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成龍和《警察故事》系列:香港電影的巔峰時刻

【轉帖注:這位外國影評人基本用藝術史的目光闡述了《警察故事》系列的藝術水平到底高在哪裡,這一點我深表贊同。唯一錯誤的觀點是,他將最後的商場追逐定為巔峰時刻。這個定義是錯誤和外行的。從電影特技的實際設計角度來說,《警察故事1》開場的那次汽車衝下山坡的全過程才是特技史上皇冠上的那顆明珠。因為基本上所有的電影特技設計都是一定程度上可控的,而這次山坡衝刺,完全不可控。衝入貧民窟的那一刻起,成龍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所有的過程都成為團隊不可控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而言,它以特技的形式超越了特技,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影像冒險之一。因此,即使是成龍本人都承認,這次的衝刺是自己的最佳成果。】


(文章原名)警察故事和新警察故事2:法律和失序

作者 / Nick Pinkerton

譯者 / 豆腐 / 銀河系左旋臂上一頭不值一提的類猿生物

實事求是地說:成龍1985年的電影《警察故事》中那場經典的商場打鬥戲在動作電影歷史上的地位,就等同於交響樂領域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十九世紀小說中查爾斯·狄更斯的《荒涼山莊》,亦或是美術界的泰奧多爾·席裡柯的那幅《美杜莎之筏》。在這些作品出現的那一刻,都標誌著近現代人類在某個藝術領域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那一小撮走在前面的人看起來脆弱又渺小,在藝術的長河中努力跋涉著,但每一次的成果都是他們自己人生中最閃耀的瞬間,也是全人類在藝術造詣上的又一次提升。這部電影展示了驚險精彩的特技鏡頭和人物的心理描繪,在成龍作為電影動作明星大展拳腳之時,那張無所畏懼的面孔背後是成龍特技團隊(成家班)的支持和保護,他們共同呈現出這部非凡的電影。作為成龍的團隊,成家班是一支專業系統化的特技團隊,他們的人數是成龍普通隨行人數的二倍。成龍的《警察故事》及其1988年的續集電影都曾面臨著極大的拍攝難度,但是依然取得了成功,這些作品中的核心思路是將平民主義和反權威的思想作為了思想框架,再結合一個身體正值巔峰狀態且本就是草根出身代表的動作巨星,無論取得怎樣的成功也就都說的通了。

《警察故事》結尾高潮部分的追逐戲長度大約在7分鐘左右,從開始到成龍最後從八十英尺高處沿著掛滿燈泡的繩索穿過購物中心的那個經典鏡頭,各式各樣的特技鏡頭讓人目不暇接:從高層的自由落體,汽車開進擠進自動扶梯之間的空隙,體育用品商店裡的騎行,從破碎的玻璃展示櫃穿過到水中 。很多劇組成員都笑稱這部電影為“玻璃電影”。在這段戲的最後一個鏡頭,成龍通過一個小窗格直接落入一個電話亭中,這讓他的手掌因為劇烈的摩擦和燈泡的碎片被撕裂開,他的兩節脊椎骨幾乎粉碎性骨折。但是在這個長鏡頭裡,他在幾乎落地的同時,就已經立刻站起來並且繼續緊追不捨。


《警察故事》劇照

成龍最新的自傳《Never Grow Up》提到了他和洪金寶在1985年合作的《龍的心》中的一場夜戲。當時香港電影的節奏是很瘋狂,但成龍在這段時間裡卻格外地努力工作。奇怪的是,雖然成龍成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是他一直沒有個明星的架子,並且試圖儘可能多地利用自己打星的身份去探尋塑造更多角色可能,而不是拘泥於那些大同小異的角色。成龍,又名陳港生。他1954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父親名為房道龍,母親叫陳莉莉。正處於內戰時期的他們在法國大使館找到了廚師和家政的工作。1960年,他的父親去往堪培拉那裡的美國大使館工作時,他的母親很快也跟著父親去了澳洲,把成龍留在了國內。由於成龍被父母認定是一個過分活潑又精力旺盛的孩子,他被送到了中國戲曲學院學習。這是一所培養學生們曲藝演唱和各種功夫的寄宿學校。

