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要婆婆帶?還是請保姆?選擇不同,目的卻千古不變

媽媽十月懷胎,孩子呱呱墜地。隨著新成員的到來,全家欣喜若狂,忙上忙下。可是當你產假即將倒計時,種種煩惱瞬間浮上心頭。幼小的孩子到底怎麼辦?讓婆婆過來幫忙帶,還是自己花錢請保姆呢?不少夫妻為了此事糾結不已,甚至鬧得家庭不和。是什麼原因讓新增人口的喜悅瞬間就變得如此複雜了呢?

孩子是要婆婆帶?還是請保姆?選擇不同,目的卻千古不變


朋友小C女兒一歲半,夫妻兩工作很忙,孩子從4個月起,就一直讓保姆帶著。說到保姆帶孩子,朋友很無奈,卻又沒有一點辦法......

好不容易從家政公司請到保姆,可是不到兩月,她家就換了兩個。理由是保姆太懶。後來通過親戚介紹,聘用了一名能幹的保姆。朋友發現這個保姆能幹利索,對孩子很有耐心。可是,她心中也是經常莫名窩火。

孩子是要婆婆帶?還是請保姆?選擇不同,目的卻千古不變

一是關於工資。朋友家算富裕,保姆的工資也算較高。每到過年過節,朋友還會買禮物送給保姆當福利。但是,時間久了,朋友就只能通過送禮物才能哄保姆高興了。

二是關於做家務。帶孩子與做飯是朋友和保姆約定的工作職責。因為家裡人比較和善,有空時他們經常為保姆分擔任務。可是,時間久了,幫忙卻成了習慣,一旦忙不贏時,保姆就會有情緒。

三是關於帶孩子。保姆愛孩子,但也特別溺愛孩子。朋友不讓孩子吃糖與甜食,但只要朋友不在家,保姆為逗孩子開心,經常偷偷給糖吃。朋友教育孩子,保姆當面反駁爭孩子,甚至告狀聯合奶奶一起反駁。

孩子是要婆婆帶?還是請保姆?選擇不同,目的卻千古不變

小C感嘆帶孩子不易,教育孩子明明是自己的權利與職責,有時卻要看保姆的臉色,如果有長輩能幫忙帶,她將感恩萬分。可是,她卻不知道,長輩帶孩子卻也有種種煩惱......

朋友小Y最近生了二胎,婆婆想要帶孩子,她不好拒絕,於是在生產前就讓婆婆過來幫忙併適應生活環境。前一個月,婆媳相敬如賓。可是當孩子落地後,一切就不那麼順利了。

婆婆性格固執,又極度敏感,是典型的家庭主婦,但又不太精通做飯等家務,帶孩子更是老觀念、老思想。為了能讓婆婆輕鬆一點,小Y額外請了一保姆,平日婆婆負責幫幫小忙,照看情況。原本以為會一切順利,結果卻出人意料。

孩子是要婆婆帶?還是請保姆?選擇不同,目的卻千古不變

一是婆婆不會哄孩子,卻要和保姆爭著哄。小Y婆婆愛孫心切,可是寶寶卻不大喜歡她抱,只要沾在奶奶身上寶寶就開始嚎啕大哭。保姆幫忙安撫,奶奶卻醋意大發。這讓小Y很是頭疼,保姆也十分尷尬。

二是婆婆帶娃觀念陳舊,卻固執己見。奶奶十分看重愛孫孫,觀念裡卻傳承了很多封建舊習。很多正常的行為,在她那裡都是禁區。小Y心裡壓力山大,一方面擔心孩子的教育培養,另一方面又不好說叨,怕婆婆敏感。

三是婆婆擠兌保姆。婆婆是完美主義,又覺得自己是一家之主,保姆必須聽自己的安排。她經常嫌棄保姆做飯安排不到位,生活中又喜歡嘮叨瑣碎的事情,這個不應該做,那個應該怎麼做。保姆背後告婆婆黑狀,小Y一邊哄保姆,一邊心裡暗暗上情緒,又不想把婆媳關係搞僵。

孩子是要婆婆帶?還是請保姆?選擇不同,目的卻千古不變

現在小Y的狀態就是:睜隻眼,閉隻眼,少管事。可是,短期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矛盾長期積累將隱藏著更深的家庭危機。矛盾一旦爆發,威力更大、更傷人。

其實,矛盾無處不在,關鍵在看待矛盾的態度與處理矛盾的方法。孩子不管由保姆或者婆婆甚至媽媽帶,家庭瑣碎的矛盾都少不了。可是,為什麼很多孩子由外婆帶的家庭會和睦些呢?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對待對方的心態不同。外婆帶孩子,問題肯定有,但是媽媽們都敢於說,外婆也不會太介意,因此整個家庭氛圍會比較緩和。小編認為婆婆和媽媽雖有不同,但只要我們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智慧的方法處理,很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首先,婆婆沒有帶孩子的義務,這是我們需要擺正的心態。如果孩子由婆婆帶孩子,不管婆婆行為觀念多麼不科學合理,請你一定要保留好對長輩的尊敬。

孩子是要婆婆帶?還是請保姆?選擇不同,目的卻千古不變

一、如果婆婆育兒觀念陳舊,不要直接指責。我們可以帶著婆婆一起學習討論育兒知識,並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去暗示影響她。如果婆婆實在沒有改進,也可以讓老公跟婆婆灌輸科學育兒觀念。

二、如果你不太適應婆婆的生活習慣,很多無可厚非的地方請不要太在意。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但是,平時你可以跟婆婆多多透露你的喜好,讓彼此之間增加了解,遞進情感。對於一些不科學的地方,你也可以暗示指出,但請不要頤指氣使,而是平等交流。

三、如果婆婆溺愛孩子,涉及原則底線,請一定嚴肅校正。例如,孩子無意拿別人家的東西,你想趁機教育孩子,這時婆婆卻維護孩子,你可以先把婆婆拉到一邊,說明此時教育的重大意義,並統一教育戰線。千萬不要和婆婆當面鬧翻,這樣婆婆尷尬,也不利於對孩子的教育。

孩子是要婆婆帶?還是請保姆?選擇不同,目的卻千古不變

四、讓老公扮演好你和婆婆之間的潤滑劑。婆婆和媳婦之間很重要的聯結是你老公。聰明的老公能夠一邊讓老婆開心,一邊讓媽媽滿意,儘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這種調解意識一半是自我意識,一半是培養積累的。

五、少在老公面前抱怨婆婆瑣碎的事情。婆婆也是老公的媽媽,他當然不願過多聽到你說她媽媽的壞話,即使有什麼不滿或不同的意見,你也要不能帶有抱怨的情緒去跟老公說,而是以解決問題的心態去跟老公溝通。一旦,你在老公面前過多婆婆,他也會心生怨念,反而不利於家庭和睦。

孩子是要婆婆帶?還是請保姆?選擇不同,目的卻千古不變

自古以來婆婆與媳婦就是一對假想敵。如果你有和婆婆保持距離產生美的條件,那當然是極好的狀態:隔三差五回家走走,又沒有過多的瑣碎交集,婆媳之間相敬如賓。可是,一旦因種種原因需要一起生活,那就給彼此多一點磨合的機會。生活處處有矛盾,多一點交流、信任與智慧,也許你和婆婆的矛盾,並不是傳說中的“婆媳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