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百年前廣州女性怎樣辦學 行醫

看百年前廣州女性怎樣辦學 行醫

張竹君

看百年前廣州女性怎樣辦學 行醫

廣東公醫學堂

看百年前廣州女性怎樣辦學 行醫

真光中學內的真光堂

看百年前廣州女性怎樣辦學 行醫

長堤真光女子中學學生穿旗袍上課。(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憂子攝)

看百年前廣州女性怎樣辦學 行醫

潘達微

文/圖: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女性角色轉變從教育開始

廣州女性從“傳統”角色的轉變,首先是從受教育方式的改變開始的。

中國所謂“新式女學”最早由在華外國人建立,廣州是最早建立之地。至今仍聲名顯赫的真光中學,便是早期最知名的女校之一。清末,廣州女校遍佈城內外,讓許多在舊時落後觀念束縛下不能享受教育權利的年輕女性,有了讀書的可能。繼而,廣州的自辦女學也逐步興起。1907年,清廷頒佈了女子學堂章程,第一次用學制的形式肯定了女學的合法地位。同年,廣東官立女子初級師範學堂成立。之後女學教育的範圍不斷擴大,形成了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乃至高等學校以及專科學校和醫科學校、師範學校、工藝學院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綜合的教育體系。

一些學者還發現了這時期的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女性辦女學”。這些“創辦人”大多出於當時的士紳官宦之家,受過良好的傳統教育,同時具備當時西方的一些新思想。比如創辦“全粵女學之先聲”的育賢女學的張竹君,創辦公益女學的馬勵芸等。

研究者指出,學校的“師資共享”的特點,必然要求打破“男女大防”的傳統觀念。雖然女學不便聘請男性教師,但一些課程的開設,比如數學等,僅憑當時女性群體的力量是難以解決的。為此,官立女子師範學堂就請了孔廣燊來擔任。廣東近代文化史、革命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潘達微,也曾同時兼任潔芳女校、培淑女校等多所學校的美術教員。女校甚至還不吝聘請外籍教師,如教授繪畫的日本人山本海崖,就曾獲得公益學堂的邀請。

女性受教育範圍的逐漸擴大,為更多的其他領域輸送了具備相當素質的女性人才,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1909年,坤維女校已經培養了第一期女子師範生畢業。雖然人數不多,只有4人,但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從此之後,不少女畢業生在全國各地擔任教師職位,甚至自己辦學,為近代教育在中國的普及,出力不少。

醫療行業給了新女性最多的機會

醫療行業是較早吸引廣州女性投入其中的行業。1879年,前身為博濟醫校的南華醫學院,開始招收女生。這也是“中國訓練女醫生及男女同學之始”。南華醫校為廣州培養了第一批女性醫療人才。1904年,在廣州西關,廣東女醫學堂建立起來,1904年學堂又設立了附屬的護士學校。它們成為專門培養女性醫護人員的學校,成為當時廣州輸出女醫生、女護士人才的主要來源。

在外國辦學者的刺激下,具有報國熱情的國人也不甘人後。1907年,梁培基、鄭豪、陳衍芬等人建立了光華醫學校。1909年,潘佩如、鍾宰基等在西關創辦了廣東公醫醫學專門學校,後來因為學醫的女生太多,在河南鰲洲專設女校。

根據學者的統計,清末民初,南華、光華等三所醫學校已經培養出100多名女性醫師和護士。看似數量很有限,但它卻標誌著一個新興群體的誕生。她們當中的傑出代表,就是張竹君。她在1901年集資創辦褆福醫院並自任院長,不久又創辦了南福醫院。這兩座醫院重視為平民治病,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1909年她設立上海醫院,被推為監院。以知名醫生的身份,1904年,她在富商支持下創辦育賢女校、女子中西醫學院,在更大的程度上回報了社會。

與之類似的,還有在汝南洲開設保生醫所,及建立保生產科學校的黃玉英,與梁培基等發起創辦光華醫社的梁煥真等。

1904年,廣州霍亂流行,九大善堂董事會會同官紳共商救濟辦法,特邀張竹君參加;1907年廣州又爆發流行病,善堂也請來女醫生助陣;1909年廣州水災,伍漢持醫師組織救護隊,壺德女學校長劉守初在隊中任護士。可見在當時,女醫生不僅醫術受到認可,而且他們身為女性的身份,在面對女性患者時的便利及細心、穩妥等優勢,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