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之家》:從莉莉•巴特的困境看當代女性的精神供養

作為美國作家伊迪絲•華頓的成名作,《歡樂之家》自1905年出版以來,備受讀者關注,不僅於1998年入選‘20世紀一百部偉大的英文小說’,還在2000年的時候還被改編為電影搬上銀幕。

類似於其它很多經典文學作品的長盛不衰,一直以來,《歡樂之家》能被國內外讀者普遍關注的一個核心原因便是作者自作品中衍生而出的對女性心理的深度探索!

在《歡樂之家》一書中,伊迪絲•華頓塑造了這樣一個女性人物:

她出身於紐約上流社會,在父母分別不同的價值觀影響下,成為了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悲劇人物,一方面她想要追求上流社會奢華的物質享受,另一方面,她又想遵循內心,渴求高級的精神謀求!

她就是《歡樂之家》的主人公莉莉•巴特,也是我們今天將要分析研究的對象!

《歡樂之家》:從莉莉•巴特的困境看當代女性的精神供養

莉莉·巴特作為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部分女性的一個代表人物,她在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所經受的困境、追求以及倫理選擇,對於當下的我們來說,也極具意義!因為,物質至上還是精神第一?這對任何一個時期的女性來說,都是道非常難的選擇題!

那麼,今天,我們且以莉莉•巴特為例,在通過對她生活困境的一系列解讀之後,分析當代女性的精神供養問題!

困境當下的意識抉擇往往荒誕至極!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過慣了養尊處優的日子,某一天突然困境降臨,都會表現得有些無所適從,《歡樂之家》中的主人公莉莉•巴特也不例外!

出身美國上流社會的莉莉•巴特從小就過著富裕無憂的生活,並在這富裕的背景之下,受父母各不相同的價值觀影響中長大,一心追求物質享受的母親認為人一定要過上物質充裕的生活,並且鐵定了自己的女兒莉莉•巴特一定能通過自己的美貌和婚姻俘獲這一切。

不同於莉莉的母親,她的父親則時常開導她說,人雖然生活在金錢的社會中,但是也必須保有一定的個人精神層面的追求!

在這兩種相互矛盾的教育和薰陶中,莉莉逐漸形成了一個有著雙重性格的極其矛盾的自我,一方面,她想要追求充裕的物質享受,另一方面,她卻不懈於個人精神追求,以致於在父母去世,無依無靠的時候,她慌亂的意識思維幫她做了一個超我的現實抉擇,那便是憑藉自身的努力,擺脫貧窮的困境。

如莉莉所說的‘只要有一口氣,她就要與之奮鬥’!這話聽起來挺勵志的,但是迴歸她真正的奮鬥形式,卻令人替她捏了把汗!

《歡樂之家》:從莉莉•巴特的困境看當代女性的精神供養

自幼便在優越環境中長大的莉莉,她非常反感窮人捉襟見肘、邋遢髒亂的生活,她要擺脫這一切,她要成為‘歡樂之家’中的一員,因為那裡充滿了奢華的物質生活,但莉莉卻沒有想到要憑藉自身真實的努力去實現這一切。

她如她母親所說教的那樣,奢望憑藉自身的美貌以及婚姻來改變她困境當下的處境!但是,這樣的努力真的有意義嗎?

也許有人會說,有!因為青春和美貌也是資本,用它去交換個人所需,合情合理,天經地義!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青春和美貌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極易過期的東西!我們可以用一盒魚罐頭去交換一桌美味大餐,但是我們用過期的魚罐頭什麼也換不來!

可這個時期的莉莉因為突然之下失去生活的依靠,她整個人都處於一種焦灼的恐懼之中,她能想到的往往都是最近的路,類似於溺水的人常常會去抓離她最近的那根稻草,然而,他們遺忘了,最近的路往往佈滿荊棘,最近的那根稻草也有可能同你一樣,正溺向水底!

《歡樂之家》:從莉莉•巴特的困境看當代女性的精神供養

不勞而獲的,除了財富還有羞辱!

小說中急於脫離困境的莉莉因為打橋牌,不僅沒有贏得更多的財富,反倒輸掉了幾乎所有的財產,並欠下了一筆鉅債。

伊迪絲•華頓在這裡設置了一個打橋牌的引子,其實更像是對莉莉經歷的一種隱喻,因為不勞而獲的物質追求本身就像極了一場賭博,不是贏得盆滿缽滿,就是輸得一敗塗地!

