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殺!親人會生不如死

不要自殺!親人會生不如死

01


2017年,姐姐抑鬱自殺。


她是在老房子裡死的。

吞安眠藥。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


之後半年,媽媽重度抑鬱,神志不清。


後來好不容易恢復了些神智,爸爸又進了精神病院。同樣是重度抑鬱。


再沒痛快地笑過。

哪怕爆笑的喜劇,於我們,也逗不出酣暢淋漓的笑容。


我媽認為她是有罪的女人。




附近大小寺院、道觀、教堂,全都去燒香捐錢做禮拜。


爸爸開始酗酒,喝完必然嚎啕大哭。


我才18歲,但就像被關在一個黑牢裡,走不出來。一靜下來,就在想兩個問題:


為什麼姐姐會自殺?

為什麼她如此不負責任?


前一個問題,令我自責、痛苦。


後一個問題,令我憤怒、壓抑。


這種情緒的交纏,令我痛不欲生。很多次,也想到去死。但因為雙親衰弱,一蹶不振,我不能。


不能讓他們繼續白髮人送黑髮人。


一直捱著。拖著。累累沉沉。不知道希望在哪裡。


可我真的好痛啊......


02


以上是一個“自殺者遺族”的真實故事。

誰是自殺者遺族?

美國自殺防治中心創辦者、心理學家Edwin S. Shneidman在1970年代首次將遭遇親屬自殺的人們稱為“自殺者遺族”(Survivors of Suicide)。


研究表明,一個人自殺會對周圍至少6個人的精神和心理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直接受影響的人包括自殺者的直系親屬、親戚、鄰居、朋友,同學和/或同事,所以他們都屬於自殺者遺族。


而且,由於90%的自殺者患有心理疾病,因此其心理醫生也被認為是自殺者遺族。

根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基於衛生部提供的1995-1999年死亡資料的研究結果,在中國,每年有28.7萬人自殺死亡。按每名自殺者至少留下6名遺族估算,我國每年新增172萬名自殺者遺族。


二、理解自殺

許多自殺的人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可能他們努力與抑鬱症戰鬥但是一直失敗。疾病使得他們解決問題的動力和能力都受損了。

他們陷入了深深的無助感和無望感之中。或許有人會說是他們自己選擇了自殺,但我認為實際上是嚴重的心理障礙限制了他們的選擇。


自殺的人想結束的是他們的痛苦,而非他們的生命,但是疾病讓他們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和希望了。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的小說《無限的笑話》(Infinite Jest)講述了這個問題:

“所謂‘精神抑鬱’的人試圖自殺,並不是因為‘對人生絕望’或’幸福賬戶入不敷出’之類的抽象概念。當然也不是因為突然覺得死亡很有吸引力。

一個人無形的痛苦達到某種無法忍受的程度時,就會自殺,就像一個被火災困住的人,最終會從燃燒的高樓窗戶跳出來一樣。

毫無疑問,他們就跟你我一樣害怕從高處墜落。但是這裡存在另外一種恐懼的源頭——熊熊烈火。

當火焰燒到身上的時候,墜落死亡就變成了兩種恐懼中稍微不那麼可怕的一種。

不是他渴望墜落,而是火焰太恐怖了!然而那些在人行道上抬頭喊著“不要!”和“等等!”的人,無法真的理解跳樓的人。你必須困身在火海中,感受到火焰的灼燒,才能真正理解比墜落更可怕的恐懼。”

上文華萊士的類比中沒有說到的是:想要跳樓躲避火災的人,可能看不到可以救他們的防火梯或滅火器,也聽不到救援人員的警報聲。

他們極有可能已經嘗試了許多方法來挽救自己的生命,但現在再也無法忍受了,因為火焰太熱了。

在這一刻,他們無法考慮自殺會讓他們所愛的人多痛苦,也無法想到明天的生活會有多美好,因為此刻他們正在被火灼燒。

三、自殺者遺族的悲痛包含了異於常人的複雜成分

心理學界的研究早已發現,自殺者遺族會經歷異於常人的喪親之痛。他們對自殺者的選擇非常困惑:

為什麼會這樣?

