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健身產業“暖春”未至 復工謹慎前行

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但線下健身產業“暖春”未至——線下健身復工謹慎前行

“在家宅了快兩個月,特別想到健身房運動一下,沒想到過來一看還是沒開門。”站在山貓健身房門口,面對“疫情期間暫停營業”的提示,家住北京市朝陽區雙橋社區的王蕊顯得有些無奈:“聽說北京已經開始逐步開放健身場館了,也不知道健身房什麼時候能重新營業……”

上週,北京市體育局正式發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室外體育健身場所開放防控指引》的通知,推動全市室外體育健身場所穩妥有序開放。

這是疫情發生以後,北京首次對室外健身場所開放亮出“綠燈”。

在隨後採訪公共體育場館、公園和社區全民健身場所、健身房等線下健身場地的過程中,《工人日報》記者瞭解到,雖然有相關政策和規範作指引,但包括北京在內的國內線下健身產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只能在摸索中謹慎前行。

記者實地探訪或致電地壇、東單、常營等幾個體育公園,以及奧體中心等專業體育場館,得到的答覆是:確實收到了可以開放的通知,但具體開放時間、範圍和方式還有待確認。

“我們已經上報了準備開放的方案,還在等待相關部門的批准”,奧森南園體育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目前北京市內確有少數經營性體育健身場地已經開放,但具體管理措施有所不同。

例如位於北五環的仰山公園足球場便採取了預約、限流、測溫進場等措施,保證疫情期間的健身安全。

近年來,隨著北京城市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園和社區修建或完善了全民健身場地(路徑)。

隨著首都室外健身場館的有序開放,這些承載著大量健身人流的場地開放和運行情況又如何呢?

記者在位於北京臺湖的東石郊野公園看到,這裡建有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滑板等設施齊備的健身場地,但從1月底至今,僅有網球場、健身步道和滑板等場地對外開放,足球和籃球場地均處於封閉狀態。

“這裡的體育設施都是免費開放的,但疫情期間暫時關閉了有身體對抗和接觸的足球、籃球等場地。目前我們還沒有接到可以開放的通知,因此市民們還不能進場打球。”一位東石公園健身場地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相對於體育場、公園健身場地等室外健身場所,健身房等室內健身場所的開放則更為謹慎。

根據《2018-2019健身行業白皮書》顯示,北京健身房區域分佈高度集中,截至2019年底,北京健身俱樂部數量約為1400家,健身休閒領域企業收入佔北京市體育服務業企業總收入的近95%。

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已恢復運營的寥寥無幾,僅有一些小型的健身私教工作室開門迎客。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目前北京少數復工的健身房只能為會員提供最基本的服務,例如器械區、力量區、更衣區等,游泳池、沐浴區和團課項目等均未開啟。

“顧客到門店健身需要預約,到店後要測溫和出示健康碼,每人每次訓練時長不超過90分鐘……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在特殊時期更好保障大家的安全。”位於朝陽區的某健身俱樂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國內線下健身產業在逐步有序恢復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的考驗。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於3月底發出通知,表示馬拉松等人群聚集性體育活動暫不恢復。在此大背景下,北京、上海、杭州等國內大中城市,也先後出臺了公共健身場所有序開放的管理細則。

不少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均表示,雖然國內線下健身產業正在努力尋求“化危為機”的方法與途徑,但整體行業復甦尚需時間,也需要更多相關政策和措施的保駕護航。

“與踢球、跑步等線下健身相比,線上健身還是缺乏體驗感,難以達到最佳鍛鍊效果”,首都體育學院教授李相如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只有在嚴格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強健身產業復工復產的‘智控’, 進一步研究和出臺相應的復工指南,為科學有序復工提供依據,才能有效促進健身產業穩步復甦。”

李元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