但這時候的莉莉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結局,她在輸掉所有財產後,在朱迪夫人的安排下去車站接格斯•特雷諾,並因此自內心生出一些荒唐的希望,因為特雷諾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莉莉非常傾向於他的幫助,而在火車上,特雷諾也表明了自己對莉莉生有好感,希望她能做自己的情婦,當然,特雷諾會提供給她富足的物質生活。

特雷諾的暗示對於一直想不勞而獲的莉莉來說,正中下懷,因而他們都分別做出了各自的選擇,但是作為莉莉來說,她最終的目的是穩固的婚姻,因而在去往白樂蒙的火車上,她又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優雅和機敏成功地吸引了富家子弟鉑西•格賴斯。

甚至,為了同鉑西在溝通的時候,能有共同話題,莉莉還多次拜訪塞爾登,他雖然只是位貧窮的律師,但是他那裡有莉莉認為可以‘交換幸福’的籌碼!例如她為了向鉑西投其所好,便處心積慮地向塞爾登詢問關於《美國史料全集》的相關消息,因為鉑西收藏了全套史料,這可以讓莉莉與其有更好的交流溝通的素材!

《歡樂之家》:從莉莉•巴特的困境看當代女性的精神供養

可令人遺憾的是,就在莉莉所有的努力將使其功成名就的時候,她卻發現鉑西是個很呆板的人,似乎根本不適合婚姻更不適合愛情,因此,眼見著她即將贏得格賴斯,收穫她努力耕耘的成果時,窮律師塞爾登的‘精神共和國’的描述卻吸引了莉莉幾乎所有的注意力,並因捲入有婦之夫的緋聞而飽受羞辱!

看到這裡,我們也許會覺得莉莉很努力,但背道而馳的努力從來都毫不意義,無論多深的困境裡,真正能救你的那個人,永遠只有你自己!

當代女性物質困境下的精神供養

從家業破產母親去世時遺囑裡‘一定要竭盡全力擺脫寒酸卑賤的生活’的叮囑,到莉莉29歲的‘高齡’,她一直在憑藉自己的美色當作誘餌,物色過很多個結婚對方,例如塞爾登、珀西、羅斯戴爾和特雷諾。

不同於其它三位的是,塞爾登雖然與莉莉有著共同的精神嚮往,可是作為一句窮律師,他滿足不了莉莉重返上流社會的心願,也並不能提供給她富裕的家庭生活,而其它三位也雖然都有能力滿足莉莉物質方面的心願,卻又遠法從精神層面與其達成共識。

這尷尬的境遇讓莉莉困惑不已,如書中所述:整個漫長而不眠的夜,物質需求和道德準則這兩股敵對勢力在她的內心激烈爭鬥著;直到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她也不清楚哪一方獲勝!

《歡樂之家》:從莉莉•巴特的困境看當代女性的精神供養

在這嚴酷的雙重摺磨之下,莉莉最終決定奔赴內心的精神嚮往,拒絕與貴族結合並離開上流社會時,可是真正離開上流社會後她卻發現,她根本沒有什麼一技之長去養活自己,像書中所說:除了坐在客廳裡像鮮花散發香氣一樣散發她的高貴氣質外,她想不出自己還能幹什麼?

後來,莉莉決定去工廠做制帽女工以維持生計,然而從小缺乏相關訓練的她始終無法熟練操作,最終在淡季來臨時被解僱,失去一切經濟來源,後因服用過量鎮定劑而孤獨離世!

莉莉的死,或許是對她精神自由這樣一個選擇的側面印證,但這樣的結局對她生命本身來說,已經毫無意義,如果在困境壓迫之初,莉莉就能明晰自己的處境,選擇積極的努力,那麼結局便有可能不同!

《歡樂之家》:從莉莉•巴特的困境看當代女性的精神供養

由此,我們也不禁聯想起當代女性的精神供養這樣一個話題,如今太平盛世,女性權力在很多方面得以保障,但還是部分女性因為種種原因,例如因有的思維模式,或是殘存的封建毒瘤,還處於一種對於自我錯誤的認知。

他們也時常會如莉莉一樣,奢望以青春、美貌或是婚姻來改變其物質現狀,但是,在讀過《歡樂之家》後,你會發現,這樣的奢望或者說行為,對於女性本身來說,無異於無用的稻草!而更為可笑的是,很多人在這樣的奢望之下,還想要收穫完美浪漫的愛情,那便更無異於痴人說夢!

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個時代給了女性太多機會和可能,但也給了更多的考驗和歷練!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之下,我們有權力追求精神物質的雙重享受,但無論對於這兩種享受持有一種什麼樣的追求,都記切記:物質方面的經濟獨立,才是你高層次精神追求的絕佳供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