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骨層厚度約0.6米 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日前,一處厚度約0.6米、長度超過20米的帶狀屍骨層在高平市被當地農民發現。經當地研究長平之戰的學者與文物部門人士現場勘查,這處呈帶狀的屍骨層可能與發生在2200年前的長平之戰有關。


  

屍骨層厚度約0.6米 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玉米地裡發現屍骨層
新發現的屍骨層遺址位於高平市北城街街道辦事處南王莊村的一處茂密的玉米地中。
高平市長期研究長平之戰的學者郭庭榮、當地民俗文化學者王永忠均為高平市政府“長平之戰國家文化公園總體規劃”專家評審組成員。據郭庭榮回憶,最近在走訪南王莊村古建築玉皇廟、關帝廟時,聽說村西田地裡發現了大量屍骨。

屍骨層厚度約0.6米 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7月10日上午,山西晚報記者與郭庭榮、王永忠以及高平市文旅局工作人員相隨,一同前往屍骨層現場進行勘查。
村裡種植的玉米已超過一人多高,由於接連降雨,鬆軟的地面泥濘難行。在南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進保、村黨支部副書記鞏書明的引導下,郭庭榮、王永忠等人在村西的一處上下均種滿玉米的土崖處,看到了裸露在黃土層外的屍骨層。


屍骨層厚度約0.6米 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長平之戰發生於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這場長達3年的戰爭在高平留下很多遺蹟,有470個與長平之戰有關的地名和村名,其中與戰爭有直接關係的不少於400個,其中南王莊、谷口、王降、王何、企甲院、箭頭等村所在地是長平之戰的核心戰場,這些村名就是對長平之戰最深刻的銘記。
頭蓋骨、腿骨、臂骨、關節骨……交叉疊錯、不規則堆積的白骨層呈帶狀朝東西方向延伸。經測量,屍骨層厚度約0.6米、長度超過20米,距土崖頂端地表約2米。除土崖裸露出的屍骨層外,可能是受雨水的多次沖刷,在其周圍的地頭上,已經發酥的屍骨隨處可見。
46歲的王進保說,發現屍骨層的土崖下面的耕地,早在1983年前是他家的自留地。小時候經常到地裡幫著大人做農活的王進保清楚地記得,由於長年受夏季雨水沖刷,比自家地高出兩三米的土崖地塄子經常出現坍塌,“那時就經常發現裸露出的很多人骨頭。為了種地不受影響,大人們就讓我用籮頭把骨頭裝上倒在附近的河溝裡,一次撿好幾籮頭,其中就有好多的頭蓋骨。”
南王莊村東與王降村為鄰,並與谷口等村莊接壤。此處有條河道,當地人稱王降河,原屬丹河一條支流。“此河道也是谷口、王降通往南王莊的古道。”郭庭榮說,唐代李隆基就是沿著這條古道前往潞州就任的。如今,在南王莊村南的谷口村,有一座“骷髏廟”,就是李隆基為祭奠長平之戰被白起殺死的40萬趙國將士冤魂而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