我怎麼沒料到TA會自殺?

我本來應該多做些什麼或者少做點什麼……

他們的心裡鋪天蓋地充滿了壓倒一切的內疚感,他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好像他們對自己親人的自殺負有某種責任一樣。

許多人也會因為感覺自己被自殺者拋棄了而憤怒,或者會對自己很失望,覺得是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足夠的愛、足夠的重要性,所以才無法阻止自殺。

自殺者遺族會被這些錯誤的假設困擾很長時間。他們多年來苦苦掙扎,努力地想要弄清楚所愛之人為什麼會自殺,甚至退而求其次,努力讓自己在無法解答的情況下,帶著這些揮之不去的問題繼續生活。

我們的社會仍然會把自殺看作一種羞恥。自殺者被貶低為“自私”和“怯懦”,自殺者遺族可能會受到指責、批判或排斥。

那些因絕症、事故、衰老或其他原因死亡的人,他們的親人通常會得到同情和共情。我們不會因為某人罹患癌症或阿爾茨海默病而責怪其家人。

但是,世人往往會因為某人自殺而批評指責自殺者遺族。社會對自殺的汙名化加劇了自殺遺族的孤獨感,使得他們無法與家人以外的人討論死亡問題,也使得自殺者遺族無法獲得足夠的社會支持。

自殺者遺族悲痛的不同之處還在於:當我們因疾病,年老或意外而失去親人時,我們心裡還能保留快樂的回憶。我們可以回憶親人,重溫美好的往事;而對於自殺者遺族而言,情況並非如此。

他們會質疑自己的記憶

“ 哪裡是TA真的感覺好的地方?”

“也許TA在這張照片中不是真的很開心?”

“ 為什麼我們在度假時沒有看出TA情感上的痛苦?”

有時候,回憶過去或述說往事,都會讓自殺者遺族痛徹心扉,以至於自殺者遺族受不了再看見所愛之人的遺物。

自殺者遺族不僅會體驗到這些複雜的悲痛,而且還容易出現抑鬱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這是他們所愛之人自殺的直接後果。

關於自殺的難以言說的悲痛,變成了一個交織著困惑、痛苦、閃回和麻木的永無止境的循環。


不要自殺!親人會生不如死


在知乎上,許多自殺者遺族,都講述過自己的故事。


有人父親自殺。


“萬箭穿心,生不如死。

原來人間最痛的,是活著不如死了。

我不知道未來幾十年我該怎麼過,每一天都是以淚洗面。”


有人母親自殺。


“那天放學回家,客廳空無一人,覺得奇怪。我一邊喊,一邊在屋裡尋找媽媽的蹤影。

最後,發現媽媽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她的臉很怪異。

也很嚇人。

我開始以為她睡著了,可無論我怎麼喊、哭、觸摸她,媽媽也沒有回應。

我覺得不對勁,打電話給爸爸。

爸爸趕回家,把媽媽送到醫院。

醫生說,早就走了。

......

媽媽自殺的消息,傳遍了小鎮。

那段時間,說‘痛徹心扉、暗無天日’,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你們體會過一醒來,只要呼吸,都帶著痛的感覺嗎?

我就是那樣熬過來的。

一晃,我已經17歲,依然活在媽媽自殺的陰影,人生灰暗,看不到希望......”


有人兒女自殺,一夜白頭。


悲慟之際,他們生活幾乎毀了。


關於孩子的任何回憶,都幾乎要他們的命。


他們尋找各種所謂的靈媒、巫者、術士,想和離開的孩子再說幾句話。


也有的父母,年歲已高,四處求醫,去國外尋找代孕,希望有一個重做父母的機會。


或者說,希望孩子能重新投胎回來,繼續做他們的孩子。


“如果他回來,我再也不會......”還未說完,淚水滾滾。


可這樣的希望往往是渺茫的。


他們耗費了大量金錢、時間,卻一次次落空。


一個女兒自殺的母親,因放不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