成龍在學校的十年裡,每天都會從早上五點到晚上十一點練習踢腿,翻筋斗和登臺表演等技能。中國戲曲學院的生活很艱苦,體罰也很常見,但這些日子為成龍以後的演藝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而且在學校裡不僅是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他還認識了許多的朋友。比如七小福之一的元洪,也就是後來聲名鵲起的洪金寶。洪金寶在覺得學有所成後選擇了離開學校,而因為腿部骨折養傷的原因迅速的增重,陰差陽錯的將自己學到的功夫和雜技結合起來,在正處於上升期的香港動作電影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收穫了名氣,他也允許自己的老同學們效仿和學習。

成龍就是其中一個,他在動作電影圈裡跑了好幾年龍套。無論是演員還是劇組的其他職位,只要哪裡有需要他就出現在哪裡。成龍在1973年的《龍爭虎鬥》中短暫地出鏡過,飾演了一個被李小龍折斷脖子的人。正是在與獨立製片人吳思元合作之後,他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在1978年上映的《蛇形刁手》和《醉拳》裡強烈而又清晰地表達了自己反套路的動作喜劇風格,並且大獲成功。李小龍的動作乾脆優雅,像樂隊裡的指揮家一樣控制著打鬥動作的節奏。而成龍則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即興的演員,用他的身體來思考和躲閃,用他在路上偶然發現的任何日常物品當作武器來設計動作。觀眾極其認可這種新鮮又有趣的風格,在成龍二十五六歲的時候,他終於成為了一個明星而不用再跑龍套了。


《醉拳》劇照

和其他70年代末的香港電影明星一樣,在他鞏固了自己在華語電影圈的名聲和地位之後,他也像李小龍一樣,把目光轉向了美國的電影市場上。他在這方面早期的作品有1980年與《龍爭虎鬥》導演羅伯特·克勞斯合作的《殺手壕》,1981年哈爾·尼達姆導演的《炮彈飛車》。這兩部作品無論從商業價值還是創造力上都乏善可陳,成龍在香港電影中得心應手的即興創作和表演風格在當時的美國並沒有被廣泛認可。

“《警察故事》的基本情節和美國警察題材的電視劇有相似共通的地方,但是很明顯的是香港電影,而不是好萊塢的風格”

不過,成龍還是從美國的拍攝經歷中學到了一些東西。從尼達姆1978年的《胡珀》開始,他發現以一些場景的NG紀錄結尾的方式,讓觀眾感到了極強的身臨其境的感覺。從成龍在1982年的《龍少爺》中借鑑了這個創意之後,幾乎他的每一部電影在結尾都有幕後NG花絮部分,通常是成龍本人在一次特技動作挑戰失敗之後的畫面,真實的紀錄和情感幫助成龍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在這段時間裡,成龍也開始逐漸打破並超越傳統動作電影的套路,他與編劇鄧景生的合作是他能完成個人風格實現的重要里程碑。自成龍1980年與鄧景生第一次合作之後,他們作為搭檔密切合作了30年。成龍和鄧景生都在好萊塢尋找靈感並不斷地尋求突破,鄧景生通過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奪寶奇兵》的啟發,找到了創作《A計劃》的靈感,通過這部電影,成龍展示了許多冒著生命危險的經典又精彩的動作場景,讓人印象深刻。雖然我們至今也不清楚是不是鄧景生讓成龍在美國無聲喜劇中找到了靈感,但他們的電影無疑是做到向哈羅德·勞埃德致敬併產生社會影響的第一部電影。


《A計劃》劇照

在1985年的《威龍猛探》的不愉快經歷之後,成龍和他的御用編劇開始決定打造他們自己的警察電影風格。成龍感覺自己被設定為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那樣的硬漢,成龍希望找到自己獨特的角色風格和定位,在成龍決定了大框架後,鄧景生幫助他潤色,讓他們避免了下一次的失敗。

“《警察故事》的基本情節和美國警察題材的電視劇有相似共通的地方,但是很明顯的是香港電影,而不是好萊塢的風格”。

影片的開場是成龍電影中應用的最得心應手的風格,一場在鬧市區和城郊交界處的秘密刺殺行動,不僅有著吸引人眼球的效果,而且也通過對城市和郊區場景的拍攝刻畫出香港城市的一副肖像圖,將貧窮和富有直觀地對比表現出來。當警察被匪徒發現之後,槍戰爆發,追捕開始。在追捕的過程中,成龍以高速駕駛一輛汽車穿過鬧市區,棄車之後又登上雙側巴士最後將自己整個人驚險掛在了一把雨傘上。巴士在下坡衝刺之後撞擊在圍欄上猛地停了下來,成龍從玻璃飛出然後滾落在地面上。開場的動作戲到此結束。

