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某些新聞所言,十一月疫情還會再次爆發,請問在此種情況下,國內國外各大大學還會重新採取停課措施嗎?

徐徳惠


本人認為,這個預測沒有科學依據,只是一些人的個人猜測而言,這是一種不太負責任的說辭,是不可能出現的。但一旦發生,相信國內外的大學學校一定會釆取停課舉措進行控疫。對此,大家也不應過分去擔心害怕,因為我們經歷並抗擊了首次新冠病毒,己經積累了可用的經驗,並且中國及其它國家的抗新冠疫苗也正在進行研發試驗當中,相信,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奪取最終的全面勝利。中國抗疫經驗一定會在有借鑑的其它國家和地區起到積極作用。


用戶山澗小溪113A


關於新冠病毒11月可能會再次引發新一輪疫情的說法,主要是源自於網上張文宏教授的一段講話,根據張文宏教授的預測,病毒在今年夏天不會因為高溫而結束,到了11月份,天氣轉涼,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無獨有偶的是,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博士早在3月份同樣也指出,此次的疫情可能在下半年天氣寒冷的冬季出現二次爆發。疫情真的會在11月份捲土重來嗎?首先,不管是張文宏教授,還是福奇博士,他們的預言都是一種推測,當然這種推測不適憑空亂說的,他們都是傳染病學領域的頂級專家,這樣的預言當然是基於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對於此次新冠病毒的認識而得出的,之所以會預測11月份可能會有第二輪的疫情發生,除了一些關於疫情傳播擴散的模型推理以外,主要還基於以下2點原因——

1. 全球疫情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控制住,從目前的疫情形勢來看,國外的疫情仍然在持續發展,美國的確診人數仍然以每天新增3萬左右的速度勻速增長,俄羅斯的疫情卻又開始迅速增長,日本也已經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這樣的一種發展態勢下,相信“子彈還要再飛一會”。

2. 氣候溫度會對新冠病毒疫情有一定的影響,首先是夏季的炎熱氣候不會徹底消除新冠病毒,這一點從目前很多氣候溫暖的地區同樣也發生了疫情就可以得出結論,但夏季的炎熱、高溫、高曬、強烈的太陽光紫外線,確實都是不利於新冠病毒生存的條件,因此,在持續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到了炎熱夏季,疫情或許會有所緩解,但徹底不見是不可能的。而當天氣漸漸轉涼時,特別是到了十一二月份的時候,寒冷的天氣本身就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而這樣的環境也更適於病毒生存,每年深秋以及冬季,都是流感的爆發季也能證明這一點,因此,在這樣的一種氣候條件下,新冠疫情出現二次反覆甚至是爆發的可能性就更大。

對於這樣的一種推測,是不是說我國疫情雖然基本得到了全面控制,到11月份仍然就一定會爆發二次疫情,又要停工停課呢?首先應該明確的一點是,不管是張文宏教授的推測,還是福奇博士的提醒,他們的說法都是對於全球疫情的一種預判,而非僅對中國而言。

從我們國家的疫情防控形勢來看,11月份出現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大,首先目前疫情也已經得到了基本控制,醫療系統基本恢復正常運轉,核酸檢測試劑、醫療物資等都充足完備,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如果今年冬季出現疫情的反覆,相信更大的一種可能性也是小範圍的,可控的;其次,我們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成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些經驗,同樣可以在疫情高發的季節,當出現疫情反覆苗頭的時候,積極的採取措施,做好檢測、隔離、防護等措施,將疫情有效的控制在出現苗頭的階段,而不會任其發展,造成大範圍的影響。

而對於全球的疫情發展來說,11月份會不會出現爆發,目前還不好判斷,好的情況是,全球都已經對疫情有了較好的控制,11月份出現一些地區的小規模爆發,不好的情況可能是,到11月份,全球的疫情仍然沒有得到全面控制,這樣的情況下,可能就會迎來全球疫情的第二個高峰。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這樣的一種推測,給了我們大家一個提醒,那就是對於疫情的警惕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都不應該放下,近期在哈爾濱出現的家族聚集性疫情,有感染了很多醫護人員的例子,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你不重視病毒,病毒就會給你點顏色瞧瞧,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聚會、扎堆,讓勤洗手,適度消毒的習慣成為生活的“新常態”,疫情得到徹底控制之前,去公共場所戴好口罩,冬季來臨時,注意保暖,保持好身體的免疫力,這些方面,都有助於我們在今年的秋冬季節儘量減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也是為了我國的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李藥師談健康


國外部分國家(主要是非洲和南美等醫療資源不充分的國家)有可能會出現停課的情況,我國國內應該不會。

1⃣疫情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結束?

4月11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回應道:今年夏天不可能把病毒完全清除,疫情最低的時候應該在10月份,也是今年最好的日子,11月後還會面臨巨大挑戰。

至於為什麼會有如此判斷,他表示:冬天到來的時候,大家又開始呆在家裡了,又開始聚集了。那麼在這個時候像這種病毒,在冬季的複製能力也會增加,所以這一波疫情我們是預計得到的。但是經過前面一段抗疫經驗的積累,還有特別是對於診斷技術的廣泛推廣,我相信下一波疫情原則上來講比第一波要低很多。

由此看來,通過近幾個月我們對於病毒認識的加深,診斷以及治療經驗的積累,下一次疫情高發期是應該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的。



2⃣疫苗的研發將大大降低感染風險和疫情爆發

中國的疫苗有哪些新進展?抗疫藥物研發取得了哪些成果?怎樣提升檢測速度和檢測能力?

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新聞發佈會上,相關部門給出最新權威回應。

針對中國的疫苗進展,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目前已經有三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現在是4月份,距離11月份還有7個月時間,疫苗應該能在此前研發成功並量產投入使用,並且同步還有相對應的治療藥物會得以研發。



所以,只要大家接種了疫苗,並且行之有效的藥物得以研發成功,那麼新冠肺炎有可能就會變得跟普通流感一樣,即使再有患者出現,也不易造成大範圍的感染和傳播。

所以,綜上2個方面因素,筆者認為國內不會再次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情況,高校也不會再次出現停課的情形。至於國外,醫療資源不足的國家,還是有可能會出現停課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