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來了助力春耕復產的貼心“大管家”

俗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對於依靠種地解決溫飽的村民來說,過了雨水節氣,如果沒有進行春耕心裡就會很著急。地裡小麥該追施返青肥了、除草劑也該噴灑了……在疫情防控期間,很多農事需要忙活,進出不便成了很多村民的心頭難事。

“我和老伴身體都不好,家裡的兩畝小麥是主要生活來源。我們正為施肥除草發愁,幸好村裡的李書記幫了俺家忙。”兩畝地施肥除草後,脫貧戶梁言義說出了心裡話,今年疫情進出不方便,農藥化肥直接給送到家門口,比平時還要方便。

村裡來了助力春耕復產的貼心“大管家”

梁言義口中的李書記是胡陳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李誠。在胡陳村工作兩年,李誠對每一個貧困戶的家庭情況都如數家珍。已經連續工作二十多天的他,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春耕備耕、復工復產現在成了他心心念唸的事情。

為把農資送到村民家門口,李誠費了很大心思。他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發動扶貧小組長收集統計本小組農資需求情況,再聯繫農資經銷商配送,將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直接送到農民手中,確保村民不用出門也能解決春耕生產需求。“這兩年來,胡陳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便捷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看著村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感覺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的。”李誠邊記錄每個大棚現在復產復工存在的困難邊告訴筆者。

筆者跟隨李誠來到了一個菌菇大棚,1萬多個平菇菌整齊排列,這是返鄉創業的兩位大學生劉猛利和範喜年前種下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車輛運輸流通不暢,他們通過各種措施限制了蘑菇的生長速度,計劃疫情結束後採摘上市。但現在銷售渠道不暢通,李誠正積極幫助他們聯繫縣內銷售渠道,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種植菌菇,操作簡單、市場效益較高,年長的村民也可以種植,非常適合村民在家進行創業。“等疫情結束後,我們計劃把菌菇基地的規模擴大到8畝,也能夠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和村民務工。李書記已經幫忙聯繫了省裡的農業專家,將對我們進行菌菇種植培訓,提高菌菇的產量。”基地負責人範喜說道。

“胡陳村產業發展有活力,脫貧攻堅有動力。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將立足於農業生產實際,把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確保農業生產不斷檔。”李誠堅定地說。

賀微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