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能坐擁四州雄霸天下,為何卻又敗的如此慘烈

袁紹能坐擁四州雄霸天下,為何卻又敗的如此慘烈

袁紹,字本初,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袁家,曾與曹操同為八校尉之一。董卓入京,開始禍亂朝綱之後,他隻身逃離,被封為了渤海太守。後來,他大逞雄風,先是從韓馥手中奪得了冀州,又拿下青州、幷州,最後大敗公孫瓚,拿下了幽州,從此一統河北,成為了最大的諸侯,就連一世梟雄曹操,在官渡之戰前,都對他頗為忌憚。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袁紹是一個好謀而無決,難成大事的人物,那麼他為什麼能夠有此成就呢?這除了因為他自身懷有大志,且非常努力,再加上他前期的對手較弱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手下能人異士非常多。雖然在群雄角逐中,袁紹早早出局,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也未被單獨列傳,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些人的能力差,相反,他們的能力非常卓越。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袁紹陣營中,能力最卓越的八大謀臣,四大虎將。

八大謀臣

1. 沮授,表字不詳,原本是韓馥的手下,後來袁紹拿下冀州,他順勢歸降。此人頗有大局觀,擅長謀略。當初袁紹剛剛入主冀州,他便為袁紹規劃好了發展方向。他建議袁紹可以剿滅黃巾餘黨,平定黑山賊,併吞並公孫瓚,震懾匈奴,從而一統河北。之後便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就霸業。《三國志》記載:“(沮授道)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袁紹最初的時候,的確是按照他的規劃前進的,只不過在迎奉天子一事上,沒有聽從他的建議。除了曾為袁紹規劃未來之外,他還在袁紹讓幾個兒子各據一州時,提出了勸阻,稱這是禍亂之源;在官渡之戰時,提出了打持久戰的觀點等等,可惜袁紹也沒有采納。

2.田豐,字元皓,他的才能與沮授相差無幾,觀點也經常與沮授不謀而合。例如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一事中,他就曾在建議袁紹攻打許都,奪回天子;在官渡之時也,也曾提出了持久戰的觀點。除此之外,他還頗有軍事謀略,曾在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界橋時,獻計破敵,立下大功。當然了,作為一個謀士,他的分析能力也非常出眾,官渡之戰的時候,因為他力勸袁紹與曹操打持久戰,激怒袁紹而被下獄,當得知袁紹果然敗了的時候,他便料到了袁紹不但不會反思,還會將自己殺害,事實果如他所料。

3.許攸,字子遠,與袁紹、曹操等人皆為舊識。天下大亂之後,他在袁紹帳下擔任謀士,雖然史料中沒有記載,他在這段時間內有什麼作為,但是孔融曾評價道:“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將其與田豐相提並論,可見其能力不弱。他最出彩的表現,則是官渡之戰時,因家人犯法被捕,從而棄袁投曹後,助曹操奇襲烏巢一事。他的這一謀,直接奠定了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取得勝利的基礎。

4.郭圖,字公則,也是袁紹的謀士之一。雖然他在官渡之戰時,力主決戰,導致袁紹大敗;在曹操奇襲烏巢時,堅持勸袁紹派兵攻打曹操大營,不但導致烏巢失守,還逼反了張郃、高覽;在袁紹去世之後,勸袁譚滅袁尚,引了袁氏集團的內鬥,看起來非常像曹操派去的臥底,但是他能夠得到袁紹的倚重和信任,讓其他謀士無計可施,肯定也是有幾分本事的。而且他也和沮授、田豐等人一樣,堅持勸袁紹迎奉天子,只不過一向對他言聽計從的袁紹,在此事上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三國志》記載:“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

5.逢紀,字元圖,他在天下大亂之前,就因自己的名望,受到了朝廷的徵召,後來到了袁紹的麾下。他對袁紹最大的貢獻,就是獻計為袁紹拿下了第一塊根據地冀州。當袁紹還是渤海太守的時候,他建議袁紹取一州為根據地,袁紹卻因冀州韓馥兵強,而自己的士卒疲憊,有些猶豫。這時,逢紀提出,可以誘使公孫瓚攻打翼州,引起韓馥的不安,然後再趁機勸說韓馥讓出翼州。《三國志》注引《英雄記》曰:“逢紀說紹曰:‘將軍舉大事而仰人資給,不據一州,無以自全。’紹答雲:‘冀州兵強,吾士飢乏,設不能辦,無所容立。’紀曰:‘可與公孫瓚相聞,導使來南,擊取冀州。公孫必至而馥懼矣,因使說利害,為陳禍福,馥必遜讓。於此之際,可據其位。’”袁紹聽從了他的建議,果然順利拿下了冀州。

6.辛毗,字佐治,他最初曾拒絕了曹操的徵召,追隨了袁紹。然而袁紹好謀而無決,其子又不顧大局,相互攻鬥,於是在袁譚派他向曹操求助的時候,留在了曹操陣營。史料中雖然沒有記載,他曾獻過哪些謀略,但是從他與曹操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有大局觀,且擅長分析的人。袁尚和袁譚內鬥的時候,曹操糾結的問題,在於袁譚能否擊敗袁尚,而辛毗卻分析說,這兩兄弟誰勝誰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內鬥,雙方的實力都會削弱,而且他們連年征戰,士卒精疲力竭,再加上有旱災和蝗災,他們糧草不足,以曹操的威望,大軍一到,便可消滅袁尚勢力。他的這一建議,得到了曹操的認可,他本人也得到了曹操、曹丕、曹叡的重用,曾官至衛尉、大將軍軍師等職,去世後被追諡為肅侯。

