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援鄂国家医疗队撤离: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恩、感谢

  15日,武汉市民自发上街送别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这支医疗队1月26日抵达武汉,在武汉同济医院重症、危重症病区坚守了80天,也是最后一批离鄂离汉的国家医疗队。至此,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湖北医疗队全部撤离。

  “1月26日起,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的186名队员先后驰援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整建制接管C栋9楼西区重症、危重症病房。我们忘不了,你们在中法新城院区整整80个日夜,救治武汉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身影……”在送别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仪式上,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中法新城院区抗疫重症定点医院院长胡俊波动情地与186名医疗队队员告别。

  胡俊波说:“他们收治的危重症病人是最多的,很多危重症病人在他们的手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救治,从危重症变成重症,从重症变成轻症。他们也是坚守到最后的国家(医疗)队。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恩、感谢。”

  两个多月来,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病区在运行的69天中,共收治109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救治任务最繁重的时候,32名收治患者中有20多人接受有创呼吸支持。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告诉记者,医疗队在不断“闯关”的同时,也总结出了针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经验。他说:“我们采取了‘包床到人、包床到组’的方式,每个病人都有一组人、一个人去盯,让他的治疗得到延续、不中断。还有一个是三级查房。让每一个病人都得到最好的治疗,体现着整个医院的智慧和知识。”

  送别仪式现场,前来送行的市民、志愿者举出了“感谢首都,因为有你,武汉不怕”的欢送横幅。医疗队队员们也挥舞着手中的红旗向送行的市民们致谢,告别这座战斗了两个多月的城市。

  韩丁说,虽然“归心似箭”,但更多还是不舍。提及接下来的安排以及最想做的事,韩丁说:“我们在这里和武汉的同行以及所有的武汉市民一起,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回到北京,先隔离两周,然后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最想做的事就是(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因为我们的团圆饭没吃成,过年的时候得到通知,初二就来到武汉,所以最想和家里人吃顿团圆饭。”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说:“我是2月7日来的,来的当天,我就觉得飞机怎么飞得那么快,从北京很快就到了武汉。气氛很压抑,心情也很沉重,当时确实不知道我们到底能不能回去。今天,我们基本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中国的速度。这是我今天由衷的感受。”

  另据了解,这支援鄂医疗队撤离后,还有20名专家、88名疾控专员继续留守武汉,负责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1月25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被确定为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是最早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医院之一。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包括北京协和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在内的4.2万余名各省区市援鄂抗疫医疗队的白衣战士们,铸就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湖北传奇,也留下了重症救治的中国方案和经验。

  作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重症救治战场被称为抗击疫情的“风暴中心”。在共计4.2万余名各省区市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中,有三分之一的骨干力量被派往支援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医院。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说:“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提出要做重症医院,迅速征集一些综合实力强的医院,把它变成重症收治医院。一开始就3家,武汉市肺科医院、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但是很快就发现不够,所以就变成9家,但仍然不够,所以就有了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这都是以重症收治为主的。”

  在重症医院,调集精锐医疗力量,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区已是常态。张抒扬认为,这既能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又能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流程、统一规范的整体救治力量。她说:“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是一个多学科团队,发挥协和国家队特别是综合诊治的能力,能用的办法都用上。”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力强,重症患者比例较高,其救治涉及传染、呼吸、重症、护理等主要专业,也涉及心内、肾内、消化、神内等多个专业,还涉及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生理等多个基础医学领域。

  韩丁表示,通过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比如联合医务处、护理部、院感控制部,组建插管小分队等方式,凝聚起了医院与医疗队的合力。他说:“在重症病房,首先就要进行一个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前后方联动。因为(新冠肺炎)影响的病脏器不单纯是肺脏,而是全身各个脏器、各个系统。”

  从2月20日到3月18日,6轮定点医院重症巡查工作在湖北省全省陆续展开,成为推动全省重症救治同质化的重要手段。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说,加强护理力量和精细化管理,成为3月下旬开始重症救治的重点。他介绍:“3月底,部分医疗队陆续撤离以后,战线开始回收。我们按照定点医院分工,专家组成员要一起到病房查房,然后(进行)病例讨论,包括死亡病例讨论。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降低病亡率。”

  医疗队专家通过开展病理研究、抗病毒治疗、氧疗与呼吸支持、全程多学科诊疗等手段,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的中国方案慢慢成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汉,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重症发生率是全国全人群相应比率的两倍。国家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坦言,由于年龄的关系,高龄老人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差。有时候,心理支持显得非常重要。他说:“比如医务人员在工作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跟病人交谈,包括给病人剪指甲、理发等进行的一些特别细致的生活护理,其实更多的是建立起病患和医务人员之间的信任。有了这些信任,所有的治疗才能够真正落实到病人的身上。对有一定认知能力的病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表示,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征得同意之后,对于医生来讲,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这也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她说:“从医学本身来讲,不分贫富贵贱、年龄、种族、性别,在医生眼里都是生命。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也决定了对于所有患病的人群,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地救治,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记者凌姝 黎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