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农领域创作者,“三农”问题的思索(二)

上海

一个三农领域创作者,“三农”问题的思索(二)

一个“遍地有黄金”的城市,劳动力“人均收入”比农村高的多,城市的就业岗位多,创业发展机遇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前赴后继地进城创业务工。

农村的年轻人不谈种田,己是一种常态,青年劳动力不愿呆在农村,因为种地不赚钱,很正常。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虹吸效应,大量的农村年轻人来到城市务工、落户城市。

他们有梦想,更有理想。通过一定的技能学习,就可以在城市谋得一个就业岗位,创业发展的机会。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向往,“愿景”城市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个三农领域创作者,“三农”问题的思索(二)

现在留守农村

搞种植的大多数劳动力,是中老农民,是经历过生活艰辛的和我“同一辈人”了,种田技能就只剩下一身体力,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很差。

一家一户生产能力弱,产出效益低。传统农业生产种田“小农经济”的观念,没有改变。大量的农民缺乏现代种植技术,有学历有知识的农村年轻人又不愿参与农业生产。

所以说

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推广难度大,其中缘由就是农民种植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

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与传统种植模式之间的矛盾,与市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一个三农领域创作者,“三农”问题的思索(二)

农产品

是一个“同质化”的商品,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农业企业运用新种植技术,势必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日复一日的超负荷耕种,超越了土地原有的生态承载能力,影响土地自然修复能力,农作物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不加大农药剂量就很难保证增产,形成一个土地板结,土壤成分恶化的“循环”。

而生态农业传统的耕种技术,符合健康安全的“绿色食品”产能却又比较低,成本导价格高昂,并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并一定卖的出去,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市场”问题。

一个三农领域创作者,“三农”问题的思索(二)

现在“部分弃城”回乡的农户

也很难再适应得了农村新的种植环境,因为原有的耕种方式基本不挣钱,想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又缺乏资金投入。

农产品品牌的建设,绿色食品的推广,市场在哪里?到底是先生产农产品?还是先做市场?都是面临的问题。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所以说付出不一定意味着有回报,只有看清自己,才能有未来。

一个三农领域创作者,“三农”问题的思索(二)

@梦中翔之梦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