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潘中寧: 中國“新經濟”核心資產迎來配置機遇

在近期全球資本市場動盪的大環境下,部分投資者對疫情影響下A股的投資價值、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以及全球經濟前景比較悲觀。投資者的擔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擔心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美國可能從經濟、科技等方面進行阻擾,影響中國經濟未來增長前景;二是擔心疫情會終結全球化進程,導致中國經濟發展缺乏長期動力;三是,全球資本市場近期調整劇烈,A股市場跌幅雖然遠小於歐美市場,但未來可能上漲乏力。

對此,華夏見龍精選擬任基金經理潘中寧表示投資者不必過分悲觀,建議投資者要以長期眼光分析全球經濟。潘中寧現任華夏基金委託投資部投資總監、國際業務部負責人,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具備眾多優勢,中國很多優秀公司具備長期投資價值,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和空間較大, A股的前期調整也提供了配置機遇,以消費、醫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核心資產有望迎來海內外資金長線流入機遇,值得關注。

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潛力和空間較大

潘中寧強調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製造業的勞動力成本,更體現在:中國對教育高度重視,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工程師群體。中國具備全球最完善的工業體系和製造業集群。改革開放激活了中國企業家精神,新一代中國企業家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一些企業家日益成為全球互聯網和新經濟的領跑者,帶領中國企業脫胎換骨向世界一流轉變。中國具備發達國家水平的基礎設施。中國是全球潛力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中國具有高效的政府管理體系。

潘中寧認為從全球範圍來看,很少有新興市場國家或者發達國家可以在製造業上擁有中國這樣的綜合優勢。也正是基於此,他認為中國經濟總量有可能在未來10-15年內超過美國。長期來看,如果未來中國人均GDP可以達到美國人均GDP的50-60%,也就意味著中國經濟總量(以GDP來衡量)或能達到美國的2倍以上。

潘中寧強調中國已經培育出很多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優秀公司。很多中國公司不僅僅是中國範圍內的行業龍頭,未來也有極有可能成為全球範圍的行業龍頭。比如,在互聯網行業,標普資本IQ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市值最大的10家互聯網公司中國佔了4家。潘中寧認為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而且很多優秀的中國公司具有規模經濟和科技創新能力。由此,他相信未來中國還會有很多行業能夠像互聯網行業一樣,孕育出世界級的公司。

短期調整帶來優質核心資產的配置機遇

近期,受疫情擴散等因素影響影響,全球股市重挫。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標普500指數和道瓊斯指數均下跌超過20%,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10%,恆生國企指數下跌14%。整體看來,中國資本市場更為抗跌。雖然當前普遍認為全球資本市場發展前景不容樂觀,但潘中寧強調,這一次全球經濟動盪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不一樣。主要體現在:當前金融體系更穩固,沒有出現大型金融機構破產等問題;當前美國私人部門的槓槓率遠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各國政府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比2008年更加及時和有力;次貸泡沫破滅後的修復期很漫長,2008年後各國政府花費數年修復金融系統,但此次疫情預計會隨著各國政府加強疫情管控或成功研發出疫苗等形式結束,其造成影響的恢復時間要快得多。

在潘中寧看來,經過這一輪調整,A股配置價值提升。Wind 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上證綜指估值(PE-TTM)位於近十年三分之一以下的較低分位。他認為以消費、醫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核心資產有望迎來海內外資金長線流入機遇,值得重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