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加賀警官陪你度過一段歲月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祈禱落幕時》 [日]東野圭吾

本文1574字,預估閱讀時間:4分鐘

最近,羅力看完了東野圭吾加賀恭一郎系列的完結篇《祈禱落幕時》,在這之前,羅力追了四五本東野老師早期作品,發現東野老師在創作瓶頸期也是跟風和迷茫的,作品中除了原生家庭,其他辨識度很差。直到出現加賀恭一郎系列,東野老師的作品終於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覺。

讓加賀警官陪你度過一段歲月 |《祈禱落幕時》東野圭吾


歷時28年的創作

加賀系列一共十部作品,第一部《畢業》創作於1986年,完結篇《祈禱落幕時》,創作於2014年,時間跨度為28年。加賀最初登場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生,而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形象逐漸豐滿起來。

如果讓我推薦東野圭吾的小說,除了《嫌疑人X的獻身》,那麼我建議大家看看加賀系列中的《惡意》和《新參者》,讓加賀警官陪你走過一小段人生,我們對社會、對親情、對人性的善惡的感受也許會有所不同。

如果《惡意》中人性極端的惡毒讓人絕望,那麼《新參者》中的脈脈溫情,會讓我們重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我一直記得《新參者》中的最後一句話“如果你對環境還有所疏離,那麼告訴自己,你還是個新參者。”

除了人性的善惡,東野老師經常會問一個問題,就是“為人父母,孩子來到你的身邊會幸福嗎?”父母之愛貫徹著東野老師作品的始終,比起直抒胸臆的《時生》,加賀系列的《麒麟之翼》、《紅手指》、《祈禱落幕時》裡的親情更為含蓄,也更為宏大,看加賀警官破案,我會覺得極端的黑暗與殘酷更證明了父母之愛的無私與偉大。

讓加賀警官陪你度過一段歲月 |《祈禱落幕時》東野圭吾


蕭條的日本社會

在加賀系列小說裡,日本社會的蕭條是悲劇產生的社會背景,少子老齡化帶來了養老、就業、子女教育的多重壓力,福島核電站洩露,失業也讓日本社會越發萎靡,讀著小說感覺著每個男主人公養家餬口的壓力,而生活壓力加上疏於溝通,讓家庭日漸低氣壓,夫妻缺乏溝通,逃避孩子的教育,下班不願回家,讓家庭變得無比壓抑,悲劇都是這樣發生的。

在加賀系列裡,故事的背景都是幾乎高度一致的,我並不瞭解這樣迷茫的描寫是不是日本社會的當下現實,但是讀著小說,還是覺得個人命運有時不得不依附於時代,這就是命。

讓加賀警官陪你度過一段歲月 |《祈禱落幕時》東野圭吾

加賀的人情味

每位讀過加賀系列的讀者都會被加賀身上濃濃的人情味所打動。

特別是到了日本橋警察局後,加賀作為一位新參者,默默的關心著日本橋附近的居民們,在他見微知著,體貼入微,在辦案時也去發現案犯動機中的無奈之處。

邏輯縝密固然是加賀警官的符號,但更為值得稱頌的就是他的人情味。在加賀系列小說裡,每一次推理的背後都埋藏著戳人淚點的親情線,就好比在《新參者》中,真兇在行兇後不忘買一條新的陀螺線給孫子玩,就是因為不想把兇器給孩子玩,而每個故事的終點都是一家人無法割捨的親情。

讓加賀警官陪你度過一段歲月 |《祈禱落幕時》東野圭吾


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加賀警官有著敏銳的直覺和理性,還有對人性的理解,將平常無奇的元素抽絲剝繭,逆轉看似合理卻邏輯矛盾的論斷,最後揭示出讓人深思的真相。這也許就是社會派推理最具特色的標籤了。

看過微信上一個跟著東野老師遊日本橋的文章,我看到了加賀後期裡面,每集都會出現的仙貝店、陀螺店、人形燒,還有著名的日本橋附近的十二座橋,還有那象徵著責任與擔當的麒麟之翼。

用熟悉的意象串起一串故事,喚起一種回憶,確實是一種高明的創作手段。

這不,連向來遲鈍的高先生都有說再去東京,一定要好好看看日本橋邊上的小店。

讓加賀警官陪你度過一段歲月 |《祈禱落幕時》東野圭吾


看完完結篇《祈禱落幕時》,羅力整理了一下對加賀的閱讀記憶,深感比起追逐熱點,講好一個故事更重要,但比講故事更高明的就是塑造一個人物,營造一種情景,讓讀者似曾相識,這種熟悉的感覺就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的成功之處。

值得稱道的是作為系列的完結篇,《祈禱落幕時》也沒有像很多網紅劇一樣遺憾爛尾,它是一個完整且完美的高分結局。

羅力不是一個推理迷,但是如果你想看一些推理小說卻不知道選什麼,那麼跟著加賀警官來一場頭腦風暴,讓他陪你度過一段歲月,應該會是一個不會後悔的選擇!

讓加賀警官陪你度過一段歲月 |《祈禱落幕時》東野圭吾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祈禱落幕時》 [日]東野圭吾

讓加賀警官陪你度過一段歲月 |《祈禱落幕時》東野圭吾


本文首發於 微信公眾號 【雲卷讀書雲舒行路】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

你真的應該讀點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