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讀書說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最好的告別》。
人終有一死,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
由於本人有些悲觀主義,再加上身體和工作原因,經常生病,所以異常恐懼衰老和疾病,一想到自己以後會因為疾病喪失自理能力和生命的尊嚴,孤獨感和絕望感就悠然而生,自己也迅速被焦慮所淹沒。
在這段時間裡,有人告訴我,克服恐懼的最好方法就是去了解它,恐懼來源於未知。
於是我讀了這本書,一部講述衰老與死亡的書。
書中不僅說到了生命的短暫,死亡的必然,更告訴了我們怎樣才能讓生命的最後歲月充滿意義。
面對衰老和死亡,我們每個人都是抗拒的,但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個人,都將面對人生的終點,書中會告訴我們,我們該如何面對最後的尊嚴,體面的走完這場不可重來的旅途。
真希望一天,我們可以不害怕談論死亡,而是選擇去尊重和理解死亡。
去做我們能做的,放棄我們不能做的,就算是面對死亡,也可以和這個世界,從容的說一聲再見。
每天閱讀兩小時
我最喜歡閱讀的一本書是《傅雷家書》。今天把它推介給您,希望您喜歡,並建議您抽出一點時間閱讀一下,或許在培養教育子女成長方面能給您帶來一定的啟發。
《傅雷家書》這本書是傅雷先生寫給自己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而成的一本書。
[1]人物介紹
1.傅雷先生: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1966年,因不堪忍受紅衛兵的毆打、凌辱,夫妻雙雙自殺身亡。翻譯的作品有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等;有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等。
2.傅聰:傅雷先生的長子,著名鋼琴大師。1934年生於上海,8歲開始學習鋼琴,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浪跡五大洲,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
3.傅敏:傅雷先生的次子, 中學英語特級教師。1962年北京外國語學院後,便開始了教書的生涯,直至退休。
傅雷夫婦在培養教育自己的兩個孩子上,可以稱作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這主要從《傅雷家書》這本書中體現出來。
【2】內容介紹
《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到1966年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1.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傅雷對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2.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如何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3.家書還和兒子談美術,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藝術修養等。不管是傅聰去波蘭留學、獲得國際大獎,還是後來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終關注著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停給予指點。特別是經常給他郵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有關繪畫、雕塑等藝術理論方面的書籍,鼓勵他多從詩歌、戲劇、美術等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3】評價此書
本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
該書獲過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一等獎,還被列為大型叢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
該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我認為,該書給天下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起了一個典範作用,值得一讀;更對年輕人如何成才,如何面對人生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值得一讀。
微語Liang言
我最喜歡的書是《黃帝內經》!
我是一個非常實用主義的人!因為我從小身體就不好!看《黃帝內經》可以從中找到一些保健之道!調理身體,讓身體儘量保持健康!
好多人都問我《黃帝內經》有用嗎?我的回答是有用的!《內經》的精髓主要是《素問》的後半部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你一定會受益匪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