來了

(圖為黃繼光班戰士趙浩浩為老班長黃繼光整理床鋪。記者金文兵 攝)

在鄂北空降兵某部駐地,長江日報採訪團看到,連隊宿舍裡永遠為黃繼光留有一張床鋪,黃繼光永遠是他們的老班長。每一次連隊點名,第一個被點名的必定是“黃繼光”,全連官兵則齊聲答“到”。連長秦琪告訴記者,這樣的儀式,將黃繼光精神一次次烙進戰士心靈深處,並促使大家付諸行動。

7月19日,麻城市舉水河堤段出現塌方,黃繼光連官兵受命馳援。連隊的傳家寶,一尊黃繼光銅像,如往常一樣隨隊出征。

河堤上的險情,驚心動魄:洪水將長約200米的一段河堤衝得只剩薄薄一片,黃繼光連的黨員、幹部主動站出來,組成了搶險突擊隊,冒死搶險作業。

20多公斤的沙袋,被雨水打溼後變得更重。來自山東泰安的小戰士趙浩浩,人狠話少,一趟背兩袋,“我多背一袋,戰友們就可少背一袋”。

約57000個沙袋,壘起一道新的“長城”。歷經29個小時,險情排除。此時趙浩浩的背只能直、不能彎,手指也不聽使喚。

趙浩浩說:“最累的時候,我們就齊聲大喊‘黃繼光,加油’,然後,彷彿從老班長那兒湧來一股無形的氣概,一下子就又有了精氣神!”

向黃繼光報告:我們把老班長的血性傳下來了

(圖為部隊官兵刻苦訓練。記者胡鼕鼕 攝)

從廣東體育學院畢業後參軍的崔盛雲對記者說:“黃繼光活在我們心中。我就是衝著黃繼光這樣的英雄來參軍的。我想給自己的靈魂裝上一個更高的目標,要做一個更有價值的人。”

向黃繼光報告:我們把老班長的血性傳下來了

(圖為部隊官兵刻苦訓練。記者胡鼕鼕 攝)

“重擔敢挑、危險敢上”,是黃繼光連的連魂。“黃繼光班”曾經的班長,兩屆“兵王”獲得者汪文博告訴記者:“老班長是我們心中的‘戰神’!他與我們黃繼光連每個戰士同在!”

“兩軍對壘,不只是物質的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軍事史研究家、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柯育芳,1995年曾與他人合著《中國空降第一軍——十五軍將帥傳奇》。他認為:“黃繼光為當下軍人提供了一個精神座標,要有非凡的血性,要有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擔當。”

英雄烈士譜》》》

黃繼光——

英勇戰鬥奮不顧身

黃繼光(1931—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著名戰鬥英雄。四川省中江縣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2營通信員。1951年參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當部隊被敵火力壓制前進受阻時,他挺身而出,連續摧毀敵多個火力點,身負重傷,繼續頑強爬向最後一個火力點,用胸膛堵住向我瘋狂掃射的敵機槍眼,以生命為戰友開闢了前進道路。所在部隊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記者金文兵 鄧進 姚傳龍 晉曉慧 通訊員張哲)

【編輯:戴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