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味的思考,先行动起来,事情是做出来的,机会稍纵即逝

如果一个人想要进步,他必须平衡他想要的和做的。如果你只是低头思考,很容易偏离方向,但是如果你只是盲目地思考,而不去实践和做事,就像米兰·昆德拉说的那样,这样的思考只会让上帝发笑,因为无所作为的思考会让你对自己撒谎。

有人说王阳明是中国五百年来的第一流人物。他不仅是哲学家,还是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词歌赋都很出色。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学习哲学、学习书画、教育孩子的同时,还能带领军队有条不紊地作战,治理国家。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只要他想做点什么,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他知识和行动相统一的智慧是分不开的。只要我们掌握了知行合一的方法,我们也就能有条不紊、游刃有余地从事复杂的工作和学习,实现我们的目标和理想。


不要一味的思考,先行动起来,事情是做出来的,机会稍纵即逝


一、知行合一:先行动起来

我们通常说,行动前制定计划,行动前三思而后行,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做事的勇气被磨掉了一点点。人是懒惰的,过度的思考只会导致拖延,而“三思而后行”是拖延的一个很好的借口,所以事情一直拖下去,最后我们等到我们不能再拖下去。当我们采取行动时,我们发现行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此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解决这些问题,只能草草收场。

事实上,“三思而后行”是严重脱离事实的。只有先做了这件事,我们才能知道问题并真正解决它。王阳明从小就立志成为圣人,他的父亲听说后认为他很傲慢。然而,王阳明自从定下志向后,就一直走在行动的道路上。他一直在到处寻找老师和朋友,学习成为一个圣人。尽管他一再尝试失败,但他一直在努力。

生活中有许多艰难困苦,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能体现出人们的精神修养。普通人容易恐慌和悲伤,但只有那些有深厚修养的人才能泰然处之。

二、先干起来,才会有机会

我们过去的传统思想是先思考后做事。如果我们想得不好,计划得不好,我们怎么能做好事呢?然而,正是因为“我没有想清楚,没有想好”,才导致许多人每天重复他们的生活。你不能清晰地思考,因为你根本没有做,你也不会做,因为你不知道在做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先看看成功人士是如何做的,然后模仿这些人先做,然后通过做来理解。

许多事情都是一样的。你只知道如何调整,以及当你第一次开始做的时候如何去做。在99%的情况下,“先动”的行为是稳定的。 大多数人陷入思维的黑洞,即“做”或“不做”。整天纠缠在这种矛盾的二元情感中,似乎走错了一步就是毁灭。事实上,只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一切都可以改变。

不要考虑“做”或“不做”,只考虑“做”。因为我们能反复思考的是我们真正想做的,否则它就不会存在。一旦我们把思维集中在“做”上,大脑就开始转换路径,而不是纠缠在一起,转而思考“怎么做”。现实真是如此,你一直在规划,一直停留于嘴上和脑子里,永远也不会有结果。

三、别想那么多,先上路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做某事时,你不能下定决心。你认为你应该为这一次做好准备,为那一次做好准备。美丽的名字是:你不会毫无准备地战斗,但你只是错过了机会。事实上,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你所有的经历也不会白费。一个真正勇敢的人宁愿在99个行动中总结失败的原因,也不愿在100个幻想中幻想成功。有人说灵魂和肉体永远在路上。梦想可以在天空中,但你必须脚踏实地,你必须向上走,向下工作。

现在,很多人其实都很冲动。他们不想努力工作,想过理想的生活。 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只会抱怨自己没有背景,而其他人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关系,抱怨他们没关系。抱怨有什么用?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只会在抱怨的深渊中变得越来越糟。

人生短暂,要活一辈子,不要做一个只会在心里做大事的人。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光有想法是不够的,但流动性和执行力更值得称道。改变你生活的永远是行动,而不是梦想。不要想太多,带着智慧和勇气走在路上,每座山都要开路,遇到水的时候要搭桥,创造一个干燥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