成龍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叫陳家駒,作為一名警探保護著由林青霞飾演的重要證人莎蓮娜,以便能讓她作為證人出庭指控大毒梟朱滔。他還需要洗脫朱滔給他的栽贓並且安撫自己的女友阿美。阿美的角色由幾乎是那個時代最成功的女演員張曼玉飾演,曾以1983年香港小姐亞軍出道的她扮演了一個默默忍受嘮叨和痛苦的體貼女友,為粗心不體貼的男主角付出了許多。


《警察故事》劇照

《警察故事》於1985年12月上映,在香港日本韓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儘管美國並沒有那麼認可他的作品,但是他依舊堅定不移地向著那個目標前進著。在1987年紐約電影節放映時,紐約時報用“另一種文化的紀念品”來形容他的電影。不管怎樣《警察故事》還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並衍生了四部續集和兩部外傳。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成功已經似乎變成了成龍的習慣,無論是和他在中國戲劇學院的老同學們元彪洪金寶一起拍攝的三部《福星》系列,還是《龍兄虎弟》,《A計劃》和《警察故事2》都在本土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與當時同樣取得成功的《英雄本色》和《龍虎風雲》相比,成龍的電影更加幽默和具有感染力。其中《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成龍和楊紫瓊合作帶來了精彩的動作表演的同時,也更加關注警察元素在影片中的比重,也和前作的沉悶和後面過於戲劇化的續集區分開來。

“你看的電影越多,你越能領略到《警察故事2》中演員和劇組團隊間是有多麼地信任彼此”

和第一步不同,《警察故事2》的開場並不是從爆炸開始的,它是一個更加複雜和縝密的故事,每一個佈景都比之前的更大更細緻。在一家餐館裡開始的小型混戰,隨後緊跟著在城市公園裡發生了一場更劇烈的衝突,這場衝突讓成龍陷入困境。在廢棄的工廠裡,一幫瘋狂的恐怖分子一直在威脅恐嚇著這座城市,這家工廠是他們的總基地。各種激烈的動作場景引導觀眾走向最後的那場大決戰。這部電影似乎是在上世紀的電子遊戲致敬,它充滿了《大金剛》式的擲木桶遊戲風格,他讓陳家駒面臨著迄今為止最強大的對手一群——炸彈狂徒。在整個過程中,成龍和成家班完全捨棄了簡單的擊飛和摔倒動作。如果有人要摔倒,他們不僅僅是要摔倒;最好是倒在植物盆栽或旋轉的桌角上;最好是在摔倒的路上碰到一些看起來很硬的東西:花瓶、桌子、玻璃、體育器材等等。只要是看起來很疼很痛苦的,統統用了個遍。


你看得越多,你就越能領略到《警察故事2》中有多麼像這段時期的大多數成龍作品一樣,依賴於成龍和他的團隊之間的完全信任,依賴於多個演員以同步、精確的分工完成多個動作的整合。在一個場景中,成龍跳到一條死衚衕的牆上,在一輛超速行駛的汽車衝到身前的前一秒鐘,他自己從死衚衕的牆上跳下來,落在了汽車的引擎蓋上。這種鏡頭常常會有導致骨折的風險,以至於只有嘗試幾次的機會。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那麼一帆風順。正如NG花絮中人們所看到那樣:張曼玉穿著一件沾滿鮮血的襯衫,跑過一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向前傾斜的重金屬貨架走廊,這時人們看到成龍從一個真的玻璃廣告牌上跳下來,而不是從道具製作的玻璃窗上跳下來,再進行鏡頭剪輯,他疼得直髮抖。但是正如那句西班牙諺語ars longa, vita brevis!所說“生命短暫,藝術久遠!”傷痕累累的身軀和碎裂的骨頭是那麼痛苦,而用此交換的優秀電影則是永恆,所以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欣賞這座香港電影在黃金時代的紀念碑,我們向勇敢敬業的演員們所經歷的痛苦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