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導語:上週五,國內消費者熟悉的蘋果產品全球最重要的代工商,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公開了富士康進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計劃:以一個開放靈活的EV平臺,配合相關的軟件平臺和固態電池,尋求在2025年至2027年為全球10%的新能源汽車,也就是每年300萬臺電動車提供組件或服務。】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2019年,富士康的營業額達到1780億美元,利潤率約為10%。對於富士康這樣的公司來說,為蘋果代工是其最為人熟知的業務。而開展這樣的業務本身是有比較大的風險:一方面代工業務本來就利潤微薄,另外一方面,有著許多比富士康成本更低的本土公司,希望能夠進入蘋果的代工業務。所以對於富士康來說,在穩固現有業務的前提下,必然需要去開拓新的業務增長來源。而電動汽車,以其龐大的體量,自然會成為富士康希望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從未缺席過電動車風口

早在2015年,富士康就和騰訊以及和諧汽車合作,成立了和諧富騰汽車,後來基於這個公司,誕生了我們熟悉的拜騰和愛馳兩家新勢力造車企業。雖然富士康後來停止了向這家公司注資,但國內其他幾個知名公司,包括滴滴出行、小鵬汽車以及拜騰的融資過程中,都會發現富士康的身影。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而就在今年1月,富士康還和克萊斯勒成立了雙方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從事開發和生產電動車,並涉足車聯網業務。最近公佈的和裕隆汽車成立51:49的合資公司,也是進一步擴大了富士康在汽車領域的版圖,壯大了富士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朋友圈。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開源平臺勝算幾何?

相比於雄心勃勃的銷售數據,富士康造車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推出一個類似於安卓一樣開源的純電動整車平臺。通過大眾MEB、通用BEV3這些純電動平臺的案例可以發現,電動車要想兼顧性能和成本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出一個未來銷量巨大的純電動整車平臺。但一個平臺的開發動輒數以百億計的美元,普通車企難以負擔。而富士康希望推出這樣一個平臺,來組建一個電動車聯盟,擴大自己在電動車領域的影響。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當前百度的阿波羅無人駕駛平臺也採用了和富士康這次造車比較類似的模式。打造一個開放的無人駕駛平臺,吸引其他整車企業結成戰略聯盟。這些企業中,既有自身資金和能力不足的國內弱勢的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同時也不乏那些亟需瞭解到國內無人駕駛技術尖端水平的外資車企。基於百度的開放平臺,每家車企可以各取所需:亦或自己進行二次開發,亦或尋求百度的開發支持,進行深度定製。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百度深知,一旦消費者形成了自己的使用習慣,未來就很難跳脫自己的阿波羅平臺。彼時大小通吃的阿波羅,只要國內汽車市場的基本盤還在,無論哪個車企好,百度都會好。百度的理論,同樣適用於富士康。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但凡事總有兩面性,開源平臺會帶來很多好處和便利,但同樣也會帶來一定的麻煩。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富士康拿著一個相同的電動車整車平臺去和很多主機廠合作,那主機廠之間如何才能確保產品的差異性是一個蠻大的問題。對於主機廠來說,和百度的合作,更多的是訴求L4級別無人駕駛功能的實現,但對於事關電動車續航里程、加速性能、充電時間、整車安全性、底盤操控性這些衡量一款電動車好壞的核心指標上,都是一致的話,那將來在市場上銷售,主機廠自身的特點就沒有辦法被彰顯出來。此外,對於大眾、豐田、通用這樣的整車企業來說,是不會願意花大力氣在富士康的電動車平臺的改進上。除非富士康的平臺擁有一些過人的、且沒有辦法被複制的技術。目前來看,並沒有看到這樣技術的出現。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是否會自己造車?

不過和新勢力造車企業相比,富士康這次在切入電動車領域的時候,更為注意和整車企業的合作。除了目前已經揭曉的克萊斯勒和裕隆之外,相信富士康應該還有其他正在進行談判的小夥伴。對於富士康來說,它並沒有貿然宣佈自己來造車。估計之前幾次投資的案例,也讓富士康瞭解到,雖然電動車降低了汽車產業的進入門檻,但是對於造車成功,依然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雖然富士康主業尚算穩定,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難以將所有資源都孤注一擲,投向電動車領域。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作為新勢力或者局外人,撇開中國的新勢力造車企業之外,只有特斯拉一家站穩了腳跟。所以富士康在初期不選擇自己單獨造車是非常謹慎且明智的決定。在國內,即便強如華為和BAT,也都只是將業務重心聚焦在新四化領域,而絕少去觸碰整車製造。相比較而言,整車製造利潤在當前的中國市場已經屬於很低了。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才是提高企業利潤率的關鍵所在。這點從今年財富排行榜上,寧德時代的曾毓群實現了對吉利汽車的李書福的逆襲就可以看出。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裕隆承擔的角色

作為臺灣的本土車企,在錯過國內市場的黃金時期之後,以當前裕隆的體量、臺灣市場的容量和整個行業的品牌知名度來看,裕隆很難靠自己實現命運的反轉。特別是和汽車新四化相關的上百億美元的投資,更是裕隆難以負擔的。但裕隆的整車工廠和相關的整車開發項目積累,對於希望進軍電動車行業的富士康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一旦未來自己的純電動平臺得到市場上比較好的反饋,那到時候再和裕隆談更加深入的合作,無論是讓裕隆來代工整車進行輕資產運營,或者自己收購裕隆的工廠資產,自己來進行重資產運營,都可以遊刃有餘。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點評

相比於國內的新勢力造車企業,富士康在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還是比較謹慎的。雖然發佈了整車平臺和電動車的核心---固態電池,但卻沒有腦子一熱發發布自己的品牌並開建工廠。在國內甚至全球範圍內當前都出現了汽車產能過剩,也就是說從來不缺整車廠,缺少的是能有在和特斯拉比肩的核心技術的突破。與其花上上百億去建工廠和大品牌,還不如將這些寶貴的資源投入到更需要的領域。共享整車平臺技術和未來出售固態電池產品,富士康這第一步邁得很準也很穩。假如富士康這步棋走對了,裕隆汽車的命運或許也會被改變。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