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澎:教育是一種愛的行為,因此也應該是一種勇敢的行為

唐江澎:教育是一種愛的行為,因此也應該是一種勇敢的行為

2020年9月9日惠山區舉行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大會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有感而發發表了即興演說。

歷史常常重複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引發人們的感慨,又常常重複相似的場景而使這種感慨更加深沉,在深沉的感慨中,歷史發生了!慶祝教師節,第一次深刻的記憶,是在我工作第五年、教完高中第三個畢業班的時候,那是1985年;可今天,已然是第36個教師節了!時間真快,轉眼之間當教師40年了。40年啊,此情此景,想和在座各位優秀年輕同仁、各位校長、各位領導談談我的感言。


據南大丁帆教授回憶,文學院長程千帆教授曾有“三路”之說,所謂“當老師要走好專業治學的路;當院長要引領學科建設的路;臨退休要讓出未來發展的路”,我也想借程老的說法,談談我這40年走的三條路:


一是走好良善人師

的專業路


40年前,我是一個17歲的毛頭小孩,因身體原因沒錄取大學,當起了民辦教師。從那時起我對教師職業就有了獨特的理解:走上講臺,我才邁開了人生的路;站穩講臺,我才站穩了人生的位置。我是在講臺上找尋到人生價值與生命意義的,這是40年來熱愛學生、酷愛事業始終不渝的“初心”!


無錫坊間傳過一個段子:說1993年我來無錫時帶來一麻袋證書,在無錫縣人事局工作人員面前傾囊而出,舉座震驚。這實在是文學化的敘事。其實,我來無錫時,只是一個二級教師,是無錫縣廣納賢才的胸懷、是老縣中助力成長的沃土,接納了我也成就了我。在這裡,9個月後我評上了一級教師,一年半後評上了高級教師,7年之後、37歲那年,我成為江蘇省最年輕的一批特級教師。


回憶幾十年的經歷,有三句話想和年輕的同仁分享。


第一句來自拉丁美洲著名的教育家保羅·弗萊雷,他寫過那本著名的《被壓迫者教育學》,他說:“教育是一種愛的行為,因此也應該是一種勇敢的行為。”


我們處在一個社會變革的時代,面對多樣的選擇與各種訴求的社會群體,要始終保持一種定力,要勇敢擔承“愛的責任”,用全部的愛去成就學生的未來,以我們的愛與智慧引領社會發生向善、向上的變化。只有把所有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我們才稱得上“神聖”。在孩子情感最純潔的時期,用我們最純潔的情感投入和他們構建一種純潔的師生關係,這是教師的偉大所在,也是我們職業幸福的源泉。


第二句話是我在接受央視《百年溫情》節目專訪時說的:“做一個良善的人師,不功利不勢利,要包容要大度。”


“不功利”,是不能因學生一時成績的高低和發展的快慢就對他們青白相視、高下相看。40年的從教經驗可以讓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在校的學習成績與他們日後的社會貢獻、甚至與他們對老師的情感,其實沒有一一對應的正向關聯。“不勢利”,是不能因為學生家庭出身不同就對他們冷暖有別、親疏不同。教育有一個神聖的職責,就是讓底層的人打破貧窮的代際傳遞而獲得人生改變的通道,我們教師的仁愛之心更多應照亮貧寒子弟的前程。今天區政府大力投資公辦學校,這是“執政為民”理念的體現,也是各位領導的善政功德。區政府每年給省錫中1.2億,每個學生每學期交費860元,算下來政府給學生每年的補貼就是5萬元。正因為政府對惠山子民的愛心,我們家境貧寒的學生才能在學校享受到最優質的課程。“要包容”,是說包容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缺點與錯處,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亮點;“要大度”,是說我們的胸懷要有讓一個個性活潑潑生長的寬廣度,不能因我們的狹窄逼仄了學生精神自由的空間。


第三句話是英國倫敦城市學校戰略規劃中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卓越的教師都應該是在具體的學科領域有專業水準的學者。”


這些年來,一直以語文學科領域學者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無論是反思日常教學實踐、將經驗概念化,提出“體悟教學”的理論,還是受邀參加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課程標準的研製審定,審查統編本語文教材,編寫蘇教版高中、初中語文教材,參加江蘇卷的高考語文命題,面向校內、校外開設公開課,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力圖超越經驗的侷限,放大眼量,追求專業標準、學者水平。我覺得,在自己的學科領域缺少專業追求與專業水準的人,不會成為真正優秀的教師,也不會成為合格的學校管理者。


