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的“七佛之師”指觀音菩薩,事實上另有他人

01 《西遊記》裡話“七佛之師”


《西遊記》裡的“七佛之師”指觀音菩薩,事實上另有他人

圖01:《西遊記》中關於七佛之師

在看到《西遊記》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中有這麼一段,如下:


“行者聞得,急縱雲跳到空中,對他大叫道:“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麼生方法兒害我!”菩薩道:“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盡意,度得個取經人來,叮嚀教他救人性命,你怎麼不來謝我活命之恩,反來與我嚷鬧?”......”


《西遊記》作為我們的四大名著之一,於我們而言應該是非常熟悉了,但是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我對西遊的熟悉來源於影視劇《西遊記》以及星爺的《大話西遊》,而關於原著我盡然這麼多年來,從沒有認真閱讀過。所以這次重讀《西遊記》,重新領略這本偉大的神怪小說,說真得,到目前閱讀來看,真得是給自已帶來很多新得思考和新得認識。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正是因為它永遠不會流於故事表面的淺顯,而是能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時刻讀出不同的感悟,進而會有不同的提升和認識。所以經典本身它具備與時俱進的時代性。


好了,書歸正傳,我們接著說“七佛之師”,從原著我們不難看出,孫悟空所言七佛之師是指觀音菩薩,而實際上從佛教的角度來看,真正的七佛之師是指文殊菩薩,這裡應該是作者故意而為之,一是為了突出觀音菩薩的崇高地位;二是也指出孫大聖的圓滑通透,他有求於菩薩,所以拍馬於無形之中。


《西遊記》裡的“七佛之師”指觀音菩薩,事實上另有他人

圖02:其實大聖是很通人情世故的

大聖其實真的是個高手,於人情世故,他是明白的很的,大家別忘記了,大聖出生於九竅八孔,吸天地日月之精華的先天仙石,並且學藝之前也是遊歷世界江湖十數年,大街小巷,人情世故,大聖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故“莫道大聖是妖身,休言世故人情他不懂”。


從佛教體系來看,七佛之師指的就是文殊菩薩,他被譽為“七佛之師”、“諸佛之母”,地位還是要高於觀音菩薩的。


02 言之文殊菩薩,結善緣


《西遊記》裡的“七佛之師”指觀音菩薩,事實上另有他人

圖03:佛教中四大菩薩

佛教中的四大菩薩,分別是指“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薩。菩薩的主要職責是協助佛一起教化眾生,傳播佛法,普渡眾生。菩薩最終都將修行成佛的,同時他們都是立下宏願,為了解救眾生的苦難,以自我奉獻的精神而留在人間,並且以種種不同的化身來到民眾中間,隨時隨地解救危難,所以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植於民心,使人倍感親切可敬。


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徵,文殊菩薩表智慧、觀音菩薩表慈悲、普賢菩薩錶行踐、地藏菩薩表願力。他們的道場分別為:“文殊菩薩山西五臺山、觀音菩薩淅江普陀山、普賢菩薩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薩安徽九華山”,故稱為“佛教四大名山”,並且從明代起就有“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


《西遊記》裡的“七佛之師”指觀音菩薩,事實上另有他人

圖04:“七佛之師”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文殊菩薩形象則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除此之外,文殊菩薩相應於娑婆世界有情眾生的因緣,亦有種種不同形象的示現。一般文殊菩薩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西遊記》裡的“七佛之師”指觀音菩薩,事實上另有他人

圖05:我佛如是說

七佛之師”是出自《妙法蓮經經》(即《法華經》),在這部佛經中,如來佛給自已的繼承人彌勒佛講了文殊菩薩的故事,在過去久遠劫,古佛日月燈明如來連續轉世多次,他轉世的最後一世出家前是個國王,生了八個兒子。國王出家後,成佛,他的座下有一位妙光菩薩,智慧超群。這一代日月燈明如來讓自已的八個兒子都拜妙光菩薩為師,妙光菩薩將這些個王子一個一個全都培養成佛。其中,最後一位成佛的便是燃燈古佛。而這位妙光菩薩就是文殊菩薩,燃燈古佛就是如來佛的師傅,這就意味著,文殊菩薩是如來佛的師祖。


《法華經》中第一卷序品中:


“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無量意,四名寶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向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隨出家,發大乘意,常修梵行,皆為法師,已於千萬佛所、植諸善本。”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緣。

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燃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以上不難看出,文殊菩薩作為諸佛的師傅,其功德是非常大的,這裡介紹說是八王子,那為什麼會說是七佛之師呢?我覺得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七是虛數,它代表有很多,表示文殊菩薩培育了很多成佛弟子;二是指過去七佛(以示文殊菩薩於佛教的德業),指釋迦牟尼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現之佛,共有七位,分別是:毗婆尸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懼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與釋迦牟尼佛。


03 將拓展性學習法運用到知識積累之中


《西遊記》裡的“七佛之師”指觀音菩薩,事實上另有他人

圖06:如是所聞

我之於讀書的一些習慣在於,當於讀書之中有某些要點特別感興趣之時,就會以之為點,進而拓展學習,並將所學,所思,寫出來,以備日後翻閱鞏固。類似於讀書筆記,漸漸地我發現此方法對我學習積累知識有良效果。


當然,也因為這個原因,有時,我所得出的觀點和心得,難免有主觀特色,不當之處,望諸君指正之,學生不甚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