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荔地處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素有“皇家牧馬地、河西米糧川”之稱,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近年來,大荔縣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科技引領,持續打造農業發展新亮點,農業發展提質增效。
“只需一部手機,足不出戶,你就能清楚地瞭解到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隨時遠程操作排風等設施,為農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長條件,既省時又省力!”在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羌白鎮白村的新穎智慧農業園區裡,該縣設施農業發展中心農藝師楊平向“保護黃河生態 弘揚黃河文化 推動渭南高質量發展”主題採訪團介紹道。
據瞭解,新穎智慧農業園區是一個集農事體驗、科技示範、休閒觀光、現代物流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園區以大棚瓜菜、溫室時令水果、溫室瓜菜、苗木花卉四大板塊為支持,目前已建成設施大棚193座,年銷售額達1200萬元。
近年來,該園區緊緊圍繞大荔縣“全面邁入農業4.0”這一中心和全力打造“智慧農業、休閒農業、精品農業”這一主題,建成新穎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包括溫室物聯網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以及農產品電子商務系統三大系統,利用棚內安裝的各類傳感器,對作物生長的相關環境參數進行採集整理分析,為作物生長提供最優的生長環境;農產品實行“貼碼(二維碼)銷售”,實現“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溯”;同時藉助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網上銷售,擴大和豐富農產品營銷渠道、降低流通成本和銷售風險。
在普羅旺斯西紅柿大棚裡,一排排藤蔓上碩果累累,果實飽滿紅潤。“像普羅旺斯西紅柿,從去年10月份栽種,今年1月下旬就可採收,基本可以採摘到5月份。相比於普通的番茄,它色澤更紅潤,甜度更高,口感更細膩。目前,一個棚的純收入大概在2-3萬元。”楊平說,她們會定期去外地考察,引進新的技術進行示範,如果群眾認為好,就進行推廣普及。這個園區依照“技術託管+土地保障+入園經營+入園務工+入園經營+扶貧資金入股”的“6+”產業幫扶措施,先後帶動了28戶貧困戶依靠溫室大棚脫貧致富,為60餘名貧困群眾在園區提供工作崗位,使人均年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摘掉了貧困帽子。
近年來,大荔縣重視科技引領,與西農大、中科院、林科院等開展院地聯合,引進設施瓜菜120餘個新品種,推廣了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10餘個,建成專業化育苗中心、36個專業化育苗點、4個省級高標準示範園和21個市級示範園。同時,搭建覆蓋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監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制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投入品標準等20餘項標準,全縣共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62個,面積達到20.4萬畝,沙底辣椒等7個農產品通過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全省最多。
此外,以增強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能力為著力點,不斷推動服務升級,創新建立了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因地制宜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小麥、玉米、花生、胡蘿蔔等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還大力推廣大棚促早栽培技術,制定大棚栽培和管理技術方案,打造了日光溫室、鋼架棉被棚、二膜棚、單膜棚、防雨棚等系列栽培模式,湧現了范家、小坡、步昌三個冬棗收入過億元村子,百公里百萬畝設施冬棗產業帶核心區畝均收益達到1.8萬元,實現了單位面積上的質效雙增。(中國報道 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