二是開拓轉型育人的改革路


毋庸諱言,我們的高中教育要從“分的教育”轉而走向“人的教育”還有漫漫路途,但不能因為有高考的壓力在,我們就放棄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堅守。高考成績是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但絕不是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標,更不是教育展開的全部內容。考級能證明彈琴的水準,但僅為考級而彈琴似乎枯燥無聊。奪冠可以證明運動員實力,但奔著奪冠而展開的運動似乎違揹人類體育的宗旨。教育也是如此,一所高中不能沒有升學率,但對教育的理解不能僅僅是升學率!升學率解決不了我國從人口資源大國走向人才資源強國的路徑問題,追求升學率也培養不出我國未來的高、精、尖的人才去應對“卡脖子工程”的難題。我們的學生沒有高分數進不了著名的大學,但如果沒有高素質也不可能成為未來的領軍人才。這是我們面臨的兩難選擇,但正是在兩難困境的艱難突圍中才開拓出省錫中轉型育人的道路。這次獲評教育部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校,最大的意義與價值,是國家層面對我校十餘年來突圍與開拓所有努力的肯定與支持!


各位校長,我們不能不關注分數,但我們還應該關注另外一長串數字。今年省錫中高一新生893名,入學平均成績485.3分。學生個頭高、發展期待好。男生自報身高180.9cm,女生的平均身高166.4cm(我個人比較偏好使用孩子們自報身高的數據)。但假期中每天堅持鍛鍊一小時以上的只有187人,佔21.3%,不到半小時的183人,差不多也是這個比例。讓人憂心的是戴眼鏡的744個,佔83%,雖然這個比例比去年新生下降了4個百分點。我想,保持744個眼鏡不再增加,也是我們校長要替家長擔起的責任!再比如,經常參加利他性公益服務的只有35人僅佔3.9%,而從未參加過的156人高達17.5%,我們的教育活動要不要儘快補上這一短板?在家每天承擔家務勞動一小時以上的佔3.7%,而半小時以下的佔55%。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家長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普遍重視,新生中接受過藝術課外培訓的也超過了50%,比上屆學生大大提升20個百分點,這就對我們藝術課程的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還有,祖籍非無錫的學生首次超過無錫籍學生,說明我們城市人口結構發生著變化。


我把這些數字如數家珍地報出來,只是想告訴各位校長,我們的教育需要轉型發展,需要全面關注人的整體性成長。我們無法改變高考以分錄取的現狀,只能通過課程的豐富性來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選擇性,讓學生們把當下的學業與未來大學的專業貫通起來,把大學的專業與未來安身立命的職業貫通起來,把職業選擇與他們建功立業的事業貫通起來,把事業與他們報效祖國、造福人類、安頓靈魂的志業貫通起來,變“為分而學”為“因愛而學”,培養出擔當未來使命的一代新人,探索出高中轉型發展的道路。


三是鋪就百年傳承的未來路


省錫中建校113年了,在幾代人的接續努力下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2019年成為江蘇省高品質示範高中G20立項學校,今年又成國家級示範校99所之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這些年我們在服務無錫、輻射全省中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輸出了不少骨幹,一些骨幹從省錫中走向了省市專業部門負責人的崗位,一批同志也擔任了區內學校的領導職務。我已57週歲,其他兩位校領導幾年內也相繼達到退任年限,事業發展急需一大批領軍人物迅速成長。區委吳建元書記履新第一天,應我的請求以茶話會的形式召集年輕人見面談心,鼓勵大家奮發作為;方力區長也在到任的第一時間來校看望大家,表達了對學校發展的關懷。


我們創新探索,在現有的幹部人事制度框架內,啟動了校長工作月度助理制度,以80後為主體選用6位部門負責人擔任月度輪值校長,由他們全面主持工作、全權處理校務,進行全真崗位歷練、全程任用考核,在全面負責中提升全局意識,在崗位磨礪中提高崗位能力。我們還圍繞高品質示範高中和國家級示範校建設項目,設立六大創建項目的總管、選定118個項目長,讓一批90後加入管理團隊,參與到學校未來發展的進程中,一批生氣勃勃的年輕團隊正在幹事創業中茁壯成長,前景喜人!


各位領導,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我將秉持這樣三條原則:鋪路而不佔道,唯有讓位才能讓年輕人在其位謀其政;放權而不推責,事情交由他們幹,即使做錯了責任也由我來負;指導而不代辦,我們幾位校領導主要精力放在管理的計劃、反饋、評價環節,執行交由6位輪值校長,交給118位項目長。相信只要我們能夠轉換機制,在今天這樣好的基礎上、這麼大的平臺上,有區委區政府的持續支持,省錫中一定會開創下一個百年輝煌的道路。


說多了,謝謝大家!


作者:唐江澎,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

來源:小錫老師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