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打造特色基层党建服务品牌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路径,秉持“共建共治共享、互联互动互促”综合服务理念,创新精细化服务方式,推出“老书记工作室”“博爱超市”“好大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等一批叫得响、成效实的特色基层党建服务品牌。各机关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主动认领和参与社会服务的格局正在形成。

突出支点效应 筑牢阵地“连心桥”

欢声笑语中,大爷大妈们正排练文艺节目,工作人员正认真为居民填写表格,老人们正在享受贴心服务……挨着走过去,每一帧画面都充满温馨。这里是敖勒召其镇巴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风格清新、宽敞明亮,“志愿服务站”“健康小屋”“红色观影厅”等20多个功能区一应俱全。

有阵地保障,党组织活动才有“支点”。2019年以来,该镇已完成17个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各中心建立以来,成为向党员群众开放的共享空间,有机联结起各单位、行业和各领域党组织。通过定期举办主题党日、志愿服务、“读书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各中心形成了一个个特色党建品牌,成为兼具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红色家园”和“连心桥”。由此,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更普惠和专业的社会服务,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打造为民服务队 日常事务“大家管”

“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忍让一下嘛!”这边,老书记高光智正苦口婆心地调解邻里纠纷;那边“博爱超市”里,居民王金山没花一分钱,就拿走了大米白面——这是在乌兰社区经常能看到的情景。

乌兰社区是转移安置农牧民的城郊结合社区,群众来源广、文化差异大、服务管理难。社区党支部主动作为,建起“博爱超市”和“老书记工作室”,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爱心志愿服务和社会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各类事务由“社区管”向“大家管”转变。

在“博爱超市”,商品无须花钱购买,而是凭积分兑换。群众可参与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等公益活动获得积分,由此将精神文明创建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老书记工作室”则聘请5位嘎查村退休老支部书记“坐镇”,让工作室成为改进党组织作风的“孵化器”、为民排忧解难的“智囊团”和党建示范引领的“模范岗”。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协助解决各类问题40余件,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在满都拉社区,也有一支类似的队伍——“好大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调解室成员包括辖区律师、教师、退休干部、妇女工作者、网格员、心理咨询师及社会爱心人士等50多人,服务半径已覆盖全旗各嘎查村和社区。当前,调解内容由最初的婚姻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扩展到草牧场纠纷、民事赔偿纠纷等多项内容,遇事找“好大姐”,已成为全旗人的共识。

服务“上网” 按下品质“响应键”

拿出手机,打开“智慧党建”APP,拍照点击……在日常工作中,巴音社区网格员魏世花总是“手机不离手”。从原先的“坐班”值守到如今的“线上”办公,改变得益于治理手段信息化。

服务沉下去,民意浮上来。服务“上网”有效提高了统筹协调力度,破解了“小马拉大车”的难题。“之前遇到棘手问题,常常疲于奔走协调,嗓子快哑了,问题也不一定能及时解决。”魏世花说,“现在只要动动手指,通过APP直接上报问题,后台就会把问题派到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后再向网格员反馈,形成点对点快速处置闭环。”

在巴音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电话不时响起,他们面前是几块占据整面墙壁的屏幕。电话响起时,呼叫方的地理位置随即在屏幕上显示。“我们平台高度智能化,呼叫老人的位置和服务内容都能实时显示。”项目负责人介绍。

养老服务中心为每位困难老人免费发放具备“一键呼叫”功能的智能终端手机,老人只需按下按钮,服务中心便会将任务单派发到就近照护师手机上,由专业照护师上门提供家政、护理、出行等照护服务。同时,中心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服务,通过穿戴智能手环等设备,后台可及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如遇突发情况,可“一键呼叫”或自动报警。此外,中心还设有康复锻炼、保健和理疗等服务设施,“线上呼叫派单+线下专业服务”联动,让为老服务真正“没有围墙”。

一件件实事,给党建在群众心中“加分”,折射出敖勒召其镇打造特色基层党建品牌,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的“亮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