7.審配,字正南,他在袁紹在世之時,倒是沒有太大的作為,反而在官渡之戰時,力主決戰,導致袁紹大敗;還在關鍵時刻,收押了許攸的家人,導致了許攸的背叛。不過袁紹去世之後,他展露了自己的軍事才華,先是助袁尚抵住了袁譚的攻擊,又在曹操率大軍攻打鄴城的時候,讓曹操吃盡了苦頭,最終他的侄子給曹操作內應,放曹軍入城,他才兵敗被擒。由此可見,審配也是一個大才。

8.荀諶,字友若,與曹操麾下的荀彧、葛攸同出一族。他對袁紹陣營最大的貢獻,便是取冀州。當初逢記提出迫韓馥讓位的計劃之後,前去遊說韓馥的人便是他。當時他對韓馥說:“公孫瓚的鋒芒正盛,冀州必然不能抵擋,只有袁紹才能助你一臂之力。但是袁紹是一世豪傑,必然不肯屈居你之下。作為他的舊友,你不如將翼州讓給他,這樣既可以避免與公孫瓚擊敗,又可以贏得讓賢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在他的一番威逼利誘之下,“(韓馥)乃讓紹,紹遂領冀州牧。”

四大虎將

1、顏良和文丑 現如今人們一般將他們相提並論。這二人都是袁紹麾下的大將,與張郃、高覽並稱為“河北四庭柱”,他們二人皆以驍勇著稱。官渡之時,孔融就曾勸說曹操道:“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讓曹操小心應對。只不過這兩人勇武有餘,智計不足——顏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之下,被關羽刺於馬下;文丑的所率的大軍,則被曹操故意丟下的輜重所吸引,為搶奪財物而大亂,最終為曹操所敗,自己也死在了亂軍之中。雖然他們的死亡,看起來非常窩囊,但若他們皆是無能之輩,名士孔融會特意提醒曹操,小心這二人嗎?

2、張郃,字儁乂,是河間人氏。此人有勇有謀,他在袁紹麾下時,已經成為了一代名將。袁紹與公孫瓚大戰的時候,他便立功頗多,官渡之戰時,他也料到了曹操必然會攻打淳于瓊,襲擊烏巢,建議發兵相救。只不過因為有郭圖在,袁紹沒有聽取他的建議,反而派他前去攻打曹操的大本營。此舉無功之後,他又遭到了郭圖的誣告,只能轉投了曹操。他加入曹魏陣營之後的優秀表現則更多。至此,張郃的能力自然不必多說。

3、高覽,又名高奐,關於他的記載也非常少,他的事蹟也大多不可考。如今我們只能知道,他在袁紹麾下時,曾是與張郃齊名的存在。而曹操奇襲烏巢之後,他和張郃卻被郭圖誣告,此事讓他難以忍受,於是他主動率兵投靠了曹操。張郃的能力,眾所周知,高覽既然能夠與其齊名,其能力定然也不弱,只不過這樣一代名將,僅在官渡之戰中,露了這一面,之後便再無記載。

但是官渡之戰袁紹與曹操決戰於官渡,大敗,主力七萬多被消滅,只與其長子袁譚帶800多親隨敗回河北。兩年後慚憤病死,諸子亦敗滅,所據之地盡並於曹操。

歸結袁紹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袁紹剛愎自用,不納忠言。袁紹剛決定親征曹操的時候,田豐、沮授就曾建議他先休養生息,待時機成熟後,再行出兵。袁紹不聽,執意要攻打曹操,田豐、沮授並不是一味反對袁紹用兵,而是認為時機不成熟,北方四州雖定,但時間尚短,應該再鞏固一下,發展經濟,進一步積蓄力量,把握更充足之後再戰也不遲,但袁紹不想多等,他急於統一天下。促成了官渡慘敗的發生。2、袁軍內部不團結,窩裡鬥。導致實力派謀臣許攸在關鍵時候投降了曹操,給曹操帶去了袁軍的重要軍事機密情報,促成了曹軍實施夜襲烏巢的軍事計劃,使這場戰役出現了重大的轉機,從而一舉扭轉了戰局,使曹操這一弱勢軍事集團轉敗為勝。3.袁紹志大才疏,心胸狹窄,缺乏帥才。袁紹雖有一統天下之志,卻無領兵作戰之才。曹操駐紮在白馬的時候,他不守白馬而去救延津,中了曹操的調虎離山之計。許攸讓他出奇兵攻佔許都,劫持天子,挾天子討伐曹操,他不屑一顧。曹操偷襲烏巢,他棄全軍將士的輜重供給於不顧,卻執意要偷襲曹軍大營。袁紹所欠缺的,正是曹操所擁有的。正是袁紹的缺點和失誤成就了曹操的勝利!曹操會用人、知人善任、善於籠絡人才,而且辦事當機立斷,敢於毫不猶豫地採納謀臣的良謀,袁紹能不失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