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表現與診斷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常 見的急腹症,是消化酶被激活後對胰腺和周圍組織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其主要病因有膽道疾病,過量飲酒和暴飲暴食。臨床上分為急性水腫性胰腺炎和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前者多見,具有自限性,預後好;後者少見,炎症波及鄰近組織,易發生各種嚴重合並症,病死率高。

胰腺炎的表現與診斷

[臨床表現]

1.腹痛是主要臨床症狀。突發的持續性劇烈腹痛, 部位多在上腹正中,可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

2.腹脹,腹脹與腹痛同時存在,腹脹程度通常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早期為反射性腸麻痺所致,嚴重時為腹膜後炎性刺激所致。腹腔積液時腹脹更為明顯,患者排氣排便停止。

3.噁心、嘔吐出現早,嘔吐劇烈而頻繁,嘔吐物為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偶爾可見咖啡色物,其特點是嘔吐後症狀不能緩解。

4.發熱 ,中度發熱,約38C,膽源性胰腺炎伴膽道梗阻者可有寒戰、高熱,胰腺壞死有感染時,高熱為主要症狀之一。

[診斷要點與鑑別診斷

1.臨床診斷

(1)輕型急性胰腺炎:也稱急性水腫性胰腺炎,有劇烈而持續的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輕度發熱、上腹部壓痛,但無肌緊張,同時有血清澱粉酶和尿澱粉酶顯著升高,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以診斷。

(2)重症急性胰腺炎:也稱急性壞死性胰腺炎,除具備輕型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具有局部併發症(胰腺壞死、膿腫、假性囊腫)外,出現以下情況的考慮重症胰腺炎;臨床症狀:①煩躁不安、四肢厥冷、皮膚呈斑點狀等或伴休克;②體徵:兩側脅腹部皮膚呈暗灰藍色(rey-Tumer徵),臍周圍皮膚青紫(ullen徵);是由於胰液外溢至皮下組織間隙,溶解皮下脂肪,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所致;③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增多,≥16x10%L,血鈣<1.87mmolL>11.1mmol/L;④腹腔診斷性穿刺有高澱粉酶活性的腹水。

2.影像學診斷

胰腺炎的表現與診斷

(1)腹部B超:應作為常規檢查。急性胰腺炎時B超可見胰腺腫大,胰內及胰周圍回聲異常;亦可瞭解膽囊和膽道情況;後期對膿腫及假性囊腫有診斷意義。

(2) CT:是診斷胰腺炎及判斷其程度的首選方法。輕型可見胰腺非特異性增大和增厚,胰周圍邊緣不規則;重症可見胰周圍區消失。

(3) MRI:可提供與cT相同的診斷信息。

3.鑑別診斷

(1)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有較典型的潰瘍病史,腹痛突然加劇,腹肌緊張,肝濁音界消失,X線透視見膈下有遊離氣體等可鑑別。

(2) 膽石症和急性膽囊炎:常有膽絞痛史,疼痛位於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MnrPhy徵陽性,B超和X線膽道造影可明確診斷。

(3)急性腸梗阻:腹痛為陣發性,腹脹,嘔吐,腸鳴音亢進,有氣過水聲,肛門無排氣,可見腸型。腹部X線可見氣液平面。

(4)心肌梗死:有冠心病史,,突然發病,有時疼痛限於上腹部。心電圖顯示心肌梗死圖像,血清心肌酶升高,血、尿澱粉酶正常。

[治療原則]

1.輕型急性胰腺炎,大多數急性胰腺炎屬於輕型,經3一5天積極治療多可治癒。 治療措施:①禁食;②胃腸減壓:必要時置鼻胃管持續吸引,適用於腹痛、腹脹、嘔吐嚴重者;③靜脈輸液:積極補足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及熱能供應;④止痛:腹痛劇烈者可給予強止痛劑和解痙劑同時應用。⑤應用抗生素:雖然急性胰腺炎是屬化學性炎症,然而多數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常與膽道疾病有關,選擇針對腸源性革蘭陰性的抗生素。⑥抑酸治療: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靜脈給藥。

2.重症急性胰腺炎

(1)膽源性胰腺炎的治療原則:早期急診手術。

(2)非膽源性胰腺炎的治療原則:①重症監護病房(ICU)進行監護,針對器官功能障礙及代謝紊亂採取相應的措施;②維持水、電解質平衡;③營養支持,採用全胃腸外營養。④抗菌藥物的應用:⑤減少胰液分泌。⑥抑制胰酶活性。

[預防措施]

1.膽道疾病 ,預防膽道蛔蟲,及時治療膽道結石以及避免引起膽道疾病的急性發作。

2.酗酒,平素酗酒的人由於慢性酒精中毒和營養不良而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損害,抗感染的能力下降,在此基礎上,可因一次酗酒而致急性胰腺炎。

3.暴食暴飲 ,導致胃腸功能紊亂,使腸道的正常活動及排空發生障礙,阻礙膽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引起胰腺炎。

4.其他,如感染、糖尿病、情緒及一 些藥物都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