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微信朋友圈,熟人或朋友第二天點贊是什麼心態?

旺旺Sir


現在我開始對朋友圈點贊有這樣的介意了,所以在知乎上搜了搜有沒有跟我一樣困惑的人,事實證明,我比你更敏感,並且沒有找到合適的自我釋懷方式。原諒我在這裡想要佔個地方傾訴一下。我的微信朋友圈都是什麼,大學兩年,大學同學居多,小學初中高中幾乎沒有,還有一些長輩。長輩的無非是分享一些鏈接,高中的同學有一個做微商,廣告到處飛,另一個生活狀態,其餘的沒見過發過狀態。而到了大學同學這裡,動態尤其豐富了,甚為熱鬧,我想我卻融不進去,只見我給別人點贊,給我點讚的少之又少。這好像又背離了我開始用微信的初衷,因為人少,免受其煩,現在又在矛盾地希冀熱鬧。有位朋友的話提點了我,“他們‘分人’”。提點這詞也不對,這是一種變相傷害。說到這裡,又覺得說不下去。其實我雖敏感,卻屬遲鈍,別人說什麼我信什麼,“分人”的理念從此在我腦海裡根深蒂固了,就像階級劃分那樣,我從她的嘴裡意識到我屬於階級之下的,圈子之外的人。一開始我不以為意,可後來微弱的心理暗示漸漸累積,(也許我的回答不應該出現在這道題裡,跑遠了),自卑心裡也在作怪,其實我也搞不懂我有什麼自卑的,儘管生在農村,但不缺錢,應該自卑於一種社會地位和成長素質的缺失吧,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我生長在城市素質良好的室友再沒有營養的動態也會被默默點上一個贊,而同時間段的我一直被忽略過去,那個讚的人也是生長在城市素質良好的人。這不是關於某一條微信我短暫的感觸,而是長時間的觀察得到的結論,令我沮喪,心情低落。大學之前的學習生活,是在小縣城度過的,絲毫沒有被劃分出圈子的感覺,所以在這裡我真是對那位所謂的閨蜜做出小人般的討伐,她以她成功進去圈內的高姿態分享著戰果,我卻在另一邊默默舔舐心靈傷口。今年十一之前一度崩潰到在學校裡待不下去,十一放假隨即外出散心。現在也能承受的起了,但總有某個脆弱的時段放大痛苦。是不是這種家庭環境下的人在人際交往中總會不自覺劃分出圈子,我不知道,有的話也是一種不自主的自然選擇,心裡雖然受傷,那也不是別人的不對,更不是我的不對,道不同不相為謀。題主結尾的想法我也曾有過,但在我身上似乎不太奏效。而我,現在正逐漸的抽離微信朋友圈,去往微博分享心情,一切帶給我正能量的東西我都發布在那裡,在那裡我靜悄悄的提升,這種不為人知,自己看自己的感覺真是比微信朋友圈好太多。換個角度想,如果我真的想要贊,QQ空間照樣有的是,我是不在一些人的圈子裡,可總在另一些人的圈子裡。我總期待入世,讓自己給自己底氣。說了一堆,釋懷不少。


賞欣世界


有的沒看沒時朋友圈!


翰墨暢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