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十打/實”就是“120樣實體載體”的意思。

在這個系列裡,我會(儘可能)寫出120款有關音樂的實體載體(包括但不限於唱片),每一款說一到兩個相關話題——一切,都為了在這涼薄虛無的數字世界中心呼喚愛。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這是第七期。蹭個熱點,好歹算是參與一下“給周杰倫做數據”。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娛樂至死的時代,一條“代際壁壘”的豆瓣瞬間便引爆了網絡世界: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然後,早已經安然接受自己是“中老年人”的周杰倫歌迷開始“被迫營業”。他們暫時放下了家庭事業兩頭燒,現學現賣“微博超話”,用當下粉絲經濟時代的“標準操作”為奶茶小公舉“做數據”: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到底是“華語流行樂壇最後一位天王”,周杰倫的“數據”不做則罷,一做竟然在一天之內輕鬆登頂: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還驚動了權威的人民日報發表評論: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甚至還有借勢營銷的: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微博真的好久沒這麼熱鬧了,感覺好多幾萬年沒動靜的ID都出現了,大家都在玩超話了……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不過,“中老年”粉絲為周杰倫“做數據”,更多地是一種網絡狂歡,其實誰都知道周杰倫並不需要“做數據”,原因有很多,而且可能每個聽周杰倫的人列舉的原因都不一樣。對於我而言,舉證周杰倫不需要“做數據”的原因,是他個人前四張專輯的引進版CD。

和今天習慣“做數據”的粉絲只把愛豆出的唱片當作一種周邊收集不同,“中老年”粉絲當年是把購買周杰倫的實體唱片當作非常重要的事的。購買實體唱片就和唱片產業有了聯繫——中國內地本就非常特殊的引進音像製品產業因為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關係,在上世紀末這世紀初經歷了一次堪稱最“動盪”的時期,而周杰倫最早的四張個人專輯的引進版正好出版於這個時期,因此成為了歷史的證明。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讓我們看看這四張引進版CD,把這段歷史梳理一下:

首張專輯《Jay》上海音像公司首版引進版: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當時周杰倫簽約的阿爾發公司由BMG唱片公司發行,而此時BMG的中國大陸業務由一家叫“New Century”的公司代理,並選擇上海音像公司作為其內地引進出版發行的主要合作者,合作了很長時間: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而作為當時上海“引進版三駕馬車”之一的上海音像公司,其製品的質量可以說相當不錯,《Jay》的前後全包側標: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當時尚沒有必須使用簡體字的規定,因此內頁也完全復刻海外版本: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上海本地的“金像光盤”I2線壓盤質量不錯,20年了至今新淨如初,音質沒有退化,不過盤面印刷似乎仍舊不是柯式印刷,比較單調粗糙: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Jay》的引進版是九十年代中國引進版唱片的代表:這一時期在內容上當然是以包括世界五大唱片集團以及滾石在內的海外唱片公司為主導,但最終制品的質量則取決於內地引進方。因為政策的制約,這一時期海外唱片公司在內地的引進合作方較為分散,但從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海外唱片公司也在有意識地相對固定口碑較好的合作伙伴,以穩定引進版的質量。以上這些在《Jay》的引進版上都有非常明顯的反映。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廣東美卡音像首版引進版: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就在《Jay》出版後不久,合作多年的BMG/New Century-上海音像公司合作關係結束,BMG的中國業務由BMG香港的中國事業發展部負責,主要引進合作方轉到了當時紅極一時的廣東美卡音像,因而周杰倫的第二張專輯《范特西》的引進版就落在了廣東美卡手中: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美卡當時常會在引進版上添加很多自己的“設計”,大多數非常難看,所幸在《范特西》上,整體設計不錯,尤其首版所附的寫真別冊很精美,可惜十幾年過去,覆膜開始脫膠,可見當年工藝還是比較差: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北京文錄”的J2線壓盤不愧老字號工藝,盤面經過近二十年仍然鋥亮,音質不減當年: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但也就是在2001年,相關部門規定引進版音像製品上須使用簡體字,那段時間有不少引進版由於無法用簡體字實現原來海外繁體字的設計,因此那一年引進版裡出現過很多在視覺非常糟糕的產品,美卡自己也有不少這樣的出品,但所幸在《范特西》上美卡還算認真,至少封面上簡體字“倫”還原了原版的視覺質量,我印象中簡體字政策出臺後《范特西》是第一張封面改用簡體字後效果較好的: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可惜內頁歌詞只能一切從簡,這個字體效果就比原版差很多了: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范特西》的引進版很代表2001年這一引進版唱片市場轉折之年的特性:美卡這樣的引進版新貴在市場中開始呼風喚雨,搶了原先引進版“上海三駕馬車”以及中唱等老牌引進公司的風頭,海外唱片公司在政策限制下經營了十數年的關係網鬆動;引進方對海外原版的內容開始擁有越來越多的自我想法和表達;使用簡體字的政策實施,其實對內地引進方和海外唱片公司來說都是各方面能力的一個考驗。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第三張專輯《八度空間》湖南金蜂首版引進版: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BMG此時內地業務改由一家叫“CEP世紀娛樂”的公司代理,引進發行轉給了湖南金蜂音像出版社: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這家公司的產品質量從內到外都令人大搖其頭,已經不能用“馬虎”來形容: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設計裝幀基本是因陋就簡的盜版思維: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八度空間》的首版引進版真切反映了2002年左右引進版行業“大治”前夜的“大亂”,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中國對外資放開音像製品發行渠道,大量的內地音像出版企業必須抓住最後一次機會,因此也讓一些像湖南金蜂這樣一直在產品質量上非常落後的企業鑽到了空子。這期間湖南金蜂拿到了滾石和BMG兩家的引進版,結果製品質量為消費者詬病,也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滾石和BMG這兩家著名唱片公司的聲譽,《八度空間》的引進版便是最好的例子。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第四張專輯《葉惠美》新索音樂首版內地版: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葉惠美》開始,阿爾發公司轉由Sony Music發行,首版引進版由新索音樂引進出版發行,製品整體完全就是索尼音樂分公司的質量水準。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CD由索尼旗下全球連鎖的Sony DADC在上海的壓碟廠Shanghai EPIC新索X4線製造,和索尼在奧地利的94線完全一致的工藝: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裝幀設計和海外普通版齊平,簡體字版自然,毫無翻造痕跡: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中國入世後放開音像製品發行環節,海外唱片公司以發行方的身份進入內地唱片工業,索尼音樂正好就是第一個獲得內地發行權的海外唱片公司,由此中國的引進版唱片行業也轉為了海外公司主導,製品質量理論上和海外版本持平甚至超過。至此開始,“引進版”事實上融入了全球唱片業體系,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China Edition”,而周杰倫的《葉惠美》便是“China Edition”的最早典型之一。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China Edition”,而周杰倫的《葉惠美》便是“China Edition”的典型。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對周杰倫“不做數據”產生疑問的當下年輕粉絲,連CD是什麼應該也基本沒有概念了,就更別提知曉周杰倫的專輯引進版唱片記錄下了一個行業的歷史變革,如此巨大的意義,又豈是粉絲們“做數據”能達到的呢?

好了,今天為周杰倫“做數據”就做到這裡,咱們《十打/實008》 再見!


十打/實 007 | 周杰倫還要“做數據”?他的唱片記錄行業歷史好嗎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