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项扶持微电影《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顺利杀青

5月9日,由甘肃省电影家协会选送、获得中国电影家协会“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主题微电影‘’专项扶持的《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经过紧张拍摄顺利杀青。

据甘肃省电影家协会负责人介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展现我国历史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经验,中国影协经过公开征集和层层选拔,在全国评选出四部影片进行专项扶持,甘肃省电影家协会推荐的《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能够入选,确属立足当代现实的一部精品力作。

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项扶持微电影《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顺利杀青

小切口 演绎有深度也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讲述在中巴友好公路修建时,牺牲的工程师秦志红的女儿秦枫,追寻着父亲的足迹,开车沿着中巴公路的起点喀什,来到中巴边界红其拉普口岸。

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项扶持微电影《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顺利杀青

一路上,秦枫既领略了被誉为“最美高原公路”的中巴友好公路沿线的雪山、高原、牧场、冰湖等壮阔景色;也遭遇了山体滑坡、野狼袭击、深夜爆胎的惊险时刻。

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项扶持微电影《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顺利杀青

在新疆喀什,秦枫寻访了曾经参加中巴友好公路建设,现已退休的老战士李双喜,聆听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乌鲁木齐,曾经在中巴公路建设时担任医疗队护士的郭惠玲老人,给秦枫回忆了中巴公路建设者悲壮的牺牲。

尽管从两位老人口中,并没有打听到父亲的具体情况,但秦枫知道了中巴友好公路凝结着两国筑路工人的鲜血和生命,开创了两国珍贵的友谊。

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项扶持微电影《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顺利杀青

追寻即将结束,秦枫无意之间了解到:筑路期间,中巴双方共有700多人牺牲,相当于每向前修建一公里,就会倒下一名建设者。在公路工程途经的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市,有一座中巴公路筑路员工烈士陵园。陵园里安葬着为修筑公路光荣牺牲的91位中国烈士的遗骨。当地一位名叫艾哈迈德的老人,30年如一日的守卫着筑路英雄的陵墓,给前来扫墓的人们,讲述着英雄们为筑中巴友谊之路而献身的悲壮故事。

秦枫来到陌生的巴基斯坦,继续着追寻之路。最终在吉尔吉特中国人陵园,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项扶持微电影《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顺利杀青

致敬峥嵘岁月里的光明信仰

《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影片主创人员之一,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影视艺术硕士生导师李克说:“《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以电影的方式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影片展现的,是峥嵘岁月里普通中国人的信仰与使命,通过讲述以秦志红为代表的新中国建设者的故事,让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的。中国电影在岁月的洗礼中沉淀下时代的印记;中国电影在负重前行,这个“重”是文化自信,是中国气派,是来日可期。‘’

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项扶持微电影《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顺利杀青

“中巴友谊公路的建设,见证了祖国一路走来的繁华与坎坷,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奋进,峥嵘岁月中,建设者怀揣不忘初心的光明信仰艰苦奋斗,这种宝贵的精神力量值得永远传承。‘’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系列影片总制片人、甘肃表是集团董事长刘青录说到,“当下电影行业受到了疫情的极大冲击,《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虽然只是一部时长不到20分钟的微电影,但却完全按照院线电影的标准配置。我们要保证《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应有的电影品质,同时也是在疫情下,电影人自己在给自己鼓劲。”

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项扶持微电影《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顺利杀青

最美天路 显示刚柔并济的中国力量

影片编剧李云濠介绍到:“ 我国与巴基斯坦的感情深厚早已广为人知,这份珍贵友谊的象征就是中巴友谊公路。这条路被誉为最美高原公路,从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总长度上千公里,近千人名中巴两国建设者牺牲在这里,所以有一句很形象的话来比喻这条公路“一公里,一人命”。为了真实记录这段感人的历史,我们多次在公路沿线调查采访,并两次到巴基斯坦实地考察。《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共分为四部独立成片的电影,此次拍摄的是第一部《追寻》,影片将现实主义题材推陈出新,颠覆了以往的宏大叙事,展现了普通建设者的生活,通过追寻父辈的足迹,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书写着中国崛起的光影传奇。”

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项扶持微电影《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顺利杀青

《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刻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和时代内涵,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鲜明而饱满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六年来给巴基斯坦带来的蓬勃发展机遇和普通民众实实在在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期待甘肃电影人将更多爱国济世为底色的主旋律故事留存在光影中。

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项扶持微电影《中巴公路沿线的中国人》顺利杀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